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娇花把利剑放在余坚的衣襟上,擦了几下,揩干了血迹,然后收剑入鞘。
唬得那帮小混混们连连向张娇花叩头!
冷兵器时代的人,就是这样,恩怨分明,不是自己人,一般就用暴力解决问题。
什么法规,在古人眼里,不值几分钱。
看不顺眼,就打你;恨你,就杀死你。
他们讲义气,讲友情,是自己人,肝胆相照。不是自己人,不喜欢掖着藏着,就是动手打你,甚至拿兵器杀你。
至于后果,这些侠男侠女才不考虑呢。
这就叫快意恩仇。
施公写《水浒全传》,写到“武十回”时,写武松血溅鸳鸯楼,一下子杀了十几个人,有些和武松并没有什么恩怨,但因为在都监府,也就成了被杀对象。
英雄有时也会杀错人。
但特定情势下,不杀真的不行。
因为不杀错人,就不能达成初衷。
被错杀的人当然冤枉,但此冤到哪里伸呢?
古往今来,冤死的人还少吗?
好汉眼里,只有正邪;好汉手里,只有刀枪。
好汉栽跟斗时,非死即残。
但千百年来,人们还是打心底里认可像武松这样的江湖好汉。
原因很简单,有了武松这样的梁山好汉,很多不平之事才有人管,平民百姓的冤气才有释放的机会。
因为并非每个角落,都有公平公正的法规存在。
就算一些案子到了法堂上了,也并非就有一个公正的判决。
因为有人会在背后做手脚,干扰司法公正。
于是,民间法堂就产生了。
而民间法堂的主要支持者,就是江湖好汉。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
不管哪朝哪代,都逃脱不了这个规律。
柴进不太认可张娇花这种激进手段,他知书达礼,希望通过正常的司法程序,来处理这帮泼皮无赖。
柴进沉声道:“娇花,这里不是法堂,不要随意杀人!”
张娇花听了,嘴一噘,脆声道:“这样的黑帮头子,难道不该死吗?”
老者道:“店门口的那位就是柴皇叔吧,老夫闻名久矣,特来乐陵相会,呵呵。”
柴进大喜,命令手下人将店内外的小混混们绳捆索绑,准备押解到衙门里审问。
紧接着,柴进走向老者。
老者也走向柴进。
二人的手终于握在一起了!
柴进见老者精光四射,知道他内力十分浑厚,明显异于常人,遂说道:“老伯武功超绝,柴某十分钦佩,不知老伯姓甚名谁?”
老者朗声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老夫姓周名侗,字光祖,华州潼关人,人称‘铁臂膀周侗’。因为主张抗辽抗金,在朝堂上与奸臣意见不合,圣上也不喜欢老夫的抗敌主张。因此专心武学,在御拳馆期间收徒三人,一个是玉麒麟卢俊义,一个是豹子头林冲,一个是曾头市的史文恭。”
柴进道:“原来是名震天下的周教头,怪不得手段如此高强。周教头为何抛弃京城的舒适生活,跑到乐陵这样的小县呢?”
周侗叹道:“老夫鬓发斑白,归乡心切。加上与那班佞臣意见不合,遂决定离开御拳馆,外出做个闲人。但老夫骨子里那腔爱国热血,却时时在翻腾。老夫听到你们柴家成立乐陵自治军的消息后,欣喜万分。认定乐陵模式才是治疗日渐糜烂的大宋国的良方,故单身至此,把平生所学,与你们父子及一班武道中人相切磋,以备日后抵抗外敌所用,亦不枉了老夫平生所学!”
柴进听了,很是感奋:“周大侠不在朝堂,却心系万民,忧怀天下,实为晚生之楷模。柴进不才,愿拜周大侠为师,参习武艺,聆听指教。”
周侗再三谦让,要与柴进兄弟相称,柴进只是不依。
最后,周侗妥协了,正式收柴进为徒。
柴进此次到柴镇来,本想清理一下柴镇帮的势力,想不到冒出个周侗大侠来,一下子就敲掉了柴镇帮的一支劲旅。
那就是,余坚、姚康授首,数十个小混混落入法网。
因为弄不清柴镇帮余部的活动规律和地点,为了不过分剌激钱会、钱飞那帮亡命之徒,柴进决定先回乐陵县衙。
不过,柴进在柴镇设了一个点,他命令李伟、魏操带领一百名军士,驻扎在明发酒家,负责监视柴镇帮的行动,保护当地百姓安全。
柴镇、赵蓉、周步等人簇拥着周侗回到乐陵县衙。
周侗说一不二,真的在乐陵县衙拿出了平生所学,但凡十八般武艺,他都演示了一下,并讲解了练习要领。
尤其是五步十三枪戳脚,以及疯魔棍法等,属周侗独创,精妙绝伦,周侗也毫无保留地拿了出来。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柴进扎缚停当,使出了柴王拳。
只见小旋风柴进蹦纵蹿跳,迅疾异常。拳掌并用,脚法灵活多变,看得众人眼花缭乱。
据有关史料考证,五代后晋时期,柴进先祖柴荣曾在少林寺习武、并独创柴王拳,后有五皇子柴熙让传到沧州,经宋代柴进继承发展成为柴氏通背拳。
小旋风柴进的武功家学渊源,又得到过淳于寿的精心指点,内外兼修,深不可测。经历了宋夏战争的严酷考验,实战技能进一步提高。如今又拜绝世高手周侗为师,尽得周侗真传。
周侗没有看错人,正是这位小旋风柴进,日后率义军抵御外敌,浴血厮杀,力挽狂澜,保住了大宋江山。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