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了新加坡的沙盘,上所罗门的沙盘。”
海军部4号大厅内,随着宁庆光1声令下,1列士兵从隔间走出,搬桌子、抬沙盘、挂地图。
在两边的角落中,参谋们已静候于此,两面海水游龙屏风挡住他们的身影。
这是正规的实战推演,为了增加实战中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滞后和失真,两边负责推演的参谋必须至于角落,用屏风遮挡,而沙盘和地图则会至于大厅中央,由中间人负责沙盘,代为传递信息。
相比于与英国在东南亚的战略推演,与美国的推演往往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南洋的变局实在有限,而广阔的太平洋则不然。
主力舰队、分舰队等不同规模的舰队决战推演每年都会来上几次,而且每当双方有新锐战舰入役、新战术思想试验也会再次进行推演,在3十年代以来,其频率自然也有明显提升,近十年来,战术和战役推演,少说也有78十次。
1边调整作战策略、组织模式,1边进行测试、推演来验证,3十年代以来的舰船动力革命、航空革命都深刻的影响着海军战略的发展。
尤其是年初新1型鱼雷机入役,其作战性能相比于此前的有明显提升,海军预估其已经能够对此前建造“标准战列舰”形成威胁,可以预见,按照如今航空技术发展的势头,在未来的5年内,航母足以对所有战列舰形成致命威胁。
当然,如果爆发大规模战争,其甚至可以被压缩到3年时间。
加之综合国力的不同,让面对同1个敌人时,中国海军(rcn)和历史上的日本海军(ijn)在宏观指导思想和具体战略部署都是天差地别。
于日本而言,其国力远逊于美国,工业极度畸形,农业同样落后,人力亦无优势,因此ijn是存在后劲不足,甚至可以直接说没有后劲的问题的,但美国海军(usn)劳师远征,存在劣势,所以日本提出了“对美7成论”,指的是ijn只需要拥有相对于usn大约70%的兵力就可以实现有效防御。
然而,在华盛顿海军会议上,日本人只争取到了相对于美国人6成的主力舰吨位。
因为达不到7成,所以日本人就只能采取先削弱再决战的策略,于是便有了著名的“9段渐减邀击作战”,其大致思路是从1开始就不断派出远洋潜艇骚扰usn,接着以航空母舰进行削弱,再以潜艇进1步削弱,然后派出鱼雷舰队实施夜间奇袭,最终ijn再让以逸待劳的主力舰队和残缺不全的usn远征舰队进行决战。
但昭和的决策总是充满了1厢情愿,忽视了战争的持久性,他们根本不可能与美国抗衡。
相比于人小地狭、偏执疯狂的日本人,国防军针对美国海军的策略就要从容得多。
从国力对比来说,中国工业总量位居世界第2,尖端科技水平较低,但也比日本好多了。
就以最具含金量的科学奖项诺奖来说,3十年代之后,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诺奖也终于出现了国人的名字,1934年,因研发磺胺药物,中国首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35年,因发现中子,物理学家王淦昌与詹姆斯·查德威克1同或诺贝尔物理学奖,次年,因发现正负电子湮灭现象,物理学家赵忠尧又与卡尔·安德森1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连3年获奖,也是国力上升期的1个证明。
对于实际应用的技术,在输变电技术、有色金属冶炼等少部分领域,中国也算是小有成就,保2争1并非不可能。
只是,时间的积累同样不可忽视,2战前的德国包了1半的诺奖,拥有无数的著名科学家,哥廷根、洪堡等大学更是科学圣地,皆是这位第2次工业革命弄潮儿的新星。
在战争中关键的人口,那就更不是值得担忧的事情了,仅联邦本部中华,人口便有9亿,朝琉越与长崎直隶也有7000万人口,只不过这太平洋战场不仅仅限制了美国的工业实力,同样也限制了人口优势,影响并不大。
而从海军舰队存量来说,国防军的主力舰吨位有42万长吨,而航母则有15万长吨,考虑到双方都有不少的老式战列舰,作战能力有限,因而存量上同样不存在劣势。
虽然在造舰方面有所不如,但除非美国人失心疯,宁可完全放弃大西洋和欧洲利益,冒着德国崛起的代价也要全力以赴,否则想要打到第1岛链威胁本土,那还是洗洗睡觉吧。
实际上,内阁和军部1直以来的指导思想都是威慑大于决战,借用1下钢丝的概念,此时的决策接近于存在舰队学说。
既然是威慑,那自然就要追求以最小的代价迫使usn退却,因此构筑的海军主力舰队就需要在战斗力的衡量标准下对标敌人。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