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回访
英国政府对於印度发生的事情心里很清楚,到底是怎么发展到现在这一步的。
东印度公司固然不做人,但站在东印度公司的角度看问题,中国商人更做人。
以往的印度各土王手里能有个几十条燧发枪就不错了,如今全都大变样了。
但凡你是个土王,別管是印度教还是绿教的土王,手里没有一两千条枪,十几门炮,你都不好意思自称是土王。
总之国內的商人主打一个啥都可以卖,只要你给的起钱。
事情是这样的,大家都是土王,原本都是从英国人手里买个几十条枪,招募一些人来看家护院。
突然隔壁的土王扩军了,脱產军人有上千人,就问你慌不慌,你跟不跟?
原本被东印度公司盘剥压榨,大家都一样的嘛,忍一忍就过去了,反正都能转嫁给底层。现在不一样了,出现了被隔壁吞併的风险。
要不怎么驻印度舰队改头换面的去做海盗呢,不怕得罪中国人么?
实在是东印度公司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以前拉几百人枪,就能嚇唬住土王,现在你试试看?
过去三年的时间內,东印度公司治理下的印度,发生了上万起衝突。其中较大的五百多起,造成了三万多人员伤亡。
儘管伤亡的绝大多数是印度本地人,但武器弹药,人员待遇,抚恤,这些都是要钱的嘛。
三年前东印度公司的人马在印度可以横看走,现在只能龟缩在孟买、德里这些城市里。出门就可能被打冷枪。
不要说印度人不喜欢抵抗的话,那是土王们不抵抗,首领们不抵抗。一旦有土王和首领愿意站出来抵抗,印度人叫的跟著。
现阶段是莫臥儿皇帝不抵抗,歷史上印度大起义,莫臥儿皇帝还是不抵抗,甚至都不如章西女王来的有骨气。
印度后来的顺服,无非是一些敢於抵抗的人被杀光了。甘地那种奇葩,都是在被殖民时期成长起来的,才会有非暴力不合作的操作。
当然了,印度的抵抗还是建立在高层有人带头的前提之下,一旦高层放弃抵抗了,下层百姓就会温顺如牛羊,即便饿死也不抵抗。
这个时空的印度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多了一些为了赚钱啥都敢卖的中国商人。
大量武器流入印度各土王的手里,直接导致他们实力大增。手里有把锤子,看谁都是钉子。
这叫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东印度公司组建的那点僱佣军,连德里和孟买这些城市都未必能把控的住,何况那么多土王。
印度首先不是个国家,而是个地理称呼,这个时候更不是一个国家,莫臥儿帝国还没彻底散架呢。
首相利物浦伯爵促成了英法俄防御同盟之后,终於可以从欧洲抽身,看看世界变化。
这一看就傻眼了,印度要没了。
英国政府无法承受失去印度的后果,果断的出手接盘,从地中海舰队抽调了一支二十艘战舰的舰队,以及一万余陆军士官兵前往印度。
这支舰队不单单要承担在印度的任务,还要肩负起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任务。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个道理在国际关係中是適用的。
黑斯廷斯奉命率海军航队对中国海军进行友好访问,抵达印度之后,还要出任印度总督。
以前印度也是有总督的,但不是政府委派的,而是东印度公司的人。
现在情况是这样的,因为中国商人的介入,导致东印度公司提前撑不住了,英国政府也被迫提前介入。
在孟买总督府,见过了此前的东印度公司的高层之后,黑斯廷斯对於总督印度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不管后续如何治理印度,都要解决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东方大国的介入。別的不说,武器输入的问题必须得到遏制。
在孟买休息了十天后,黑斯廷斯侯爵启程出发,前往中国。这个国家对外称谓採取古称“中国”,內部又自称周朝。
黑斯廷斯搞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很明確的,这个国家自古以来都自称“中央帝国”,建成中国。
还有另外一个自称,“天朝上国”,英国报纸称:看看这个名称就知道,这个国家有多么的骄傲,仿佛天空上的神在俯瞰人间。巧的是,这个国家的歷朝歷代的皇帝,都自翊得到了天命。关於天命的解释歷朝歷代也不一样,当下的周朝对於天命的解释,天命即民心。
黑斯廷斯也算是个饱学之士,但他对於中国的一切理解都处在浅层。两种文明的底层逻辑都不一样,想要了解的太深,也確实为难人了。
第一次听到天朝上国这个称谓时,黑斯廷斯就有一种深深的无奈感。
別管辉格党怎么对歷史涂脂抹粉,也別管英国在欧洲如何强大,实际上去过中国的英国人,都对那个国家充满了发自內心的敬仰。
那个国家的官员是考试產生的,那个国家的內阁大臣,都是一群有著基层工作经验,一点点从下到上,战胜了无数对手才能进入內阁。
那个国家也有贵族,但是他们的贵族想要进入內阁,並没有优先权。也要去考试,也要从基层做起。
类似的制度延续千年了,对比一下英国贵族与权利直接掛鉤,黑斯廷斯想想就头皮发麻。
舰队临近马六甲海峡时,黑斯廷斯看到了一支船队,正在交错而过。对方打出旗號,翻译之后的意思,这是一支前往缅甸的商船船队。
儘管都是商船並且只有六艘船,但是在远远的交错时,每一艘商船都打开了炮门。
黑斯廷斯示意旗语回復,我们是英国皇家海军前往帝都友好访问。
对面很快恢復,祝一路顺风。
交错的过程时间不长,前后也就是一个多小时,对方的船队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最终消失在海平面。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