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人员调整和报仇的机会
对于自己以后能不能接任院长。
王孟德倒是信心十足。
中医研究院里,老一辈的中医名家,年龄都太大了。
逐渐的都在退居二线。
这两年,除了蒲老以外,还有一个副院长,也开始挂职,不管研究院里具体的事情了。
主要也是因为精力不济。
再加上他们不想放下治病救人的事业。
所以,两个人都选择了挂职,然后天天去坐诊,或者教授学生,并且准备把毕生所学给编成书籍出版。
而中生代里,倒是有不少优秀的人才。
但他们生不逢时,跟王孟德的年龄相差并不大。
如果他们中间有人接任的话,最少也得在院长的岗位上干十几年以上的时间。
毕竟中医研究院这种单位和其他政府单位可不一样,要的就是稳定。
就像鲁院长一样,从54年建院以来就是院长,一直到现在,已经有十五年了。
如果接鲁院长班的是其他人,再干十五年的话,到时候王孟德可就是五十来岁了。
对于其他中医大夫来说,五十来岁正是事业和技术的上升期。
但王孟德可不一样。
现在已经有了这么多耀眼的成绩。
不是老资格的话,谁当上院长这个职位,都心虚,不利于管理和发展。
又不能让接任的干上三五年就调走。
经常换领导,同样不利于中医研究院的稳定。
所以,最多三五年,等鲁院长高升了之后,王孟德接任院长,已经算是整个研究院和上级部门的共识了。
办公室里。
王孟德和蒲老接着又聊到了正在建造的新院。
随着中医研究院和广安门医院的职工越来越多,就算是已经扩建了很多次,依然显得拥挤不堪。
特别是那几栋特护病房楼,就占了很大的地方。
由于这几年京城发展的迅速,大量的土地被利用起来,早已经扩张到护城河之外了。
因此研究院周边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以用来扩建了。
只能在护城河外边找了一块地方,建造分院。
经过两年加班加点的建设,目前新的研究院和广安门医院都快要竣工了。
照目前的进度来算,今年下半年就可以把一部分的人员分到那边。
“孟德,我已经跟院长申请了,等新的研究院和医院建好,我就去那边工作。
一开始院长是打算把主要的医护人员大部分留在这边,新院那边以年轻人为主,慢慢的发展。
但我觉得还是需要有人去坐镇为好,正好我没有多少事情,去那边合适。”
蒲老喝了一口茶水,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自从王孟德成长起来,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他现在的心思就淡然了很多。
有了这个弟子,他觉得自己人生就无憾了。
也不需要再去争什么。
毕竟未来医疗界的史书上,他的大名绝对值得一书。
剩下的日子里,尽可能的在研究院里发光发热就行了。
“先生,您去新院那边也可以,那边大楼都装了暖气,以后冬天的时候会非常的舒服。”
王孟德想了想,也同意道。
他本来还在寻思着,等下半年新院那边开始对外开放之后,内科由谁过去坐镇呢。
目前内科里,能独当一面的还真不多。
他肯定是走不开,而且因为经常有其他的工作,这边还需要一两位老资格坐镇才行。
这样一来,新院那边就缺了镇海神针。
现在蒲老主要要去,这可就解了燃眉之急。
他现在缺的就是时间,等过了两三年后,陈龙以及几个师弟师妹成长起来,再加上原有的人才,到时候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了。
当然,对于蒲老的说辞,他也心知肚明,明白是这位老师想帮着他最后一把,只不过没有明说罢了。
“哈哈,对的,那边各种硬件设施和设备都非常的好,我去那边能享受到各种便利。”
蒲老也顺着这话说道。
“孟德,还有一个事情,新院那边的人员安排,你要早点做到心里有数。”
“老师,我会早点考虑这个问题。”
“嗯,那我就放心了,有什么顾虑,你可以跟我商量。”
从蒲老的办公室里出来,王孟德回去之后,便仔细的琢磨了一会儿。
还有几个月时间,他确实该想一想让谁去新院那边工作。
首先,几个师弟师妹,既然蒲老要过去,这几个人也同样需要跟过去。
还有就是上次来进修的,最终留下来的几个人里,也要分一半的人手过去。
至于去年十月份新来的十五个进修的人员,他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第一波来进修的人员被撬了墙角,第二批过来的人员,在来之前,就被各自医院的领导进行了谈话。
话题只有一个,进修结束之后,必须回到原单位来。
同时,那些单位和医院的领导还特意跟鲁院长提前打了招呼。
鲁院长也知道,如果再撬墙角的话,可能就会引起众怒了,所以他虽然对着那些人眼馋,但已经明白。
这一批进修的人,一个都留不住了。
有了师弟师妹和陈龙等人,再搭配一些人手,以及蒲老过去坐镇,新院那边的内科就搭建起来了。
想好了之后,他才开始处理一些堆积的文件。
临近年底。
各种事情都多了起来。
特别是后勤部门那边,都快要忙翻了,幸好之前的一些流程和制度都已经完善了,王孟德只需要签字就行了。
晚上。
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里赶去。
当看到丫丫冲着他叫爸爸,以及正在熟睡的小儿子,他的精神顿时就是一震。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吃着晚饭。
饭桌上,冉小梅开口说道:
“孟德,今年过年,胜男刚生完孩子,咱们就不去田各庄了。
你看是在南锣鼓巷过年,还是去广安门那边?”
其实冬天的时候,广安门那边会比较舒服一些。
毕竟暖气的存在,让冬季的屋里如同春天一样温暖。
广安门的家属楼全都安装了暖气,由于是自己烧的缘故,以及考虑到这边住着不少老年人。
所以每天暖气都烧的很足,屋里大概有个二十多度。
人在屋里,只需要穿一个里衣就行。
最多也就是穿一个春秋季的外套。
而南锣鼓巷这边,就算是炉子放开了烧,屋里的温度也上不来,只有十七八度。
甚至晚上有时候炉门没留好,温度还会更低。
要不是为了丈母娘方便来帮忙照顾孩子,他们一家早就在广安门那边住着了。
“妈,咱们今年就在南锣鼓巷这边过年吧。
这天气太冷了,孩子太小,抱出去容易感染上风寒。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