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血证 > 5、酒桶里到底是什么

5、酒桶里到底是什么

中佐到底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紧追不放:“在哪里逃跑的?”

他有点迷茫,说只有那个拉板车的小黄毛知道,他不敢说自己在医院没找到。

中佐把他臭骂了一顿,转念一想,如果把本子上写的英文翻译出来,就能知道录像带和胶卷里大致内容了。于是命令刘福喜先把本子上的东西翻译出来。这边,他打电话给码头上日军看守头目,要他们立即把黄牙找到带来。

等了一会儿,码头那边回电话了,说问了工头,那个小子是回去过,但身体瘦弱,没有他师傅帮衬,在码头上干不动活,已经把他打发走了。

中佐扭头看着刘福喜,他还在翻来覆去地翻看着日记本,问他看了半天日记本,看出什么名堂出来没有?刘福喜苦着脸说,自己英文不行的,这又是连笔写的,好潦草,他认不得,不知皇军里有没有懂英文的。

中佐连连摇头,让他想办法,还必须要找信得过的人。刘福喜不假思索地向中佐推荐自治会长楼宇。此人留学英国,学富五车,皖南有田地,湖城有工厂,家大业大,德高望重,不仅精通日语,而且精通英文,找他翻译一定可靠。

中佐当然知道,组建伪政权的时候就考察过楼宇。当即命令一个军曹去请自治会长。再让刘福喜赶紧找人把胶卷冲洗出来,把录像带放映出来。

真是的,不作死就不会早死,这都是自己找来的麻烦,解玲还需系玲人里,谁叫自己当了狗腿子?刘福喜先跑到电影院,电影院不愿意放电影给日本人看,他们进城几天后,老板姓也没心思看电影,对外就宣布说机器设备坏了。

刘福喜不信,说这么久应该修好了。头子对这二鬼子连声抱怨,说到处打仗,人心惶惶,零配件买不到。翻译拿出小盒子,说不是看电影,是放映这个录像带。

电影院的人见过世面,知道,如果在强光的照射下,可能会看到一些景象。但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录像带有来历,一定是日军动态暴行的记录,这可是历史的罪证。

于是告诉他,即使自己设备修理好了,型号也不对,这16毫米摄影机只有外国人才有,在目前的小城市里,别想看片子。就是到南京也未必能找到放映机,说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刘福喜只有到照相馆去。那年头,照相的人本来不多,湖城是个小城市,只有两家照相馆。那一家有南京亲戚逃难来这里,述说了日军进南京杀人如麻的暴行,担心鬼子来湖城,全家跑反到重庆去了。只有一家开着,也半掩着门。

刘福喜一脚踹开了照相馆的门,老板乔立人刚想发怒,便看到了刘福喜,瞬间压住心头的怒火,笑着说:“哈哈,刘翻译光临,怎么不提前打声招呼,好让我在门口相迎啊。伙计,上茶,上最好的茶!”

乔立人认识刘福喜,因为它带着给日本人照过相。那都是些什么照片呐,全是弄虚作假的东西:找来几个日本慰安妇,打扮得枝招展的,给孩子们发果;找几个长得和善一点的日本兵抱孩子;给卖鞋子的小摊子上插上日本小旗子……从大人到孩子,没有一个愿意配合的,尤其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拍一张照片要摆弄半天,都是为了配合他们“中日亲善”的狗屁谎言。

也有的日本兵,喜欢湖城的山光水色,照了照片寄回家。都是这翻译官带来的人,因为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没在像他们在南京那样残酷屠杀,但是耀武扬威的本性没有改变,连二鬼子也跟着狗仗人势,为虎作伥。

老板虽然看不起刘福喜,但是也不敢得罪他,现在的湖城,全在日本人掌控之下,要是得罪了,那照相馆也不用再开下去了。

“乔老板,马上,把这些照片洗出来。”刘福喜大大咧咧坐下,掏出一卷胶卷放在桌子上。乔立人拿起来一看,既不是日本人用的樱牌,也不是中国货,而是美国的柯达胶卷。美国1880年创立的柯达公司,是一个与摄影艺术共同成长起来的影像器材帝国。

乔老板夸这个胶卷的质量不错,问他从哪儿搞来的。翻译一边夸着黄山毛峰香醇可口,一边抱怨说:“今日真他妈的倒霉,在江中捞出一个酒桶,里面一滴酒也没有,却是这些玩意,也不知拍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