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我爹是嘉靖 > 第686章 嘉靖群岛

第686章 嘉靖群岛

隆庆元年这一年对朱载坖而言是那么的新鲜,又是那么的飞快。

转眼就到了深秋,距离初冬来临也没几天了。

而且这段时间本来要进行重组的海上局势,也因为夏秋之交的数次台风影响而只能作罢。

现在深秋到了,台风也消停了。

平静的海面上也开始热闹起来了。

就比如此刻远在南洋的马六甲海峡,就不是特别的安宁。

这处海峡历史悠久,在永乐朝时成祖皇帝就曾派遣中官大太监郑和出任正使賫勑往谕西洋诸国,并赐诸国王金织文绮彩绢各有差,以奠定大明作为经途诸国宗主国的政治地位。

郑和船队在到了苏门答腊,满刺加这里之后,就发现了此处海峡的重要性。

并在此地造井设港,作为大明船队中转南洋与西洋之间的重要之地。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随着英宗朝时,百官劝罢下西洋至今,大明的水师舰船就再也没有出现在此地了。

在这一百多年里,这些曾经臣服于大明的南洋诸国,也渐渐将大明当做了一个传说,更有甚者,甚至连大明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所以,现在俞大猷负责从新宣威正告南洋诸国的大明使者,他在和俞大猷打走台湾窝上的荷兰红毛番夷之后,在受命辖制南洋的时候,也深感此地的关系复杂!

虽然这些小国俞大猷都可以不放在眼里,但是茫茫大海之上,船只想要通畅无阻,就必须得有固定的停靠点和补给点。

而这些停靠点和补给点,肯定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简简单单三拳两脚就可以打下来的。

所以要想在这些地方建立起来有效的水师停靠点与补给点,就必须效仿当年的中官大太监郑和,在这里恩威并施。

让这里人再次体会到大明强大的同时,也有要心悦诚服的臣服之心,这才能保证以后的水师舰船来到这一片巡逻执勤的时候,有稳固可靠的后方。

否则这些南洋小国阴奉阳违,不愿意配合大明水师的任务,不老老实实的为大明水师提供足够的安全的水和食物等关键补充。

那么纵然大明水师有碾压南洋诸国之势,也不可能长久的将势力和影响力在这里发挥下去。

所以俞大猷这几月来的差事就做的是相当辛苦,他除了要与戚继光联合防御倭国贼寇与荷兰红毛番夷的暗中媾和,还要重新在南洋诸国之间立威宣告大明的回归。

可以说这段时间的俞大猷真的是无比辛苦。

当然他的辛苦也是有回报的。

就在昨日的时候,朝廷的圣旨送到了伏波城,正式下诏,将他率领的这一支水师舰队,更名为“南洋水师”,伏波城也被设为南洋水师管辖下的伏波卫。

接着朝廷又宣旨将靠近琼州岛的一大片被称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的群岛设为三沙卫。

而这一片被设为三沙卫的群岛,也被分为三块,分别命名为永乐群岛,宣德群岛以及嘉靖群岛

而之所以会加上一个嘉靖群岛,也不是朱载坖的恶趣味。

主要是因为嘉靖皇帝太喜欢与永乐皇帝类比了。

所以,朱载坖就在让内阁和户部,兵部整理郑和时期所绘制的海图,以及现在俞大猷,汪直等不断印证探索对照。

就大手一挥的将原来历史之中被命名为“xsqd”、“中沙群岛”,以及“nsqd”的这三大片群岛,分别命名为“永乐群岛”、“宣德群岛”、“嘉靖群岛”,以昭示永乐,宣德,嘉靖三朝对海疆一脉相承的重视。

毕竟严格起来说,朱载坖现在重视海疆的一切发端,其实都是可以追溯到嘉靖皇帝执政的年号岁月之中。

所以,不管是为了强化朝廷与民间对海疆以及南洋旧地的重视,还是为了哄一下嘉靖皇帝开心。

朱载坖自然是不能将开海的所有功绩都揽在身上的,该分出的还是要分出。

而且朱载坖在乎的也不是这些虚名的功绩,朱载坖在乎的是以后的大明能不能重拾永乐盛世的豪迈,再一次将大明的国威宣示万里。

并完成这个时代的殖民发展争夺胜利!

毕竟随着这一百年多来的造船技术发展,以及各路天选冒险家(海盗)的出现,也已经使得这个时代的远洋航行,不再是单纯的搞外交,做生意。

而是变成了抢地盘,抢资源!

所以,既然是要抢,那肯定是谁人多谁沾光呀!

大明现在的总人口加起来,都比世界其他地方的人还要多。

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能搭上地理大发现的殖民快车。

那么别的不敢多说,至少这个世界超过一半以上的重大利益都会被大明占据。

到时候,朱载坖再效仿秦始皇,以及历代开疆拓土的帝王,施行“车同轨,书同文”的基本国策。

将大明将来占据的地方都变成说汉语的土地,那么后来的孩子们若是再想学一些其他的语言,可能就真的只是兴趣与考古的需要。

当然,要说大明是要“殖民”,这个词其实是不准确的。

殖民那都是相对少的人口掠夺相对多的人口的描述。

而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只要宣传到位,那么在将来愿意出海搏富贵的普通人变得多起来。

然后再加上朝廷引导或强令迁移的人口,那么将来被大明发现和占据的新大陆,自然也会将原本处于人口弱势的大明,变成区域主体人口的强势一方。

如此一来,大明的人口多了,其他的人口相对少了,那么自然就不能用“殖民”这个概念来表述了。

应该换个更加贴切的形容词,比如西周施行的“分封”!

毕竟这些地方即便是在将来变成了以大明人口为土地的土地,但囿于地理的限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以及人类传统思想之中的某些新旧观念问题。

这些地方在将来的某一天,必然是要与中心分裂,然后自成体系。

就好像是日不落帝国辛苦维持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其实在最初期的几十年内,这些曾经以他们本民族为为主体的殖民者们在经过几十年的繁衍生息之后,就滋生出了强烈的本土意识。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