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后

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后

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后

马钰决定,给孙子兵法正个名,让它恢复应有的地位。

“孙子兵法是兵法,但又不仅仅是兵法,它是一门学问,是道。”

“想成为统帅,不一定必须学习它。但能学懂它的,一定可以成为统帅。”

常遇春眉头皱起,质疑道:“你要说别的学问,我保准不抬杠。”

“但你要说到兵法,我得说几句。”

“既然孙子兵法那么厉害,为何大家都不重视它?”

马钰解释道:“不是大家不重视,而是现在的人不重视。”

“准确说,秦汉隋唐时期孙子兵法都是兵家必读之书。”

“唐太宗对其的评价是:孙武十三篇,尽以为兵书之圣典,世无可逾者。”

“从宋朝开始,才不被人重视,甚至遭到了批判。”

“从此孙子兵法就成了二三流的兵书。”

常遇春惊讶不已:“还有这种事情?宋朝人为何批判它?”

马钰说道:“这和孙子兵法的内容有关,其书只讲道而不讲术。”

见常遇春一脸迷惑,他又解释道:

“它只讲宏观的,战略上的道理,而不讲具体该怎么打仗。”

“比如它告诉你,上兵伐谋。可是如何用谋,它不说。”

“比如可以截取别人的粮道,但它不告诉你如何截取。”

常遇春眉头皱的更紧:“那这书有什么用?”

马钰顿了一下,换了个角度说道:

“它能告诉你,什么样的仗可以打,什么样的仗不能打。”

“要如何用战场外的因素,干扰到战场内,增加胜算。”

“它还可以告诉你,作为一个统帅,如何从全局考虑,决定国家的军事战略。”

常遇春震惊的道:“天下竟然还有此等奇书?那我必须要拜读拜读了。”

接着他又疑惑的道:“现在我更想不通了,如此奇书宋朝人为何批判?”

马钰有些无奈的道:“因为三点,其一书里的内容宋朝人不太能用的到。”

“秦汉隋唐在军事战略上积极主动,要面对的是整个天下大局。”

“他们的军事战略,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停的变化。”

“孙子兵法在战略上的内容,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但宋朝采取的是防守战略,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消灭敌人。”

“他们从始至终就一个想法,守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所以他们的军事战略也是固定不变的,就防守,不用做什么调整。”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对他们用处不大。”

“反而是武经总要,能批量教导出合格的将领,对他们来说更加实用。”

说白了,宋朝不需要将领制定军事战略计划,只需要他们带着兵反击眼前的敌人就可以。

孙子兵法确实没啥大用。

常遇春反驳道:“作用确实不如秦汉隋唐时期大,但也不能说没用吧?”

“因此就忽视、批判它,有点不合理啊。”

马钰说道:“所以还有第二第三个原因。”

“先说第二个原因,宋朝重文抑武,他们不允许军事能力特别强的武将出现。”

“就算是文人,如果对军事特别精通,也会被忌惮乃至打压。”

常遇春骂道:“鼠目寸光,难怪他们谁都打不过。”

马钰没有附和他,接着说道:“第三个原因,就是理学兴起了。”

“程朱理学对孙子兵法是极为贬低的,斥之为不仁之术。”

“程颢说【孙吴之智,诡诈残忍,王者所羞言。以诈遇诈,犹有巧拙;以仁伐暴,何用权谋?】”

“朱熹的批判最为激烈:孙武用兵,专务劫杀,如‘焚舟破釜’之令,乃驱无辜之民赴死地耳。”

“理学的地位你是知道的,他们带头批判,谁还敢说孙子兵法好。”

常遇春听的火冒三丈:“腐儒、酸儒,他们怎么不去和敌人讲仁义?”

“若没有将士们浴血奋战,哪有他们这些儒生的好日子。”

“一边享受着将士们带来的安宁,一边狺狺狂吠。”

“什么狗屁圣人,就是一群吃饱饭骂厨子,放下碗骂娘的畜牲。”

马钰完全能理解他的感受,别说是作为将领,就是他一个普通人看到那些类人言论也血压升高。

但比起程朱来说,他以为赵宋皇室才是最该被骂的。

搞学问的人有自己的立场,这是必然的。

没有立场也就没有什么学说了。

但用哪种学问治国,该如何取舍,是统治者的责任。

赵宋皇室做的显然非常的差。

然而在这一点上,该被喷的不只是赵宋。

朱明皇室也同样不干净,甚至做的比赵宋还要过分。

赵宋只是批判孙子兵法,并没有禁止大家学习。

到了大明朝,私藏孙子兵法都是死罪。

朱元璋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时候,就钻研过孙子兵法。

后来还要求子孙必须学习此书。

然而正因为他太了解这部书的厉害之处,才更忌惮别人也学会了。

先是命刘伯温编写《百战奇略》,对孙子兵法中涉及权谋的部分进行删减。

洪武二十年更是一步到位,禁止民间私藏《孙子》。

等到开国功勋被清理的七七八八,就连军中将领都很少有看过此书的了。

明朝中后期,除了那几个天赋异禀的军事将领之外,几乎没有怎么产生名帅,或许就与此有关。

但不管怎么说,在明朝的打击下,孙子兵法在民间几乎消失了。

别问马钰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作为明黑粉,了解朱元璋的黑历史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等到满清建立,他们自然更不愿意孙子兵法流传于世,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

直到满清末期,朝廷失去对地方的管控,孙子兵法才重新在民间流传。

随着乱世到来,它迅速恢复了历史应有的地位。

到了二十世纪,人们更是将其思想应用到了商业等领域,爆发出了更灿烂的光芒。

这就是原本历史上,孙子兵法的经历。

每每想到这一点,马钰就唏嘘不已。

要知道,孙子兵法是人类史上,唯一的军事进阶教材。

什么意思呢。

其它兵书,只能教会你如何当将军。

想成为统帅,基本就只能靠天赋,然后通过实战积累经验完成进阶。

但孙子兵法就是教导将领如何变成统帅的。

只要不是太蠢,都能学到一点皮毛。

关键是,孙子兵法可以教你,如何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去考虑军事战略问题。

而不是局限于一城一池。

这可不是我们关起门尬吹。

前世随着孙子兵法传遍世界,很多外国军校都将其列为必学科目。

比如美帝的西点军校。

当敌人都认可的时候,才更能说明其价值。

可就是这样一部兵家圣典,却因为统治者的一己私欲,在自己的文明内部被批评乃至禁止。

华夏文明在那几百年迅速衰落,不是因为一两件事情,而是统治阶层集体自我阉割的结果。

但……

这一世既然我来了,就绝对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一年多的讲课,朱元璋对世界的认识改变了许多,应该不会再如前世那般禁止孙子兵法的传播。

不过还是得找机会探探他的口风。

如果他还是和前世那般,就试着劝说一下。

如果劝说不动……那就等他死了之后让标哥来纠正。

反正我比你年轻,耗也耗死你。

常遇春并不就知道马钰在想什么,但经过这一番解说,他对孙子兵法的好奇心已经拉满了。

“宫里肯定有这本书,明天我就去找上位讨要回来好好研究研究。”

“你小子既然这么了解,到时候也帮我讲解讲解。”

马钰连忙道:“那还是算了,我只是知道一些历史事件,对兵书内容一无所知。”

“不过陛下定然是懂孙子兵法的,您可以找他讨教。”

他说这话也是有目的的,借常遇春的口,去试探一下此时朱元璋的想法。

而且常遇春身份特殊,朱元璋还不至于因为这点事儿,就对他动杀心之类的。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