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动物神探 > 第226章 老狗

第226章 老狗

第226章 老狗

酒是不可能喝的,但饮料喝多了,一样能来感觉。

趁着感觉到位,聊到了姜琪,沈新就顺嘴问顾大伟信封的内容。

顾大伟身为经侦队长,嘴那叫一个严。

他只笑,只劝沈新吃菜,就不说。

但看他难压的嘴角,沈新心里就有数了。

肯定是大案子,毕竟涉及到银行。

快散场的时候,沈新道:“丁队,说实话,我都不知道刘支为什么来找我。”

“可领导发话了,我能怎么办,您也得体谅我啊。”

“而且来的时候,领导可都叮嘱我了,说你小子去了之后,别以为之前破过几个案子,就逞小聪明,你还得跟人家好好学。”

“所以丁队,我这次真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您可千万别多想啊。”

“我也就是想着用我的小小能力,看看能不能给你们的案子,提供一点儿新的思路。”

这当领导的,一般都不是笨人。

他听得出来你是真心话还是故意的恭维,可好话谁不喜欢听啊。

沈新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丁军保心里再有芥蒂,也不好意思有了。

“沈新,你别想那么多,这案子那么久了,是该有个结果了,所以我就一句话,全力支持!”丁军保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沈新连忙陪了一杯,连声道谢。

时间也不早了,当下丁军保就安排人送沈新俩人去酒店,他都开好房间了。

送两人离开,丁军保和顾大伟站在路边,远远看着。

“老顾,你觉得这小子怎么样?”丁军保问道。

顾大伟想了想,笑道:“有点儿滑。”

丁军保摇头:“那不是滑,是聪明,懂得人情世故,又不恃才傲物,他这个年纪,挺难得的。”

有的年轻人有点儿本事,鼻孔朝天。

有的光滑头了,肚子里一点儿货都没有。

沈新这样兼顾两者优点的,罕见。

“听刘支说,好像他家里挺有钱,开工厂的,那应该是从小耳濡目染锻炼出来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有能力,这小子真挺厉害的,他破的那几个案子,我都打听了,换成是我,破不掉。”

吴家望案就不提了,就刘来宾案,如果发生在松陵,恐怕至今还是悬案。

顾大伟诧异道:“评价给的挺高啊,咋的,想挖过来?”

丁军保哈哈一笑:“我倒是想,关键人家南江不放人啊。”

就沈新会训练警犬这一条,南江就不可能放人。

顾大伟点头。

这种人才,难挖。

想了想,顾大伟道:“看看呗,韩小龙那案子也这么多年了,他要是能给破掉,我也服他。”

说完,摆手告辞。

另一边,沈新已经跟着松陵同事,来到了附近一家酒店。

快捷的,但还算干净。

然后开了两间房,时间还早,俩人凑一块儿商量了一下明天怎么弄。

商量的结果是先看相关证物。

这些关键证物,至今还保存在松陵分局物证室内。

然后就直奔乌坝村,找这条狗,然后把关键的人证都再重新走访一遍。

时过境迁,重新走访或许会有收获。

“关键是证据,就算我们确认了嫌疑人,怎么形成证据链也是个大麻烦。”沈新靠着椅背道。

凶器是一块石头,当年没找到,现在更不可能找到。

找到了也没用。

而现场物证不多。

12年的时候,鉴证技术就已经很好了,没可能说以前验不出来的,现在才能验出来。

就算现在技术更新,刘杰一直惦记这个案子,难道不重新验一下?

只能说凶手就是没有留下明显的物证。

如果真留下了dna,那全村验一遍dna,早就锁定凶手了。

而无法找到凶器,又没有凶手dna,最后想要形成完整证据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也是很多悬案令人头疼的地方。

商量了一番,确认计划,俩人便早早休息。

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分局,调取了物证。

物证搜集的很全。

韩小龙的衣物,毛发等相关生物检材全部都有。

而且看过物证之后,沈新确认了,这案子至今未破,绝对不是刘杰他们不够努力,工作没做到位。

水井里的水草,第一现场的泥土,连这种物证都保留了下来。

后续还对水草和泥土做了科学分析。

还有村子里,除了孩子,给所有人都进行了采血,做了dna数据。

工作做到这种地步,案子还没破,只能说当时破案条件太差了。

“赖队,我们走吧。”

把物证都仔细查看一遍,做到心里有数,沈新扭头对身边的中年男人道。

他叫赖勇,是刑侦大队的副队长。

快四十岁了,一看就是老刑警,常年在外奔波,皮肤差,粗糙。

块头挺大的,耳朵根旁边有一条淡淡的疤痕,估计是他的军功章。

丁军保说全力支持,就特意安排他,陪自己去清原镇走一遭。

最重要的,当年这个案子,他也是办案人员之一。

人有点儿闷,不苟言笑,微微点头,便带着俩人前往清原镇。

不近,导航距离都快六十公里了。

这地方位于两省交界处,以纺织行业,日用品制造为主。

镇子并不大,派出所就在镇上的集贸市场附近。

一样不大,总共就十来号人。

所长叫焦国义,快五十岁一人,鬓角已经白,但人很和善。

听闻来意,他有些意外,道:“这案子又要调查了吗?”

他说又,那肯定是之前不断有调查。

赖勇点头,拉着焦国义到旁边叮嘱了一番。

焦国义不住点头,回来之后立刻掏出手机,给当时的接警民警赵培柱打去了电话。

很快,赵培柱赶到。

焦国义道:“老赵是咱们所里的老警员了,当年的案子,他接的警,也是他组织的人手,去乌坝村找人,最后发现尸体的是小林,我一会儿就去叫他。”

“然后后续刘支他们过来调查,老赵也经常跟着,所以就这个案子来说,具体的情况他比谁都熟。”

说着,扭头去所里叫发现尸体的小林。

老赵也就刚四十出头,慈眉善目的,笑呵呵的跟沈新两人打招呼,还恭维了一句年轻有为。

说这么年轻的专家,他可没见过。

“赵警官,你可千万别这么说,我可不是什么专家。”沈新连忙否认。

不是专家,没破案叫正常。

真认了专家的名头,没破案子,丢人。

赵培柱笑笑,问沈新想知道什么,说他也经常下乡,乌坝村的情况他也熟悉的。

沈新先问罗丽美的情况。

得知罗丽美还住在乌坝村,原先的老宅里。

六年过去,她现在也快64了。

这个年龄,找工作已经不容易了。

所以现在的她种地为生,村子里给办的有低保,勉强能活。

在韩小龙遇害之前,她公公婆婆就已经先后生病离世。

现在嘛,罗丽美就剩下一个老娘,由他弟弟照顾着,在更远的清垓村,偶尔就过去看看,剩下便没什么亲戚了。

等于成孤寡老人一个了。

沈新跟发现尸体的小林打招呼。

说是小林,也三十好久,得叫哥。

“赵警官,那您记得韩小龙养的那条狗吗,知不知道现在这条狗在哪儿?”沈新又问道。

这个问题,倒是把赵培柱问住了。

“韩小龙有养狗吗?”

他一脸诧异。

不是请来的专家嘛,怎么操心一条狗。

“好像是有。”小林叫林昭胜,插话道:“我记得去韩小龙家里的时候,院子里是有条狗,黑的,还挺凶,冲我们叫来着。”

但具体现在在哪儿,他就不知道了。

沈新想到了这个结果。

正常来说,除了自己,没人会在意一条狗。

感谢两人,沈新道:“那我们和赖队先去村里看看,有什么情况,咱们再联系,接下来这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会住在镇上,到时候有的麻烦呢。”

赵培柱点头,依旧诧异。

他以为沈新要东问西问的,没想到就问了俩问题,而且问了一条狗。

这算是什么专家?

赖勇也默默看在眼里。

来的时候,丁军保和他交代了。

所以沈新问狗的情况,他不奇怪,只是好奇通过这一条狗,沈新到底怎么能把案子给破了。

三人立刻驱车前往乌坝村。

对比当年,村子已经大变样,路宽了一些,也多了很多洋房。

村口还做了绿化,搞了挺大的门牌石,写了乌坝村三个红字。

赖勇开车带路,没急着去韩小龙家,十字路口左转,开出一段距离,在路边停下。

这里是案发现场。

沈新下车。

回忆卷宗里的照片,变化挺大的。

路都已经拓宽了,所谓的第一现场,已经变成了水泥地。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