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太子的小秘密
东宫,丽正殿。
李弘坐在上首,埋头翻阅着奏章。
他动作熟练,思虑灵变,几乎不到一盏茶时间,就能浏览完三份奏章,并且写下批语。
他虽只有十三岁,然而从七岁开始就接触政务,再加上头脑聪慧,勤奋好学,如今已能游刃有余的处理一部分朝政。
另有两排东宫属官,分坐大殿左右,也在埋头审阅奏章。
这些官员分成三批,负责不同的任务。
第一批是处理一些细小政务,这些政务多是琐事,不需李弘亲自处理。
第二批则是处理一些繁杂政务,这些事比较复杂,以李弘如今的年纪,处理起来颇为吃力,故而由他们代劳,最后给李弘阅览一眼便是。
最后一批官员,则是检查李弘已经批阅过的奏章,确认无误后,再送去门下省。
大殿中只有一人最为清闲,那便是太子太傅于志宁,他坐在左手第一张桌案后,正颤巍巍的闭眼打瞌睡。
这也没办法,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他每天能坚持来东宫已经不容易了。
李弘还特意提醒众官员,太傅睡觉时,大家尽量声音都小点,免得吵到太傅睡觉。
不多时,李弘伸手一摸,发觉摸了个空,今天的政务竟已经处理完了。
抬头一看,天色依然明亮,角落处的水漏显示,似乎才刚过未时。
李弘伸了个小懒腰,起身便要离开大殿。
“太子殿下,您要去哪?”一名中书舍人询问。
此话一出,于志宁顿时醒了,左右看了一眼,随即朝李弘看了过去。
“殿下,你今日的政事都处理完了吗?”他问。
李弘拱手道:“回太傅,都处理完了。”
于志宁道:“那就再读一下永徽疏政吧。”
“永徽疏政”是李治命门下省编著的一本典籍,里面将他登基之后,颁布实行的所有政治改革,全部记录其中。
李治希望将新政彻底融入大唐庙堂之中,夯实根基,得到朝野认可,以防自己死后,有人立刻将新政推倒。
于志宁知道太子地位要想稳固,就必须在政治上与皇帝完全一致。
故而,只要李弘一有空闲,他就会嘱咐李弘看一下“永徽疏政”。
李弘道:“太傅,我想去练习一下弓箭,父亲说过,我必须经常锻炼体魄才是。”
于志宁却没那么容易让步,白的眉毛皱成一团。
“现在尚早,您可以用过晚膳后,再去习练弓箭不迟啊。”
李弘道:“母亲昨日派人传来旨意,让我今晚去立政殿用膳,膳后可能会考教我功课,只怕没时间练箭了。”
于志宁见这个理由确实挑不出毛病,只好同意了。
“也罢,那您去吧,练习时也要注意分寸,别伤到身体。”
李弘答应一声,快步离开了大殿,走在殿外走廊时,嘴角上扬,偷笑了一声。
突然,他听到身后似乎有什么动静,心中一惊,倏地转头,却什么也没看到。
李弘也没多想,迈着小碎步一路朝着箭楼而去。
所谓箭楼,是一座两层楼宇,原本是一处赏景楼,宽敞空旷,四面通风,用来欣赏北面一座园。
因李弘白日忙碌,练箭多是晚上,容易出现意外,武媚娘便命人将此楼整修,在二楼设一个靶场,挂上壁灯,便可以晚上练箭了。
一楼还有一个汤池,李弘练习弓箭后,往往会出一身汗,正好可以立刻洗一个澡,换身干净衣服,也不容易染风寒。
李弘进入箭楼后,快步奔到二楼,楼内有几个小内侍正在打扫清洁,用抹布将木质地板擦得锃亮。
李弘朝其中一人喊道:“小梨子,东西买到了吗?”
一名满脸麻子的小内侍嘻嘻一笑,快步奔了过来。
“回殿下,买到了,怕放凉了,在那个小炉子里温着呢。”伸手指着角落处一个架起来的小火炉。
李弘大喜,快步奔了过去,伸手就要去接炉盖。
小梨子忙提醒道:“殿下,小心烫手,我来给您拿。”
快步走来,抢先揭开炉盖。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