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纳投名状,监斩袁氏
光和七年,五月初九
京师雒阳笼罩在一派氤氲湿气之中,刘辩站在殿门处注视着殿门外的那几株柳树,那柳枝今日似乎垂得格外低些,嫩绿叶片上凝着水珠,坠得枝条在湿重空气里微微发颤。
行人走在洇着潮气的街道上,每一次呼吸都裹挟着浓重的水汽,沉闷之感扑面而来,额角涌出的水珠也不知究竟是凝珠的水汽还是咸腥的汗水。
民巷中,百姓晒在院中的衣物也迟迟不干,妇人们伸手一攥,能拧出半掌心的水,无奈地将衣物重新挂回绳上。
就连夯土城墙的缝隙里,也悄然钻出了些许细密青苔。
今年比往年要提前了近半个月进入梅雨季节,这湿漉漉的空气和连日的大雨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至少目下,朝廷尚未收到各地关于洪涝的灾报,但刘辩还是令尚书台向两河沿岸郡县发出严令,务必时刻关注两河的水位上涨情况,不得有丝毫懈怠,更不可心存侥幸。
唉,说起来泱泱华夏虽有两条母亲河,但别的国家性情温顺的母亲河都是滋养了肥沃平坦的大平原,可华夏的两条母亲河却是狡猾又狂暴。
上下五千年历史中,这两条母亲河无时无刻不是在告诉着她们养育的孩子,只有强者才配做她们的孩子!
不兴水利会被母亲河狠狠教育,大兴水利同样也会被母亲河狠狠教育!
不过,哪怕今天黄河水泛滥,就算是大水淹了雒阳城,也改变不了汝南袁氏覆灭的结局。
三千虎贲禁卫押解着袁氏囚徒,浩浩荡荡地行于闹市之中。
袁氏囚徒们低垂着头,脚步虚浮,面如死灰,机械地挪动着被镣铐束缚的双脚。
长长的绳索将十余人串联,手腕被牢牢捆缚在绳索上,身上佩戴的清晰标注着姓名、年龄、相貌及罪行等信息的手械,再加上脚上沉重的镣铐,着实是让人逃无可逃。
太常卿刘焉早早便立于闹市中临时搭建的行刑台上,双手负于身后,望着铅灰色的云层,云层深处不时传来阵阵闷雷,惊得贩夫走卒也纷纷仰头观望,却只见燕子贴着屋檐低飞,气氛显得愈发压抑。
除了袁隗、袁基和袁术三人被判车裂外,袁氏主支一脉皆判处腰斩,其余袁氏族人则是判处斩首。
而行刑的地点,通常情况下王公贵族和世家豪门应当是在皇宫的宫门外被处决。
能聚集在宫门外观刑者,多是同样身份的王公贵族和世家豪门,行刑的威慑对象也正是他们,故而将行刑地定在宫门外即可,没有必要刻意向百姓展示。
然而太子却是将袁氏一族的行刑地点定为闹市之中,让雒阳城的百姓皆来观刑,全然不准备给袁氏一族保留半分体面,要让他们在行刑前畏惧死亡的丑陋模样,以及死亡后的惨状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他们瞧不起的百姓眼前。
不仅如此,太子还以“汝南袁氏奢靡无度,何须饱食”为由,取消了他们行刑前夜晚膳及当日早膳的待遇。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