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160章 选品

第160章 选品

第160章 选品

建国门外大街,外交公寓西面。

李哲骑着自行车停在一处底商前,上面挂着“外交公寓生活服务部”的牌子。

李哲锁上自行车,进了店。门店面积不大,大约一百平米左右。里面的商品种类很多,有进口烟酒、工艺品、小型电器,生鲜的占比反而不多,基本上都是国外进口。

这是一家社区型“友谊商店”,一般也会被称为“特供点”。

店里穿着白色制服的女服务员问:“同志,您有什么需要?”

“来一条中华。”

“65外汇券。”

李哲结账后离开商店,骑着自行车去自家的店铺。他买烟只是顺道,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打探敌情”。

看完之后,李哲心里有底了。

李哲想将自家的365蔬菜店打造成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生活超市,不仅卖蔬菜,也会卖一些与蔬菜相关的产品。

他担心与这家“特供点”会有竞争,实地看过后发现对方也有生鲜区,多是一些进口产品,这也是对方的优势。不过,双方的定位不同,竞争关系不大。

李哲骑着自行车到了自家店铺外,见到孙涛正在指挥工人挂招牌:“左边一些,往上面一点,对对……就是这样挂。”

孙涛眼睛盯着店铺的招牌,一开始没注意到李哲,往后退了几步,眼角余光才瞄到李哲。“李哥,您瞅瞅这个位置行吗?”

李哲盯着绿地白字的招牌,中间写着“365”,右侧用中英双语写着“蔬菜店”。“嗯,挺好的,挂上吧。”

挂好招牌后,李哲结了尾款,两名工人带着工具离开了。

“李哥,咱们什么时候开业?”孙涛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李哲笑着反问:“怎么,已经等不及了?”

孙涛说道:“可不是嘛,咱这店准备的差不多了,只要把菜品摆上就能卖了。”

李哲递给孙涛一包中华烟。

孙涛眼睛一亮,笑道:“嘿,这烟好。”他麻利地打开香烟盒,先递给李哲一根,帮他点上,自己也点上一根。

李哲望着店铺的招牌:“我昨个又仔细想了想,只有蔬菜、水果、肉类三个品种不行,还得增加一个杂货区。”

李哲没有开蔬菜店的经验,只能逐渐地积累,“我是这样想的,咱们店主打的是反季节蔬菜和水果,人家来买蔬菜是为了做饭,会顺带的买肉类,做饭也需要一些辅助食材,比如鸡蛋、油、盐、面粉、调料、罐头……”

他走进商店说道:“在前面放三排竖着的双向货架,分别是蔬菜、水果、肉类,里面靠墙摆放横排杂货架。你觉得怎么样?”

孙涛抽了两口烟,答道:“我觉得挺好。”

李哲笑道:“你小子可别糊弄我,日后店里的生意关系到你的奖金。”

“李哥,我说的是真的,我之前不是想弄个熟食区域吗?现在想想,杂货区更好一些,保存时间更长,品种更丰富,也可以卖罐头一类的熟食。”

“走,咱俩进去再商量商量。”两人进了店铺,里面有暖气,但因为是商铺的原因,依旧有些冷。

李哲拿出笔和本子开始统计:四大类——蔬菜、水果、肉类、杂货。

根据产品的货源渠道,又可以分为四种:自产、普通商品、紧俏商品、进口商品。

自产商品很容易理解,就是李哲种植的反季节果蔬,也是商铺的主打产品。

普通商品,就是市面上也能买到的,例如土豆、萝卜、苹果、梨。这些普通商品卖给老外,利润要比卖给普通人高得多。

紧俏商品,比如说柑橘,京城冬季不产柑橘,只能从南方调运,进货渠道需要想想办法。

进口商品,比如牛排,高品质的牛排只能靠进口。而且,老外就喜欢吃牛排,一定程度来说,牛排的品质决定了老外对店铺的看法。

李哲也将进口牛排定为仅次于反季节蔬菜的引流产品,量少一些没关系,只要有就成。这类商品的货源渠道难度最大。

自产商品,李哲不需要费心,其他三类商品都需要李哲自己去找渠道、选品。

李哲将需要的商品罗列出来。孙涛在旁边进行了补充。

最后两人骑着自行车赶往崇文门菜市场。到了菜市场已经临近中午了。两人在老魏羊汤馆喝羊汤,吃烙饼。

下午一点多,去了崇文门菜市场管理处。

李哲敲响了主任办公室的门。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