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目光坚毅的贾穆,张毅无奈叹了口气道:“好吧,是张某孟浪了。”
“既如此,还请世兄回答小弟方才的问题。”
“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小弟诚心发问,自然是想听真话。”
“大汉早就没救了,赶紧埋了吧。”张毅耸了耸肩道,脸上满是无所谓的神情。
贾穆:……
倒是旁边的徐庶忍不住了,连忙开口反驳道:“少君何出此言,我大汉已传世4百载,纵然当初有王莽那般祸国巨恶,光武帝也能平定乱世,再兴汉祚!如今虽天下大乱,但不过是阵痛而已,在下相信大汉必然浴火重生,再造盛世!”
徐庶洋洋洒洒1顿长篇大论,听得张毅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些想笑。
3兴汉室,听起来很有煽动性,但这完全是个不可能实现的命题。
因为大汉的积重难返,并非是1两个问题导致的,它是1个本质上已经烂到了根子里的政权灭亡的过程。
且不说天灾人祸,就单说这些年宦官外戚轮流当政,世家豪族争名夺利,再加上党锢之祸牵连极广,就根本不是3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问题。
可结论却是很简单的:当上层的人都在忙着争名夺利,争先恐后的操纵社稷神器,哪还会有人真正关心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
当底层的百姓寒不敢衣,饥不敢食,民有斯饿,而莫之恤的时候,国祚的灭亡也就成为了1个必然。
当张角兄弟头戴黄巾,揭竿起义之时,为什么能1呼百应,乃至数百万的百姓慨然跟随,去干那杀头的买卖?
还不是因为生无所依!
数千年以来,这片华夏大地上的子民都是最淳朴的。只要日子过得下去,能有1口饱饭吃,他们就不会生事,甚至是逆来顺受。
可要是他们走到了绝境之时,爆发出来的力量也是无可比拟的。
当天灾频频,自己生活无所依存,妻儿老小不得活命之时,大汉帝国的统治者们在干什么呢?
上承天命的皇帝吃喝玩乐,手揽大权的宦官搜刮民财,饱读诗书的门阀良田千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至此,这个统治华夏大地数百年的政权,也就彻底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纵然黄巾起义没能掀翻它,也不过是让它多苟延残喘1段时间而已,早晚也逃不开灭亡的命运!
也正因如此,此时慷慨陈词的徐庶在张毅看来,如同3岁幼童1般可笑。
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此时的徐庶还没出仕,有些理想主义也正常。
想到这里,张毅耸肩笑道:“说得好,不过王莽之乱有光武帝再造盛世,现如今之天下,又有谁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还望元直兄教我。”
“这……”
徐庶1时语塞,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尽管他心向汉室,可如今天下的诸侯全都在争名夺利。就算是打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旗号的曹操,看上去也并非大汉纯臣。
所以,他实在不知道谁能站出来3兴汉室。
徐庶想了想,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向张毅问道:“那少君以为,这大汉天下最终会去往何方?”
“不知道,也没人能知道。”
张毅很干脆的承认道。
“这……”
张毅看着徐庶,满脸真诚道:“虽说不知,但生逢乱世,咱们能做的无非是守身持正。圣贤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下区区1介凡人,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听到这里,徐庶大为动容,看向张毅的目光已经充满了震惊与崇敬。
大而空的话他听得多了,可是像张毅这般诚恳,这般量力而行的言论,他还是第1次听闻。
看来自己之前猜的没错,这张氏少君果然不凡!
贾穆更是抱拳赞道:“世兄所言,震聋发聩,小弟佩服!”
张毅笑着挥了挥手,又把目光放在了徐庶身上。
眼看气氛已经烘托到这儿了,有些话索性直接挑明了吧。
“元直兄,你身为伯父高足,又饱读诗书,难道就没有出仕之意?”
听到这里,徐庶眼中露出恍然之色。
明白了,彻底明白了。
原来这位张氏少君这两日对自己热烈异常,甚至快接近病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想招揽自己!
可是……他如今也不过白身而已,就连宛城张氏的家主,也不过是宛城县丞而已,即便自己肯为他效力,他又能给自己安排什么职位?
且不说徐庶志向远大,就算他愿意从基层官吏做起,在这位张氏少君这好像也无用武之地吧。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