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没有看过,但我听人说结局尚且算是美好,每个人似乎都善始善终。但小说中的结局却是悲惨的,这也是影视剧和原著之间的区别。影视剧的传播面和受众群体更为广泛,所以结局得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美化和修改。但原著不同,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而以悲剧为结局的小说,似乎可以给人留下更多的思考和无尽的想象。
《遥远的救世主》这部小说之前被改变成电视剧《天道》。而后,这部电视剧被历经几次删减,其核心的片段和主题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故删减后的电视剧,已经失去了原著想要表达的意义,电视剧我看过一些片段,老戏骨王志文把男主丁元英这个角色刻画的栩栩如生,使我每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闭上眼睛想起书中的丁元英,总会想到王志文。
这本书的作者叫豆豆,原名李雪,百度百科对她的介绍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70后女作家,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但她有个定居在欧洲的华人朋友李红英,这也是豆豆所有精彩创作来源的关键人物。民间有传闻说豆豆其实早已定居在欧洲。关于豆豆的资料,网上可查的很少,她这也使得她如同《都挺好》的作家阿耐一样,充满神秘色彩。
之前读张嘉佳、阿耐、毕淑敏、伊北、梁晓声的小说,我觉得他们都是伟大的作家,可读了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后,我才忽然发现,豆豆的作品更具有大历史观和大世界观。《遥远的救世主》从政治、哲学、佛学、宗教、信仰、文学、商战等多个角度,以大手笔的手法和宏观的创作角度,在思考文化属性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甚是一种社会制度的影响。正如书中的一句话“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关于这本书的评价,网上已有诸多:“这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而人们对于作家豆豆的评价更是“一个作家的品质,在豆豆身上达到了极致,作品主题的睿智和简约,出色地表现出佛学的光耀和不蓄意的使人震惊。”
初次知道《遥远的救世主》,是在抖音上刷到的视频,视频告诉我,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影视剧改编的《天道》曾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读过小说之后,我相见恨晚,灵魂仿佛随着书中的情景跌入万丈深渊,而后爬到悬崖顶端,犹如历经过生死一般。
小说的结尾处,女主芮小丹开枪自杀,男主丁元英离开古城,结局是何等的悲凉,悲凉到让人想哭。
读完《遥远的救世主》后,我又买了豆豆的另外两部小说作品《天幕红尘》、《背叛》,读完这两本书后,再次被这两部作品所折服。其实豆豆的这三本作品有很多的相似性,人物性格,故事背景,以及表达的思想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幕红尘》是豆豆在继《遥远的救世主》出版的第三部作品,也是她迄今为止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小说以1991年苏联解体石油大亨罗家明自杀写起,以叶子农的“见路不走”为整部小说的主线,里面涉及和探讨的元素诸多,例如政治军界,商战元素,民族民粹主义,人民信仰,社会制度,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西方人权主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思考。
这本书沿袭了作者之前很多的创作手法和故事元素,但要比上一部小说更为露骨,更为赤裸,更为深刻。也正是如此,《天幕红尘》这部本应该被搬上银幕的小说,却未能通过影视改编政审。
《背叛》是豆豆出版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也被改编成了影视剧,这部小说想表达的是“人格与利益”之间的关系,正如书中的描述“人生始终要面临两种关系,利益与人格的关系,现实与境界的关系。”,“人真得有高贵的人格,人格立不起来,人就立不起来,人格一倒,一切都变质了。”
《背叛》是一部破解高智商犯罪的力作,也是在历史的大潮流和时代的大变革中灵魂的忏悔录。它会带你游走于世界上每一座名城,从中国的bj到美国的纽约,到法国的巴黎,到英国的伦敦,以及意大利罗马,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汉堡
我始终觉得,看小说的影视改编剧,犹如雾里看,水中望月一般。你只有翻开原著,才会体验到那种文字阅读带给你灵魂的冲击感。
不管你从事何业,身居何职,年龄老少,喜好如何。我都强烈推荐你读一读豆豆的这三部曲,它真的会颠覆你之前所有的认知和三观,让你的心灵既可以卑微到尘埃里,又可以升华到云端间。
这6部小说作品,均为大家之作,要深得书中思想的精髓,至少要翻阅三遍。
(本章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