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642章 低调的普朗克高徒!全新射线!铍射

第642章 低调的普朗克高徒!全新射线!铍射

说明它没有带电,肯定不是质子!

他们竟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射线。

一时间,贝克尔从原来的失落变得惊喜万分。

因为这绝对是了不起的发现。

“这可能是一种新射线。”

博特依然很淡定。

他本来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研究核物理,期望并不高。

有成果最好,没成果也无所谓。

而且就算是发现一种新的射线,对他而言,吸引力也没有那么大。

现在已经不是30年前了。

各种射线在物理学家眼中已经褪去了神秘感,不再是诡秘之物。

就算是一种新的射线,其本质也不外乎是一种特定波长的电磁波、或者是不同粒子的新组合而已。

这在放射学中很常见。

比如有些轰击行为能同时放射出电磁波和物质流,看起来就像一种全新的射线。

看着贝克尔兴奋的表情,博特解释道:

“再检验一下的它的穿透性如何。”

在放射学中,穿透性是检验射线种类和性质的常用手段。

甚至在卢瑟福编写的放射学手册里,已经有了标准的方法。

对比的基准就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甚至一张纸就可以挡住它。

这也是为何用其做轰击实验时,经常把靶材做成非常薄的“箔”状,为的就是能使射线穿透。

只要稍微增加“箔”的厚度,就能挡住α射线。

β射线的穿透能力更强,不仅能轻易穿透纸张,甚至还能穿透薄一点的金属板。

只有增加金属板的厚度才能挡住β射线。

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能直接穿透较厚的金属板。

必须使用极厚的混凝土或者铅板才能完全挡住。

也许有人好奇:世界上穿透力最强的射线是什么?

答案就是:高能中微子流。

根据计算,一块厚度大约80光年的铅块,才只能抵挡住一半的中微子通过。

如此匪夷所思的穿透性,可想而知。

人体每天都会被数以亿计的中微子穿过。

幸亏中微子几乎不发生电磁力和强相互作用,否则整个宇宙内不会存在任何生命。

此刻,当博特带着贝克尔测完这种新射线的穿透性后,他沉吟着说道:

“这个新射线比正常的γ射线穿透力还要强一点。”

“甚至可以穿透几厘米厚的铜板。”

“看来它不应该是粒子,而是一种更高能的电磁波。”

“我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高能γ射线。”

贝克尔听完后,觉得老师的分析很有道理。

粒子不可能有那么强的穿透力,而且还不带电,也只能是电磁波了。

虽然不是人工放射性那种震惊学界的突破成功。

但也算不错了。

博特也没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打算。

他毕竟不是专门研究原子物理的,所在的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也没有卡文迪许、镭学研究所中那些先进的仪器。

因此,他只能做一些基础性的测量。

“贝克尔,你再重复几次实验,整理好结果后,以论文的形式发表。”

“这种新的γ射线是一种创新性的发现,应该能发表在较好的期刊上。”

“可以投个《自然》试试。”

贝克尔很激动。

虽然博特老师看不上这个成果,但是对他而言,绝对够了。

要是能在学生时代,就在《自然》上发表论文,哪怕是子刊,对自己以后的发展都有莫大的好处。

瞬间成为别人眼中的青年才俊。

最后,贝克尔问道:

“老师,要不给这种新射线取个名字吧,方便称呼。”

博特本来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这个发现放在现今的物理学界,好像还配不上专有的名字。

但是看见对方那期待的眼神,他还是罕见地笑着说道:

“就叫它铍射线吧。”

贝克尔满心欢喜。

接下来一段时间,他系统地重复了该实验,并且还多试验了另外几种元素。

但是只有铍元素能产生这种特殊的射线。

为了防止万一哪天被别人又发现,他连忙日夜加班写完了论文。

然后直接投稿到《自然》期刊。

而博特在做了好几次的轰击实验后,逐渐对这个方向失去了兴趣。

核物理好是好,但就是太依赖运气了,和智商几乎没有关系。

这让他觉得都不像科学了,完全就是瞎碰。

他还是享受那种需要逻辑和数学的科学探索过程。

于是很快,他又开始研究新的领域了,准备和盖革继续合作。

铍射线的事情也被他忘在脑后,完全交给了贝克尔处理。

1925年11月20日。

最新一期的《自然》期刊出炉。

封面文章是来自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论文。

卢瑟福团队在伊蕾娜的基础上,成功又发现了第二种元素的人工放射性,轰动一时。

这有力地证明了人工放射性的存在,并为其他人提供了信心。

同时,这也体现出卡文迪许实验室强悍的实力。

大家都找不到,只有那里才能办到。

卢瑟福微微一笑:

“我这一轰,有20年的功力,你挡得住吗?”

很多人感慨:

“核物理的时代,恐怕要以卢瑟福教授为尊了。”

“布鲁斯教授在核物理实验领域还是弱了一筹。”

“真是可怕啊!卡文迪许双骄,一个统治了理论,另一个统治了实验。”

这一期的《自然》论文,众人毫无疑问都把重点聚焦在研究人工放射性上。

很少有人注意到,《放射学》子刊上发表了一篇来自德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的论文。

研究人员通过轰击实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γ射线,穿透力比正常的γ射线还要强。

虽然从创新角度看,这篇论文绝对配得上《自然》的名头。

但是和封面的人工放射性论文比起来,多少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即便有人注意到了,也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成果。

现在的物理学日新月异,各分支领域每天都有无数的新发现。

只要达不到像人工核裂变、人工放射性那样破圈的程度,只会被该专业方向的人关注。

然而,后来令所有人震惊的是,那位至高存在竟然投下了目光。

(本章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