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苍壁书 > 第三十六章 孤月独照清魂

第三十六章 孤月独照清魂

袁禁与殷夫人皆不曾想到,房城之下的北府兵只为疑兵,江陵城中却另有细作,竟乘满城空虚时打开城门,放入了如狼似虎的北府骑兵。偌大的江陵城,殷桓九年经略所在,通衢南北的分陕重镇,竟在一夜沦陷。待二人察觉不妥想要回援之际,南方却有重兵压至,郗彦率领北府铁骑日夜奔驰,终在十九日清晨抵达江陵百里外。

北府兵连夺云陵、洞庭,据守西南关隘,此时又智得江陵,兵锋正盛,所向披靡。殷夫人揣度双方兵力,虽顾念江陵城池和殷湘性命,却深知此刻绝非决战之机,只得命袁禁坚守房城,另引军回景城,等待殷桓援军。

是日傍晚,郗彦入江陵城处理完城中诸事,便驰马径至城东采衣楼前。暗淡天色下,眼前所望,门垣残旧,亭阁破败,景象一片萧索。早知殷桓查封了荆州各地云阁,却不知是这样洗劫一空的蛮横。郗彦在楼前静立了一刻,飞身飘至楼顶,望向楼后庄园。

此刻正是灯火初上时分,庄园里却草木森森,一片光影暗淡。他默然等待半日,不见园中动静,正待离去时,却见竹林后有晕黄的烛光慢慢渗出。

不假思索,黑绫大氅掠过夜色,人飘至林边。

竹林后是一碧浅湖,园中虽久无人打理,此汪湖水却未干枯,水泽青幽,绿柳横波,夜下飞动着几只萤虫。湖畔小屋门扇半开着,灯火微燃。郗彦行至门边,望见屋中正北摆着一方长案,案上供奉着法相庄严的佛祖。那紫衣少女便虔诚地跪在案前,双手合十,面容平静,嘴中在轻轻祷告。

她说着什么他听不清,也不想听清,只慢步走入屋中,将她拉起,静静望住她的面庞。

“阿彦?”她在一时的愕然中疑似幻觉,伸手摸了摸阴沉的头盔下那人的脸,才终于微笑起来,“你怎么知道我在此处?”

郗彦不语,视线流转在她眉眼间,凝视深深。烛光下少女面容姣美,笑颜盈然的背后,浑然还是往日那缕清澈的灵魂。他看了她良久,轻轻松了口气。

“除了此处,你还能去哪里?”他无奈低叹,伸出手臂,将她抱入怀中。

冰冷的锁甲抵着脸颊,隐隐生疼。夭绍低下头,正望到他雪白甲衣上的斑斑血红,忍不住问道:“你从洞庭兼程赶来,此刻甲衣也未换,是不是还不曾休息片刻?”

郗彦道:“不必担心,我精神尚好。”

他说话时,有冰凉的气息拂面而至。满室纯净祥和的檀香早不再纯粹,自他衣襟上散发的清冽酒香这一刻愈发清晰起来。夭绍依偎在他肩头,怔忡片刻,慢慢将抱着他的手缩回。

“甲衣脏了,先换下吧。”她抬头微笑,取下他的头盔,为他除去锁甲。自一旁的包裹中翻出一件淡青长袍,让郗彦穿上。

室内光线昏暗,郗彦转顾左右,见屋中陈设不过两三小案,数块灰毡,角落里安放着一张古旧长榻,其上铺着素色锦衾。里里外外,虽则简陋,却被人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净得很。

“你收拾的?”郗彦倒也不觉讶异,于案边落座,“为何独居于此?七郎处处寻你不到,已着急了一整日。”

“找不到就干着急?”夭绍笑叹道,“那是他笨。”她坐在他身边,盛了一盏茶汤递过去,说道:“江陵城经此大变,到处兵荒马乱的,贺阳侯府更有将士进进出出,不得一刻清静,实在不比这里好。何况我也并非独居,酉时前师父还住在隔壁,不过刚刚离开了,这才剩我一人。”

“沈少孤?”郗彦沉默了一下,烛影投在他冰玉般的面庞上,神色不复先前温和,“七郎说昨夜在你身边见到一金袍男子,果然是他。”

夭绍道:“我当日为你送行时遇见师父,叙聊未久,便又分别。而后我南下找你,并不知他一路尾随。直到昨夜夺江陵时,他现身援手,我也才知晓。”

说到这里,她面上露出惭色,歉疚道:“阿彦,我此番擅自看了云阁密信,妄自调动七郎的兵马,还自作主张潜入贺阳侯府窃盗兵符……本是想为你分担,却不知自己实在怯懦无能。昨夜事到关键时,我竟畏缩不前。若非师父在旁,只怕我要给你捅个大窟窿,白折了七郎的兵马,白费了韩瑞一番苦心了。”

“你原来也懂得是任性妄为。”郗彦扬唇浅浅一笑,语重心长地道,“战场上诸事莫测,你再聪慧也只是一人之力,此番有惊无险,实属天幸。况且妄动兵权触犯大忌,传入朝廷必然又是一场风波,今后不可再为。”

回想昨夜种种,血雨腥风下的残酷杀戮实无可恋,夭绍认真点头:“我今后断不会再插手战事。”

郗彦又是一笑,道:“不过这次能夺下江陵,你的确居功至伟。”

“你不要取笑我。”夭绍脸红了红,“我不过自作聪明,你原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没有给你添太大的麻烦,你该庆幸这个。”

郗彦笑笑不言,低头饮茶。夭绍看着他,忽挪动双膝凑过去一些,柔声道:“其实细论起来,韩瑞才是功不可没。是他事先设计让殷夫人将江陵城中的粮草辎重等运至景城,由此分散了兵力。前日我潜入江陵,和他商讨如何调离殷夫人时,也是他想到袁禁有勇乏谋,且昔日曾为他父亲韩奕的部属,由他向袁禁献计,必能事半功倍。而后战局果然如此,殷夫人与袁禁齐力攻打房城外的北府兵,七郎这才能寻得空隙悄悄绕道江陵,与我里应外合。”

郗彦声色不动:“韩瑞确是功不可没。不过——”他指尖轻抚茶盏,转顾夭绍,“你肯为他说这么多,想必还有后话。”

“是,”夭绍轻声道,“韩瑞有一事相求。”

郗彦道:“勿伤殷湘?”

夭绍忙点头:“是,我已代你答应了。”她目不转睛看着郗彦,想要望清他这一刻的神色转变。然烛光下茶雾氤氲蒸腾,却映得他面容朦胧难辨。

郗彦道:“九年前,殷湘不到十岁,旧事与她毫无干系。但可惜殷桓罪孽如此,必是坐诛满门的结局。就算你我能求得朝廷网开一面,以殷湘刚烈的性格,怕也难苟活于世。”

夭绍低声叹了口气:“我也料到了……那时我答应韩瑞,私心只想让你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郗彦咀嚼这四个字,忽而一笑,看了眼长案上的佛祖,“你原来就是为此,才跪在佛前为我赎罪?”

“不是赎罪。”夭绍摇摇头,“世上很多事情,对错难分,不得已而为之,已是万分无奈,更莫谈罪与恶的惩处。”她抚摸手腕上的佛珠,颇为落寞地道,“我只想求个心安理得,哪怕是自欺欺人也好。”

她脸上有难以磨灭的伤愁,郗彦心弦微震,望着她眸眼深处的挣扎和茫然,生平第一次,竟为逝去九年的阴冷无情、弥天杀戮蔓生悔意。他苦笑,走到如今,又岂能后退,只能将她的手紧紧握住,微笑道:“如此,只能辛苦你了。”

夭绍抿起红唇,笑了一笑,道:“不辛苦。”看了他一会,她起身离案,“我随身带了药,现在就去熬,你喝了药再休息。”

“且慢,”郗彦道,“我还有一事问你。”

夭绍心如明镜,问道:“事关师父?”

郗彦颔首,缓缓道:“北朝大乱,鲜卑铁骑正和乌桓人争战中原,塞外诸部蠢蠢欲动,北柔然断难独善其外。沈少孤为何能如此清闲,千里迢迢地南下江左?”

“自是来者不善,图谋不轨。”夭绍笑了笑道,“师父此行专为找你,说有事相商。不过傍晚他收到一封飞鸽传书,却匆匆离开了。”

郗彦皱眉:“未有留言?”

“他只说若无意外,一个月后与你我邺都再见。”夭绍见郗彦面露疑色,不由道,“我也奇怪呢,一个月后我们能回邺都吗?他又去邺都做什么?”

郗彦想了一刻,才笑道:“若无意外,一月后你我已在邺都。”

此后郗彦宁神打坐,夭绍在案边燃了艾香驱蚊,掩上门,便去后园熬药。半个时辰后端了碗回来,人刚至湖畔,便听小屋内有人笑声放纵,正戏谑道:“我在城外军营偶遇义桓兄,听说你马不停蹄进城会佳人,我还以为是在殷桓侯府的雕梁画栋间情意绵绵,却不料是在这片寸草不生的废墟。阿彦啊阿彦,你果非常人!”

这声音放荡不羁得厉害,实在是熟悉过甚,夭绍大喜,忙施展轻功掠入室内,放下药碗,朝侧案后的白衣男子走去,笑道:“伊哥哥!”

紫衣飘洒而至,惊如闪电,下一瞬间却幻化为眼前的清丽笑靥。沈伊迅速反应过来,也是欢喜无限道:“小夭!”起身便朝夭绍扑过去,欲熊抱一番,不料那女子脚步微移,灵活闪开身,任他朝门框撞去。

额角离门框寸毫之际,沈伊生生收脚,转身瞪着那灯火下笑意嫣然的少女,佯作愠怒:“我千辛万苦地赶来,你就这样戏弄我?”

夭绍还未言语,与沈伊同来、此刻正站在郗彦身边的偃真冷冷提醒道:“沈公子,非礼勿为。”

“非礼?”沈伊正色板起脸,“我与小夭的交情比你家少主与她还要深厚。他若从此不碰夭绍,我便也不碰。”

夭绍面色顿时一寒,轻斥道:“伊哥哥胡说什么呢!”

“你……”偃真则指着沈伊,手指发颤。他断未想到,此人背负着“盛德日新”的名声,德行竟如此不堪。人厚颜无耻到这个地步,也是所向无敌了。

独郗彦镇定无比,一面看着沈伊带来的圣谕,一面头也不抬道:“她是我的未婚妻子,你今后离她三丈,不可妄近一步。”

沈伊闻言愣住,夭绍面庞微红,却忍不住悄然一笑。偃真低头看着自家少主,眼中满满地都是宽慰——终是再无后顾之忧了。

沈伊从目瞪口呆的状态中缓过来,自叹弗如,朝郗彦揖手:“你厉害!难怪人人都说是独步江左,横行无忌了。”他转身,却望着夭绍微笑,柔声道,丫头,这小子如今改头换面了,也不枉你这一年随他到处奔波,憔悴了这么多。”

夭绍既欢喜又羞赧,无言接他的话,只得转开话锋道:“你好歹也是朝中大臣了,举止还这般毛毛躁躁的,怕是不好。”

沈伊道:“连你也来教训我?”虽是质问,却也不生气,正了正衣襟,道貌岸然状在案后落座。

夭绍微笑,这才给他送过茶去,说道:“朝中常有臣子携旨来军中,想不到这次是你来荆州。”

沈伊道:“我一人在邺都实在无聊,尚书省每日要处理的文书堆积如山,旁边还有我父亲盯着,要么就是更为不苟言笑的赵括,平时与我说话的人都没有。若再不出来走走,我该在尚书省抑郁而亡了……”他夸张地叹息,说到最后,又破了一脸肃容,忍不住挤眉弄眼起来,笑道,“不过好在阿憬和阿彦频送捷报至朝中,陛下犒军总要派遣大臣,我便借个缘由出来透口气。”

夭绍如何不知他的心性,由衷道:“的确是难为你了。不过常听憬哥哥和阿彦说,这次战事从不曾为兵饷发愁,却是你在邺都灵活周转之故。”

沈伊被她一夸,有些飘飘然,咳咳嗓子,勉强从容道:“过奖,这是我分内之事。”

夭绍笑道:“只是有一事我想不明白,伊哥哥这次若只是为犒军,来去路程不能多耽搁,断不该犯险孤身深入荆州腹地。”她话语顿了顿,低声问道,“你其实是来找我的吧?是婆婆让你带我回去,对不对?”

“这……”沈伊笑容褪去,喟叹,“你心思愈发缜密了。”他慎重点头,“是,我奉懿旨带你回邺都。”

夭绍垂眸,默默地想:荆州战事至此,殷桓败局已定,想来不会再生大的变动。自己此时离开,也不必太过牵挂担忧。何况阿彦方才也说,若无意外,一个月后必回邺都,离别也不是很长,自己回去,除能侍奉婆婆膝下,也正好能寻个清静的地方,琢磨尚教的针灸之法,好让他以后戒除药散时少受几分痛苦。

想到这里,她和郗彦对视一眼,见他目中尽是了然之意,她微微一笑,轻声道:“好,我随伊哥哥回去。”

此言一出,沈伊和偃真都怔了一下,虽是诧异她难得的心意转变,却也没有多做劝说。

此事议定,室中另起话题。偃真将带来的两封帛书递给郗彦,说道:“一封是洛都云阁的密信;一封是殷夫人方才派人送到城外军营的,说韩瑞是荆州军叛徒,本必死无疑,但如今事出无奈,暂留他一命,想与少主交换一人。”

郗彦看过殷夫人的信函,一笑:“以韩瑞交换殷湘?”

“是,”偃真道,“阮公子说,这未必是殷夫人的主意,怕是韩瑞的主意。昨日夺江陵城的计划隐秘,韩瑞并无可疑之处,除非是他自己向殷夫人坦诚。而促成此事只有一个原因,韩瑞对殷湘,确实是有深厚的夫妻之情。”

郗彦并不曾犹豫,道:“不管是谁的主意,回信殷夫人说我答应。约明日午时,北城门外交还殷湘。”

偃真应下:“是。”

郗彦这才翻开另一封洛都密信,目光掠过其上字迹,先是一怔,而后微微拧眉。

沈伊见状惦记到一事,忙问道:“洛都云阁有没有子野的消息?”

郗彦摇摇头:“还没有。”他将密信凑近烛台,又细细从头再看,说道,“不过洛都日前却发生了一件奇事。五月十三深夜,紫辰宫骤然起火,火势绵延至邙山,至次日傍晚,惊扰洛都一夜一日的火光才被完全扑灭。”

“起火?”沈伊抚着下颚想了想,道,“以子野对北帝的恨意,纵火之事倒像是他的作为,何况他曾为禁军统领,对北朝宫廷了如指掌。只不过火势这么大,绝非一人能成。而且虔伯父写过信给我父亲,只道子野是孤身离开,洛都鲜卑族人又都尽入囹圄,想来他不会有帮手。”

郗彦合起密函:“说得很对。”

沈伊又道:“但若纵火的人是子野,云阁密报既未提有人落网,想来他也侥幸逃脱了。”

郗彦继续表示赞同:“有这个可能。”

沈伊于是下定结论:“如此说来,暂时没有子野的消息,就是好消息。但问题是,他何时竟有了这等通天的本事和细密的心思,竟能逃出云阁万千细作眼线?此事最为怪异。”

“不怪异。”郗彦唇角微扬,笑意却并不明朗,说道,“当今能明目张胆潜入北朝皇宫,在后宫纵火,且没有留下蛛丝马迹的,唯有一人有此能耐。”

沈伊看他一眼,慢慢道:“你是说裴行的幽剑使?他为何要这么做?”

郗彦揣度须臾,索然一笑:“个中缘由,我也想不清楚。”

“裴行……”一旁沉默已久的夭绍忽喃喃出声。沈伊和郗彦都朝她看去,却见她目光恍惚,看着屋外绵延无尽的漆黑夜色,怔怔不语,似陷入了深思。

算算时辰已晚,偃真想到夭绍将回邺都,那今夜与少主一起的时间着实宝贵,便忍不住以眼色频频示意沈伊离去。沈伊却视若无睹,眼巴巴地看着夭绍和郗彦,一脸祈求:“我今夜不歇于此处吗?我要与你们彻夜长谈。”

夭绍不说话,只微微一笑。郗彦站起身,握住夭绍的手,言词利落:“我们送你一程。”

沈伊欲哭无泪道:“世态炎凉,皆是忘恩负义之辈啊……”眼看那二人在烛光中相视一笑,对自己仍毫无挽留之意,他只得独自哀怨凄凄地去了。

<h3>(四)</h3>

江陵城这一夜频生事端,或喜或悲,波澜仅存各人心中,难成风浪。不同江州夏口,此夜却是战火如荼,烈焰飞腾,怒江风浪湮没在飞石箭雨间,江心通红,帆樯森耸,愈发显出涛卷烟云、吞灭天地的凌厉疯狂。

且说北府军攻云陵、破洞庭,并深入荆州腹地的战报传到怒江,殷桓怒不可遏,欲掩军回防,不料未及行动,此日午后阮朝又率北府水军攻袭乌林。荆州军为雪前耻,北府军深怀大恨,两军俱是殊死奋战,一战势同水火,迅速蔓延。攻入石阳的荆州军望见对岸狼烟,难忍憋居此地不得辗转的恶气,也发起攻势,与凌泽滩外的豫州铁甲军厮杀一团。

敌已攻来,殷桓避无可避,亲自领军杀退阮朝,乘胜追击,荆州军倾巢而出,乌泱泱似墨云飞坠,直压夏口而来。萧少卿早令各处水门部署妥当,只等殷桓攻来。两军一旦交锋,便是海枯江竭、日月无色的架势。由此,江夏城外怒江百里水岸皆成箭石飞纵的战场,相峙半年的决战在此夜骤然爆发。

直到子夜,前线仍在艰辛鏖战中,双方咬紧牙关寸土必争,绝无退却。夏口营寨,萧少卿巡视过把守西山各峰岭隘口的人马,略微松了一口气,回到中军,登上哨台观望江中战局。

此刻正是争战到最为紧要的关头,水上风送火势,焰飞千丈,箭光走石密布天罗,漫江血流滚滚。萧少卿触目所及,或暗或明,或浓或烈,无一不是深深浅浅的红色,望得久了,只觉眼底刺痛,胸间蒸腾的杀气直欲化作一柄锐光四溅的长剑,破鞘而出。

还不是时候——

他背负身后的双手死死握住,竭力按耐心绪,冷看风云变幻。震耳欲聋的搏杀嘶吼声中,腰间长剑忽轻轻颤吟,下一刻,便在临近的阴诡风声夺然而出,流光横劈夜空,挡住迎面而至的劲烈掌力,冷冷指向哨台上的不速之客。

“这等情势下还如此警觉,郡王当真好身手!”来人由衷赞道。

“孟道?”萧少卿凛然一惊。映天彻地的红光可让他清楚望见来人清癯的面容、皓白的须髯,以及掩藏在斗篷阴翳之下,一双淡远苍老的眼眸。

萧少卿还剑入鞘,悠悠笑道:“孟老倒是稀客,如此乱世却弃裴相南下,想来不只是找我切磋武艺这般无聊。”

“郡王说笑了。”孟道揖手,“我受主公所托,领二人来投靠郡王。”

萧少卿回顾江中战火,淡淡道:“你也看到了,今夜不论何事,我都走不开。”

“那二人正在营寨前,见一面不会耽搁郡王太多时间。”孟道话语清浅平和,“且郡王今夜不见,只怕会累一人丧了性命。”

“性命?”萧少卿冷冷一笑,望着战火中飞溅弥天的血雾,懒得与他纠缠不休,下了哨台往帅帐走去,“本王即将上阵杀敌,却也不知多少性命会丧于我手。此刻无空与你周旋。孟老请便。”

孟道紧随其后,不紧不慢道:“那二人是郡王故人,姓慕容。”

“子野?”萧少卿脚步一滞,望一眼孟道,身影当即飘飞出去,急急赶往营寨外。

西山峰影沉沉,一辆马车停在远处壁岩下,车厢中烛光微微,正照清孤立车旁的那人身影。萧少卿疾步至马车前,望着那人消瘦苍白的面容,默然一刻,才勉强压住心中怒气,缓缓道:“你可知自己突然失踪,多少人在为你担心?”

“阿憬……”慕容子野漂亮的眉目间一派消沉,脸上虽有愧疚,更多的却是悲伤和无奈。他叹了口气,并不解释,打开车厢门扇,看着躺在里面那面无血色的女子,轻道:“北朝追兵上万,我无法至河内与尚会合,只得南下找你。晋阳痛失了孩子,又被北帝幽禁在冷宫,我找到她时已奄奄一息,随我逃出洛都那夜又为我挡了一箭……如今她只余一口气息,我想天底下能救她的人,或许只有灵姨。”

“晋阳未死?”此夜见到的人一个比一个更出意料之外,萧少卿无空思虑其间缘由,立刻道,“你带晋阳先去江夏城,到官署将她安顿好。我这就派人去豫章请母亲连夜过来。”

慕容子野灰败的脸色这才有些明亮,感激地看向萧少卿:“阿憬,有劳你。”

萧少卿不再多说,丢给他一枚令牌:“这是开城门的令箭。今夜正逢决战,我无法抽身,便不送你了。”说完朝远远站在一旁的孟道走过去,“劳烦孟老,再送他们入趟江夏城。”

“是。”孟道躬身应下。

萧少卿盯着他道:“只是有一件事,请孟老为我解惑。”

“不敢,郡王请问。”

萧少卿慢慢道:“裴相和鲜卑是世仇,何故这次如此热心,竟帮子野救出晋阳?”

“世仇?”孟道微微一笑,叹道,“只怕是累世牵绊的愁结难解吧。”

“什么?”萧少卿愕然。

孟道不再多说,退后两步,长揖一礼,驾车自往江夏城。

今夜到底不比寻常,萧少卿只在原地怔了须臾,又马上赶回营寨。入了中军行辕,迎面正见一脸焦急的魏让四处顾望,嘴中不住嚷嚷道:“小王爷去哪里了,竟哪里都找不到!”

“魏叔!”萧少卿高声唤住他,“何事?”

魏让忙禀道:“夏口之南两座水门已被攻破,苏琰大人也派人来报,石阳浅滩一带的防线也是岌岌可危。荆州军正在厮杀登岸,诸将皆请元帅令下。”

听闻浅滩即将失守,萧少卿不但不急,唇弧反一扬,道:“也差不多是时候了,殷桓大军已搏杀五个时辰,早已精疲力尽。传令除赤水津五座水门、夏口水寨中军把守的三座水门外,各处防线都徐徐后退,引荆州军杀入西山。”

“是!”魏让抱拳,入帐领了军令,飞马而去。

“恪成!”萧少卿唤来帐外随侍,给他一条军令,“传命阮将军,子时之后,等荆州军大部兵马杀入西山后,放火将岸边的荆州战舰烧毁殆尽!”

恪成领命应下,诧舌道:“西山从谷早已机关遍布,一旦烧了船舰,那些荆州军岂非都是有来无回?”

萧少卿声色不动,只淡淡看他一眼。恪成吐吐舌,忙闪出帐外。

萧少卿转身抚摸屏风上悬挂的铠甲,心中忍不住轻轻一叹:今夜此战,山河失色,血污遍地,往日隽秀出尘的西山烟雨,怕是可追忆而不可再得了。

以大军溃逃之计诱得荆州士卒攻入西山,是萧少卿筹谋已久的计策。西山各处要害之地皆有重兵把守、机关暗伏,荆州军一旦靠近,断然是如恪成所说的有去无回。但等荆州军被杀得魂飞魄散,想要退出山岭而逃回江中,至江畔却见火光熊燃,来时战舰俱沉没在烈烈赤焰间,化成腐朽灰烟。后无去路,前为死地,任荆州士卒再是狰狞,阳关之路业已断绝。

此战大胜,杀敌五万,降者十数万,荆州士气荡涤一空,殷桓领残军逃回乌林,无空修整兵力,对岸阮朝再率各路水师攻来。不得已,殷桓撤军乌林北逃沔阳,想要从东面渡过襄水绝地反击,隔水一望,却见对岸铁甲密密麻麻,箭楼高耸,却正是八日前北上截断苏汶粮道的萧子瑜驻军在此。

苏汶当日在上庸城九死一生夺得粮草,捷报刚报往乌林,下一刻便被萧子瑜重兵围困,不得已全军降之,苏汶被斩军前,粮草送还北朝。郗彦购买的五千战马,以及北府三千悍卒,却打着苏汶的旗号,旁若无人地穿越荆州北地,绕至江陵城侧,虎视景城之下。

阮朝攻占了怒江北岸,等待萧少卿的大军合兵一处,而后二人再行分道。阮朝率北府水师沿江从洞庭西进荆州,援助守在西线的钟晔。萧少卿则领江州十万将士,自内陆步步逼近沔阳。

如此,东面萧子瑜把守襄水,钟晔与阮朝在西侧横陈怒江上游,南有江州重兵驻扎,郗彦更早已北占江陵城,殷桓陷入四面楚歌,被困沔阳孤城,断粮缺水,大军无援,军中不时生出哗变。

内忧外患重重袭来,殷桓既牵挂在景城的妻女,又自恨当初不该在韩瑞身上下那最后的赌注,乃至今日生死不能的困局,一步行差、步步皆错。

他自是焦虑万千,与之相比,郗彦与萧少卿却甚为悠闲,两人都不急着攻打沔阳,一人在北慢条斯理攻夺房城和景城;一人在南收拾荆东残局,收览人心,教化万民。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