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 第415章 五年

第415章 五年

他继续说道:“车迟国内,尊道之风盛行,百姓们通过尊道持咒,与天地神灵建立了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一些简单的道法可以用来治病救人、驱邪避灾,这些都是大乘佛法所难以比拟的。而且,随着新道法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学习并掌握这些道法,使得车迟国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我认为,在车迟国这样的环境下,大乘佛法确实显得有些多余。”

唐三藏闻言,微微沉默,似乎在思考林楠的话。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天下之大,却只有一个车迟。大地之上,尚有许多国度,并无车迟这样的条件。在这些国度中,百姓们或许更需要大乘佛法的指引与庇护。”

林楠听后,轻轻一笑,笑容中透着一股胜券在握的意味。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唐三藏:“你输了。若天下都是车迟,那佛法便是多余无用的。你所能秉持的,仅仅只是车迟并非天下而已。但你却不知,二十多年前,车迟仅仅一小国之地,人口不过寥寥百万余。如今,多年过去,繁衍两代,车迟人口已至千万还多。每一日,都有新生儿诞生,车迟每一日都在扩大。今日,天下只有一地名为车迟;说不得明天,天下,就名为车迟!”

说完这些,林楠再次轻飘飘地留下了一句:“你输了。”随后,他乘龙飘然而去,留下唐三藏独自站在原地。

“我输了……”唐三藏低下了头,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辩到了最后,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佛道之辩,而是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治国理念与民生问题。在这样的辩论中,他确实落了下风。

现场,微微的平静之后,骤然爆发出了层层议论之声。百姓们纷纷讨论着刚刚林楠和唐三藏之间的“佛道之辩”,对林楠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在车迟国这样的环境下,道法更加实用,更能造福百姓。而大乘佛法,虽然博大精深,但却显得有些脱离实际。

随着林楠的离去,祭祀场之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爆发出了激烈的讨论之声。他们都在讨论着刚刚的辩论,对林楠的智慧与口才表示钦佩。同时,他们也更加坚定了对道法的信仰与支持。

许多平民百姓在明白了林楠的观点后,伴着阵阵欢呼,缓缓离去。他们将这一次的辩论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道法的魅力与实用。更别提,现场还有“留声机”将声音保存下来,有说书人将言辞之中的一切记录了下来,使得这场辩论的影响更加深远。

孙悟空见状,飞身上了祭祀台上,落在了唐三藏的身前,要迎他下台。留在台上,还要经受周遭百姓们的议论,那种滋味确实相当不好受。孙悟空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迎了上来。

很快,孙悟空将唐三藏带了下来。然而,他却发现唐三藏变得有些沉默,不言不语。孙悟空从未见过唐三藏这般模样,之前虽然有过迷茫,但从未像现在这般,正面正当的“落败”。他忍不住开口,想要安慰唐三藏:“师父,输了就输了。那林楠做大国师做了快几十年,你御弟的身份却只是名头。他那道主,可号令天下道人,可号令天上仙神,地下鬼神。你虽有佛子之称,却还要敬菩萨尊罗汉拜佛陀。你们并不对等,输了也是正常的道理。”

然而,孙悟空这话,显然并未安慰到唐三藏。猪八戒在一旁都忍不住道:“猴哥,你这是安慰还是让师父更加挫败呢?也太长那大国师的志气了。”

孙悟空瞪了猪八戒一眼:“你这呆子,如今这输都输了,也无翻盘可能,什么增长他人志气,都只是无稽之谈。左右我们都还要再在这车迟待上五年。你这懒散的呆子,还是想想这五年在车迟做何营生才是。此前我们得到的人间财物,可是已经消耗殆尽,不复存在了!”

孙悟空看得很透澈,输了就是输了。既然输了,就要考虑这些后果。而且,他现在意识明朗,知晓这一劫必然要过,因此毫无抗拒之意。

他们正在说话间,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却是已经迎面走来。他们呼唤了一声,然后便直诉了来意:“既然你们已经落败,接下来便要按照约定,在车迟之中,待上五年时间,并且要听从安排。而这五年时间,你们要做什么,林楠道主也已有安排。”

“嗯?要我们做什么?”这下,唐三藏也不再沉默低迷了,因为同样意外,好奇林楠将他们留在这里五年,会让他们做什么事情,有什么安排。

羊力大仙轻抚自己的胡须,代替了虎力大仙回答:“道主有言,要让诸位抛去原有身份,去在车迟之中,经各行各业劳作。依道主所言,要在五年之中,令玄奘法师明白,何为民生,何为大同,何为佛门之外的世界!”

闻言,唐三藏微微默然了一下,却还是双手合十,唱了声“阿弥陀佛”后应声道:“谨遵大国师安排。”

“好心给个建议。”鹿力大仙看着唐三藏开口,“若要在车迟生存,最好不要张口闭口阿弥陀佛才是。”

唐三藏默然地将合十的双手放了下来。虎力大仙再道:“既然如此,那么尝试第一份在车迟的工作开始吧。第一份工作,就从……最基础的工人开始吧。”

虎力大仙转眼就给唐三藏安排了工作。在灵山那庄严肃穆的大雷音寺中,如来佛祖端坐在莲台之上,神色凝重。他不仅对唐三藏此番西行取经的行程有着细致的规划,就连唐三藏那几位性格迥异的徒弟,也都在他的考量之中,各有安排。

此时,如来佛祖正沉浸在深深的思索里,口中喃喃自语:“五年时间……这五年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原来,他已然洞悉了唐三藏即将面临的遭遇,可唯独对这五年的时间节点满心疑惑。

座下的观世音菩萨,见佛祖如此沉思,不禁轻声问道:“佛祖,难道真的要让唐僧在车迟国停留整整五年吗?”

如来佛祖微微摇了摇头,目光深邃而坚定,缓缓说道:“天意如此,取经之路本就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是不可更改的定数。”

“我们精心安排了诸多劫难,然而却因那林楠的出现,让原本的计划遭到破坏,劫难未能圆满。如今,唯有继续历经劫难,方能顺应天意,让佛教的气运得以大涨,从而兴盛繁荣。”

“如今,唐僧落入车迟国,这便是一劫。此劫已定,需五年方能圆满,不可更改。”如来佛祖的一番话,让观世音菩萨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这时,又有菩萨忍不住询问:“难道,我们只能默默等待这五年时光,等那劫难自行消散吗?”

如来佛祖轻叹一声,说道:“此前,若是唐僧能够战胜困难,那便顺利渡过此劫。可惜,他未能成功,只能深陷劫中。”

尽管如来佛祖心中对这五年时间点的意义依旧困惑不解,但此刻也别无他法,只能无奈说道:“如今之计,唯有耐心等待这五年吧。”

言罢,如来佛祖缓缓闭上双眸,以无上圣觉,试图上体天心,体恤天意,探寻天机之中的微妙变化。

就这样,唐三藏师徒在车迟国留了下来。时光匆匆,这一留,便是整整五年。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