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山河梦断 > 第三章 吐蕃叛乱围河州,王韶奇袭踏白城

第三章 吐蕃叛乱围河州,王韶奇袭踏白城

最早这个青唐吐蕃的首领,开国打天下的那个,也是大有来头。今天藏族的历史传说中有一个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他是菩萨转世,佛子,说的就是青唐吐蕃的开国之主,名字叫叫做唃(gū)厮啰,后来就变成藏族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在藏族历史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这个唃(gū)厮啰是松赞干布的直系子孙,按照当时的普遍观念,他在血统上是非常高贵的,是吐蕃人的真命天子啊。再加上他有非常有能力,而且道德高尚,处事公正,长大后就慢慢成为吐蕃人的最高领袖。他一生活跃的时期大概是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那个时期,也比较长寿,活了七十岁。他在位的时候和宋朝是盟友关系,关系搞得很和谐。打仗也很厉害,和西夏开打就没有输过,是一个声威赫赫的大英雄。不过他晚年的时候有点晚节不保,因为没有处理好继承问题,他死后,三个不争气的儿子互相残杀,好不容易统一起来的吐蕃又分裂开。这些儿子下面还有其他的酋长,上梁不正下梁歪,互相之间也杀来杀去,有的亲宋,有的亲夏,到宋神宗时期就变成一般散沙的状态。

咱们绕了这么一大圈,回头来看,这个木征是何许人也?他正是英雄王唃(gū)厮啰的大孙子,长子长孙,直系后代。这时候也是个年轻小伙子,大概想学他爷爷当个英雄好汉,他说,我堂堂英雄王的子孙,凭什么给宋人当走狗,爷们儿我不服!

要说起来,宋朝当时看待吐蕃可能是有些种族歧视。能像王韶那样以平等之心对待少数民族的人不多,而且就算是王韶,他对待吐蕃也是出于政治目的,毕竟有很多部落还是通过武力征服的。宋朝的大部分官僚,看待吐蕃众更是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你们都是蛮夷嘛。宋朝皇帝要笼络人心,最多就是给那些吐蕃酋长封个将军之类的官衔,给个金印。但是本质上还是利用关系,并没有把他们当做自己人。这点和唐代是有的大不同,除了后来宋徽宗被金国一锅端,很多个公主被迫嫁给完颜氏当小老婆,宋朝从来没有以公主联姻少数民族,归根结底还是心底看不起人家。

你宋朝看不起吐蕃是吧?那太好了,西夏这边人家反其道而行之。西夏李氏皇族反正也是党项人,大家都是少数民族,就不要互相看不起了。所以西夏皇室嫁了很多公主给唃(gū)厮啰的子孙,三个儿子人手一个西夏公主,都成了西夏的女婿,变成一家人了。所以,你说木征为什么会造反?一堆婶婶、小妈都是西夏公主,整天在家里搞反宋亲夏教育,对宋朝这能有感情么?再说了,唃(gū)厮啰的三个儿子,那基本上都是被王韶的大军打趴下的,真正被王韶劝降归顺的部落,基本上都是和唃(gū)厮啰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那些人可没有娶西夏的公主,可能反而是娶了汉人的婆娘呢。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神宗皇帝对吐蕃部落造反很紧张,那是他久居深宫,不了解前线情况。而且,那群保守派的大臣们对王韶的胜利恨得牙痒痒,这下好不容易逮住机会,各种反咬一口,他们和皇上说,哎呀王韶那胜利是侥幸哪!人家吐蕃人还是很强大的,你看现在把人家惹毛了,这可如何是好,王安石是国家罪人啊,惹是生非!诸如此类。所以神宗这个时候非常害怕吐蕃人会对宋朝展开大规模的报复行动,下令王韶在西北严阵以待,要严防死守,千万不要让吐蕃人到内地来祸害。

我猜想,神宗皇帝大概以为吐蕃还是唐代那个吐蕃,那个动不动就杀入长安,饮马渭河的吐蕃。毕竟吐蕃人曾经确实是勇猛善战的,且说那唃(gū)厮啰,对阵西夏,数十年无一败绩。反观宋军,对阵西夏,数十年无一胜绩(最多就是防守胜利)。神宗这个时候完全没有了熙河大捷的喜悦和激动,反而整天的是忧心忡忡愁眉不展,焦虑的等待着王韶最新的边报。

其实王韶心里很清楚吐蕃的实力,他读完皇帝发来的坚守勿轻战的指示,微笑着摇了摇头,老大,没必要这么紧张萨,我可以搞定的啦,你放心吧。在王韶看来,唃(gū)厮啰是一代英雄,是真老虎,对上他我王韶可能要拿出浑身解数,但他那几个儿孙们不过是狐假虎威的纸老虎,都是我手下败将,和我不是一个级别的。

这可不是王韶骄傲自满,人家确实是胸有成竹了。他的办法是围魏救赵,你木征虽然包围了我的河州,但我很清楚,你们吐蕃人不善于攻城,你的大军屯驻在河州城下也就是武装示威,攻不进去的。你搞得声势再大又有什么用?之前那六千宋军,正是因为主将忍受不了吐蕃人的挑衅,主动出城决战,结果中了埋伏,这才战败身死。如果宋军据城死守,恐怕倒霉的就是吐蕃人了。要对付木征,很简单,你现在把主力集中在河州了,你后方老巢一定空虚,我正好端了你的老窝。

王韶亲自带领一支骑兵部队,沿着山路一路悄悄行军,神不知,鬼不晓,绕到木征的老窝踏白城。王韶并没有攻城,踏白城只是一个座长两百米,宽一百五十多米的城堡,城里也就几百守军。王韶的目标,是踏白城背后那些吐蕃聚集地,那里的战士们都被木征带到河州去围城了,剩下的是一望无际的帐篷、女人、老人和孩子。王韶率领他的骑兵部队绕过了踏白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直扑吐蕃聚集地,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是一边倒的屠杀。第二天他们清理战果,一夜之间焚烧了吐蕃八千余帐。也就是说,至少八千个吐蕃家庭被毁灭了,伤亡不计其数,战争总是残酷的。

河州城下的木征知道这个消息后,知道这仗没得打了。投降的不止是木征,还有他的两个叔叔,他们都参与了叛乱,但是并没有杀身成仁的勇气,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连同捷报一起,几个发动叛乱的吐蕃首领被王韶押送京城。这起声势浩大,让神宗皇帝寝食难安的叛乱,被王韶轻而易举的摆平了。

a>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