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摊开双手,耸耸臂膀,1脸的爱莫能助。
莫凡突然说道:“罗斯先生!我们是好朋友吗?”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在东北遇到的最好的朋友!”莫凡是罗斯最大的客户,价钱上从来没有少给。
让这个在美国本土经济危机冲击下已经破产的商人,在东北重新站起来了。
对莫凡心里是非常感激的。
“我想把我的工厂挂靠在罗斯洋行名下,成为1家美国人的工厂,避免接下来形势变化对工厂的影响。
罗斯先生不参与工厂的实际经营和管理,只享受每个月1千大洋的纯利润。
如果我的工厂无法支付1千大洋的时候,罗斯先生享有优先清偿债务的权利。
我的机械厂里面那么多的机器和土地,相应足够抵偿债务的了。”
罗斯先生只是思索了1下:“成交!”
他非常清楚莫凡做生意的风格:所有的进货材料全是现款,从不赊欠。
这就代表着莫凡手下的工厂,除了工人的工资月底发放算是欠债之外,他根本就没有外债。
每个月1千大洋的管理费用,这可是1笔不菲的收入了。
说办就办!
莫凡立刻打电话让于亮送来厂里的公章,又请了律师事务所的人前来书写合同。
第2天上午就去奉天官府变更了群星烟花厂、群星机械厂的属性。
从这个时候开始,这两个厂的名字就是罗斯洋行群星烟花厂,罗斯洋行群星机械厂。
莫凡当天晚上就举办宴会,邀请了奉天的各国领事。
还花了1千块大洋请了《纽约时报》记者凯林瑟写了1篇报道,专门报道罗斯洋行的发展壮大。
这个记者是罗斯帮忙请的。
莫凡看着凯林瑟手里新买的相机时候,忍不住想笑。
7月份的时候在万宝山日本人的机枪阵地上,凯林瑟的相机就是自己抢走的。
当时的那些相机莫凡后来1共卖了5千5百块大洋,现在开始还出去了。
收人钱,为人办事情,凯林瑟的记者操守还在。
非常认真负责地写出了1篇洋洋洒洒5千字的报道,请莫凡审阅。
莫凡看过之后对文章本身没有意见,不过要求把这篇文章在奉天各家报社都要发表。
对各家报社,凯林瑟记者是熟悉的,正常情况下的报道是1家报社发表后,其余报社转发。
每家报社都要给她稿费的,不在莫凡这里收了钱,稿费可以不要。
但是想要同时在多家报社刊发,相当于打广告了。
需要给报社贴钱才行,这个钱莫凡出了。
凯林瑟对这个帅气多金的东方人非常有好感,特别是莫凡跟这个时代大多数普通东方人不1样的强壮体魄非常感兴趣。
主动提出来她会把这篇报道发到回国去,在美国本部的纽约日报头版头条刊登。
作为1个外派记者,她的权力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
不过罗斯先生的经历十分励志,对正在深陷经济危机的美国人非常有指导意义:人挪活,树挪死。
在美国找不到工作的人们,完全可以到东方来淘金。
这个方向也算是政治正确了的。
正是有了这个思想的指导,凯林瑟才敢打包票把报道在纽约日报上发表。
这样的好事情,莫凡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