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大明铁骑 > 第三章 北伐初战:摧枯拉朽下山东

第三章 北伐初战:摧枯拉朽下山东

不过,别的元朝官员就没有这么坚决了,平章李老保与白知县等被俘后皆尽归降,益都之战,其实也就是摆了个攻城的样子,轻松便缴获军马粮食数以万计。

17

就此,元廷在山东能打两下的部队也就剩了驻守东平的马德一支。

岂知北伐大军还是没能过一把打仗瘾:十二月初,徐达派都督同知汪兴祖进兵东平,元平章马德眼看大局不妙,主动弃城而逃,汪兴祖进占东平还是兵不血刃。

马德节制的主要部队乃是驻守东阿的元廷参政陈璧所率五万余人,汪兴祖派指挥常守道、千户许秉率部进至东阿,那陈璧行事却更干脆:索性带领所部五万步骑集体放下了武器,这仗又没有打成。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这投降的风气也会传染:许秉一个区区千户带少许水军攻到了安山镇,元右丞杜天佑、左丞蒋兴都也是主动投降。

当徐达率主力来到济南东部门户章丘之后,元守将王成也自然就是主动请降。

十二月中旬,北伐大军兵临济南城下,元平章忽林台、詹同、胞因帖木儿早已率所部逃走,手下无兵无将的元廷平章达呆只进巴等只得献城投降,并献俘三千八百五十五人,马四百二十九匹。

济南城的占领,标志着蒙古政权在山东的统治全面瓦解,与此同时,汪兴祖部又开始进攻济宁、巨野等地,元守将陈秉直弃城而逃。

避战或投降的风气还在逐步普及:元蒲台守将荆玉、邹平县尹董纲等见大势已去,一个个争先向徐达大军投降。

徐达任命指挥陈胜驻守济南,降将郦毅驻守邹平,指挥张孟驻守章丘,唐英驻守蒲台。徐达本人则自济南回到益都,挥师东进,进取登、莱诸州县。

战局极为单板无趣:元登州守将董车,莱州守将安然也是不战归降,这种仗再打下去就没啥意思了!于是,徐达便留下参政傅友德攻取莱阳以及胶东半岛北部诸城,自己率主力大军开始准备实施朱元璋的北伐第二步方略。

就此,山东境内黄河以南的广大地盘已完全为明军所控制,这么个重要地区,大都门户,徐达的北伐大军竟然有了英雄来到了“无用武之地”的感觉,那些闻名天下的蒙古铁骑就这么不经打?

就在北伐大军旅游观光一般收复山东之际,应天的朱元璋趁大军胜利之威,在政治上来了个大举措:宣布汉人的中央政权在应天建立,国号“大明”,这是中原汉人在相隔将近百年之后重新建立的政权!可以想象到:这对正在前方作战的大明将士是个绝大的精神鼓舞。

18

插句闲话:大明的首任皇帝自然是朱元璋了,但是,据载老朱还是羞答答谦让了接连三次,说了些“本人无德无能,怎配担此重任?”之类的客气话。——这是中国古代人做皇帝的惯例,那意思就是:哥们儿并不想做皇帝,是大伙硬逼着在下干的呀!众人之心即天意,咱这个皇帝是老天授予,你看,想不干都推辞不掉!

没啥法子呀?那就“勉强”顺从众议吧。

可是,坐在了皇帝宝座上的朱元璋并没有被后方的政治、前方的军事,甚至还有西南四川云南前线的一切胜利冲昏头脑,反而冷静的替北伐主帅徐达考虑起了归降的元朝官员的安置问题。——在朱元璋看来,政策与策略是帝国的生命,是关乎大明能否健康生存的大问题!

朱元璋派遣天使来到北伐大军军营,向北伐主将徐达、副将常遇春传达皇帝的意见:“大军现在已经顺利拿下了山东,听说山东各郡县元廷降官降将甚多,两位将军皆若这样把他们留在军中令我很担心!不管是白天对敌作战还是夜间遇到敌袭,一旦有变就难说生出啥事儿来,这样处置绝非我军之利。

这些人初次归附于我是屈于势力,我们并未得其心附,不如都送来应天,与我大明官吏杂居相处,等逐日亲近相互了解了,然后再视才使用,方可有利无患,像济宁、东平这些主动归顺的将士家属也一并送来,我将尽量厚待。”

朱元璋此举很是了不起!这对日后摧毁元朝残存的民心、军心将会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不但这些,就是在军事上,朱元璋也更加谨慎:召回了刚刚打垮了元廷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陈友定的汤和,命汤和回到明州专门督造舟船,利用大运河漕运保证北征大军粮饷;又派都督同知康茂才率领援军一部开到了济南,从实力上继续加强了节节胜利的北伐大军!

朱元璋的谨慎是有道理的,时隔不久,事实便验证了新任皇帝没有在后方瞎指挥、白操心。

北伐大军在进逼乐安城时,驻守乐安的元将俞胜也是“学习邻居好榜样”,主动上门纳款表示归顺新建立的大明朝,徐达当然对其礼遇有加,再三安抚之后送俞胜回了乐安。

谁知过于客气了,这给俞胜传达了错误信息:这明军主帅就这么实在?——在大多情况下,“实在”就是“愚笨”的另一种说法——所以俞胜认为这些人成不了大事,自己的主动归降看来有些欠考虑!不要紧,不就是损失点钱财吗?身外之物,别放在心上。

于是重新整军备战,转脸又成了大元帝国的忠勇守将!

徐达碰到了类似沂州的状况:降而复叛!

这还了得?这种风气若传染开来,那么明军打下的地方也就只是名义上的,日后不管大军北伐还是西进,后方都会成了悬在脊梁上的无数利剑!

对付这种现象唯有两个字:惩罚!

于是徐达杀鸡祭出了牛刀:亲率大军强攻乐安。

俞胜之所以放心再归元廷,主要是还有点心理依仗:距乐安五里处有一土河,这应该是阻击明军的一道天然屏障吧,只要徐达的部队在土河稍有耽搁,乐安守军也就有了曾经顽强抵抗的“事实”,那时就是弃城远走也就不会被朝廷责怪了。

谁知徐达根本没把什么土河放在眼里,传令大军:填了它!

一道土河的确算不上什么天堑,大明士兵们也无需当做多大土方工程,大军一边进兵一边挖坝填河,铺天盖地一般涌向了乐安城,俞胜一看大局不妙,再回头表示觉悟也“不好意思”了,走人吧!

俞胜实施了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撇下了郎中张仲毅带领着部队留在了乐安,张仲毅还能替远遁的主将困守孤城么?于是立即开城出降,乐安还是依旧归属了大明朝。

看来,如何安抚新得之地成了大事,朱元璋闻报采取了一个妙招:命令大明中书省专门派员去山东,各城遍贴大明朝廷招贤榜文!

城头刚刚换了旗帜,满城张榜却是为朝廷选材,号召人们凭各人才干到新政府任职,并且不论蒙汉,认人才不认人种,这是多强的心理暗示?于是,之前在元廷任职的官员迅速心安理得了,就算不应招的也顿时有了安全感:幸福生活到来了,还胡折腾什么?

山东眼看得到了稳定,北伐大军也就把兵锋转向了河南,徐达率主力沿黄河西进,坐镇应天的朱元璋还是不能放心,又传旨征南将军邓愈率本部自襄阳、安陆、景陵等处进兵河南,在河南南部开辟了第二战场!

就此,两路大军犹如一把巨大的铁钳,从东部、南部两个方向杀向河南,邓愈部将王成、李廷琛顺利攻克唐州(今泌阳),开始向南阳一带进逼;徐达则引兵于黄河两岸水路并进,一路克永城、收归德、伏许州,大军势如破竹杀到了陈桥。

山东西北部,常遇春提兵横扫东昌府(今聊城),元平章申荣竟然在大军威慑之下来了个一死了之!于是荏平等县皆尽归降。

眼看革命形势大好,不是小好,而且越来越好!

不过,大好形势也不全是由于军事部署得当,正确的对敌策略也起了重要作用。

这把握对敌策略的人就是朱元璋。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