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改进实验!不可思议!电磁波打出质子!“了不得的东西!”
原子研究所内。
因为李奇维的到来,本次大组会的气氛极为热烈。
他刚刚的演讲,更是让所有人获益匪浅。
实验结果或许可以偶然获得,但实验分析一定需要理性逻辑。
学生们现学现用,尝试从更高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实验结果。
导师们则加大提问难度,专门问一些极其刁钻的细节问题。
一时间,双方唇枪舌战,打的有来有回。
完全不像之前“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单方面屠杀。
李奇维听着大家的汇报,笑着说道:
“看来研究所生源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啊。”
于隐解释道:
“主要还是老师您对教材编写的要求非常高。”
“我听何育杰说,现在欧美很多大学都在参考黄埔理工的教材。”
这个时代,还没有普及后世那种标准化的教学材料。
很多教材都是大佬们自己编写的。
比如卢瑟福就写了很多关于放射学和原子学的书籍。
费米当初转行实验物理,还特意把卢瑟福的所有书都给仔细研究一遍,并且还翻译成意大利语,让他的学生们也读。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
很多普通学生并没有费米那么厉害,能完全看懂吃透大佬写的书。
此外,不同大学的教材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学校的培养效果很大一部分是靠学生的个人领悟能力。
然而,李奇维从一开始就坚持标准化教材,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其威力终于开始展现。
以黄埔理工大学的教材为金标准,辐射整个大陆。
偌大的华夏,几百万的学生们都学的是同一种教材,他们学习和交流的便利程度,不是其它国家可以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到时候李奇维振臂一呼,数十万有相同理工科背景的人才云集响应。
还有什么事做不成?
想到这里,李奇维看众人的眼神愈发慈爱了。
很快,于隐站起来说道:
“各位老师和同学,接下来由我来分享我最近的研究工作,请大家随时提问。”
哗!
众人皆是一惊!
这可是大新闻啊!
“天啊!于教授竟然亲自汇报?”
“我配在这听吗?”
听大佬演讲和听大佬做专业汇报,完全是两回事。
前者是概括性方向性的,不存在听得懂听不懂这一说法。
后者却是实打实的研究内容,不懂就是不懂。
饶敏泰等人同样诧异,不过他们大概猜到了原因。
“老师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校长来了。”
在众人的期待下,于隐走上前方,开始分享。
“我今天分享的研究内容是关于铍射线。”
“此前,《自然》期刊的放射学子刊上,发表了一篇由德国物理学者博特教授撰写的文章。”
“他在用α射线轰击铍元素时,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
“这种射线不是人工放射性导致,而是因为轰击产生的射线。”
“在论文里,博特教授认为这种射线是一种高能的γ射线。”
台下不少人立刻议论纷纷,显然有人看过这篇论文。
不过,他们心中很不解。
“于隐教授这种大佬,为什么会重复研究别人的内容?”
“而且这篇论文只是子刊级别,应该没什么特殊之处吧。”
“.”
饶敏泰眉头微皱,作为于隐教授的学生,他对导师非常了解。
对方绝对不会做没有创新性的课题,哪怕那样能够多发论文。
铍射线这篇论文他也看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轰击实验。
所以,他也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要研究铍射线。
看着众人疑惑的表情,于隐解释道:
“严格来说,这个课题不是我的原创,而是老师他委托我完成的。”
“因为老师认为这种射线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
“所以他希望我能更深入地研究该射线的本质。”
哗!
全场震撼!
所有人瞪大了双眼,不可置信。
于隐教授口中的老师,只能是李教授了。
原来是他老人家的要求。
一时间,众人恍然大悟。
“怪不得于教授今天要汇报。”
随即,会场内的气氛更加热烈。
所有人都想知道,被李教授点名,于隐教授亲自做的实验,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于隐继续说道:
“博特教授发现的铍射线,其速度非常之快,不太容易检测。”
“所以,我设计了一种方法,来降低射线的速度。”
“如图所示。”
“我在铍射线和盖革计数器之间,放置了一块石蜡。”
“铍射线通过石蜡后会被吸收一部分能量,速度大幅降低,然后再进入盖革计数器内。”
“这样就方便检测了。”
哗!
众人皆是震惊!
“于隐教授果然不愧是诺奖得主。”
“他没有直接单纯重复别人的实验,而是加入了自己的设计。”
“这就是大佬们的实力吗?”
用石蜡降低射线的速度,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设计。
在场大部分学生根本都没有听说过,甚至在论文上也没看到过。
不是经验丰富的实验大佬,很难想到。
于隐一出手,就展露出他深厚的实力。
原子研究所所长之位,当之无愧!
“按照正常情况,我用盖革计数器测到的射线,应该是减速后的铍射线。”
“然而,结果却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原本的铍射线经过石蜡减速后,竟然变成了一种新的射线!”
“根据盖革计数器检测,这种射线竟然是由质子组成的粒子流。”
“换句话说,铍射线撞击石蜡后,不是单纯被减速,而是产生了质子。”
轰!
全场再次震撼!
很多人都满脸不可思议!
这怎么可能!
铍射线是高能γ射线,是电磁波,而质子射线很明显是物质流。
这两种射线完全不一样。
众人惊觉,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果然不简单。
另有乾坤!
于隐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分析,而是借机问道:
“大家能想到是什么原因吗?”
大家面面相觑,然后面露难色。
大部分人对这个实验并不熟悉。
况且,自然子刊的级别也不是谁都可以找出问题的。
这时,饶敏泰思考了一会儿,说道:
“老师,我有一个想法。”
众人纷纷向他看去。
于隐点头,笑道:
“畅所欲言。”
饶敏泰分析道: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