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296章 剥皮揎草!

第296章 剥皮揎草!

制度的设立非常重要。

作为开国皇帝,毫无疑问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影响最大。

很多基调,都是开国皇帝能将之给定下来的。

虽然在后续的过程当中,有些会改变。

但有些,却也不是那般容易被改变的。

所以,此时他重新来过,那有些事儿自然而然,也要尽可能的将之给做的尽善尽美。

他本身就是一个实干的性子,知道很多事情,都不能夸夸其谈,只对一个嘴。

想要做出来,想要变好,那就需要将之给付诸行动。

拿出真正的本事来。

如此一个国家才能兴旺。

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嘛。

那么,在国家顶级人材这些上面,自然而然要多多的进行考虑。

要选拔出真正有真才实学,而且能办事的人来,让他们身居高位,这才是重中之重。

顶层设计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便要按照这个思路去办。

今后,一切稳定后,想要入内阁,必须得在地方上任职至少六年。

否则一律免谈。

只要把这个给限定死,那么哪怕有些人,后面会靠关系到地方上去糊弄。

那他也得糊弄六年的时间。

六年的时间里,哪怕是糊弄,也多少能得到一些东西。

而且,只要当皇帝的眼别太瞎,那么就不至于会把这样的货色给弄入内阁。

确定了这些后,接下来所需要做的事儿,就是确定内阁的成员。

首辅为储君,这点不必多说。

其余内阁成员,除了次府之外,朱元璋还准备再加三个。

也就是说,加到一块儿一共五人。

他坐在这里进行了好一番的思索,最终写出相应的名字。

李文忠,范敏,刘伯温,和刘泰。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担任过,或者正在担任六部高官,或者其余高职位的人。

原本朱元璋是没准备让刘伯温入阁的。

不过,在经过一番的思索之后,最终还是让刘伯温入了阁。

并且,担任内阁次辅。

刘伯温能力还是挺强的,而且最近这一两年里,身体明显变好。

和江浙等地的文人之间,已经没了什么的联系。

让他这个办事老道,而且如今在治国理政等不少事情上,在很大程度能跟上自己脚步之人担任次辅,协助标儿处理一些事务,还是比较合适的。

能在内阁之初,帮助把架子搭起来,基础给打好。

担任个两年后,再再看情况决定他的去留。

至于范敏,刘泰这些,皆是六部里的高官。

范敏如今为户部尚书,刘泰如今则礼部的左侍郎。

内阁并非是一个特别正式的机构。

所以在入阁之后,并不需要辞掉原本的职务,依然是可以做原本的工作。

至于说把大外甥李文忠这个掌管五军都督府的人,给弄到内阁里。

也是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方才做出来的决定。

同样是吸取后面的教训,防患于未然。

大明在自己洪武年间时,那是武贵文轻。

可是到了后面,一代代的下去,风气却变了。

变得文贵武轻了。

尤其是到了朱祁镇那里,一战伤了勋贵的根基之后,更是如此。

后面,武将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而皇帝这边想要掌控一些兵马,那都是难上加难。

武人被踩到了泥地里。

连戚继光这等抗倭名将,都得自称文官门下走狗,做出各种卑躬屈膝之事。

才能换取文官支持,去为国杀敌。

尤其是戚家军,后面的结局看着简直让人火大。

所以为了防止今后,再出现这么一个情况,朱元璋这里要从顶层设计上面,就防备一下。

内阁成员之中,必须得有一个军方背景的人来进行担任。

最起码,需得有军方的一席之地!

以文驭武不行,以武御文也不行。

文官,武将,都不能一家独大了。

独大了都不好。

所以,在这内阁当中,将李文忠这个大外甥给塞进去,是特别有必要的。

他不能再让大明,再走了老路。

当一个国家,忘记了强军,看轻将士,把将士这些给踩到了泥地里。

兵马被称为贼配军,连饷都领不足,甚至于根本领不到之时。

那这个国家,便必然会进入衰败。

而今后,也必然有着诸多令人窝火的事出现。

这种事情,朱元璋不会再让其发生。

而且,这文官问题也特别的大。

就他所看到的明史,他们是一步步的夺权,一步步的把大明给搞得不成样子。

最严重的一个地方,就在于文官集团,在有意或无意的夺取了国家的权柄,将官府的诸多职能都给握在手里之后。

却连半分主人翁意识都没有,依然是疯狂的趴在国家身上,不断的吸血,吞噬血肉。

最终将这个将大明,给吸的轰然倒塌。

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这些,他这边都需要进行相应的防备。

……

三日之后,朱元璋在华盖殿,宣布了内阁成员的具体人选。

让他们入阁。

随后,又是一些文吏等上面的调动。

短短时间,这内阁便已被初步的搭建了起来。

刘伯温对于自己能够进入内阁,并且还担任次辅,显得有些意外。

话说,这个次辅,他是真不想做。

但上位专门对他进行谈话,说了如此安排的深意之后,他也只能是将之给接下了。

而李善长,对于自己这次没有入内阁,刘伯温却入了内阁,心里面多少是有些不太平衡的。

如果刘伯温没进也就算了,他没什么好说的。

结果现在,偏偏是刘伯温进了,他没有进。

这事儿让人难受。

若是在以往,遇到了这种情况,他必然不会忍。

肯定是要向皇帝那边说上一说。

亦或者会闹出一些情绪来。

但是,现在他仅仅只是在心里面,稍微的就这个事进行了嘀咕一番,也就罢了。

对外是一点都没表现出来。

先前一系列的遭遇,早就已经让他认清楚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不要觉得自己功劳大,能力强,就想着如何如何。

绝对不要和上位对着干!

和上位对着干,没什么好下场!

……

借助着胡惟庸造反,所闹出来的风波,朱元璋这边成功的、并且显得很安稳的将丞相,中书省给废了。

并且,还建立了内阁,取代了原本的中书省,运行平稳,没有出什么乱子。

这可比上辈子时,他这边废丞相和中书省之后,安稳的太多太多了。

上辈子时,把丞相以及中书省给废了后,担子骤然增加。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