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 第六十七章 刘岩走马上任

第六十七章 刘岩走马上任

听见她的这话,刘岩不由得1阵傻笑,情不自禁的就开始上下其手:“来嘛来嘛,你难道不上瘾吗?”

范丽莉1听到这话,脸色瞬间更红了,轻轻“嗯”了1声。

刘岩就像是战场上随时等待命令的士兵,当即把范丽莉抱到床上,翻身上马……

第2天上午,刘岩就跟随裴长远开始下乡调研。

第1站是天源公社,计划用1周的时间,对天源公社主要的3个贫困生产大队进行实地调研,其中包括明阳生产大队。

随行的有县委办公室主任岳云鹏。

从永峰县委到天源公社的路上,裴长远问刘岩:“从今天开始,你的6年知青生涯结束了。

我想听听,你在过去的6年中,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真实感受......”

“裴书记,您是想听全部感受,还是想听对某1个方面的感受?”

“不做具体限定,你想到哪儿就说到哪。”

“那好!如果有说不对的地方,请裴书记批评指教!”

刘岩心里明白,裴长远这是在考他。

通过从去年到今年的3次接触,刘岩发现裴长远是1个有自己独立思想,心中有老百姓、而且是非常务实的领导。

他是想通过这样1个话题,深入了解自己对当前1个时期内,人们议论中的某些问题的看法。

“上山下乡运动,使得每1位来自城市的青年学生,学会了冷静地、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国情,尤其是农村的实际情况。

他们亲眼看到、并亲身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差别是多么巨大,地域间发展是多么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多么贫穷,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极大反差。

但是,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很多人逐渐清醒认识到了1个现实。

那就是:要彻底改变华国农村贫困面貌,并不是靠着日复1日面朝黄土背朝天,重复着祖祖辈辈的农耕作业方式就能实现的。

更不是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共苦就能实现的。

这是1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是1个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观念转变的漫长过程,是1个传统农耕思维向时代发展思维改变的痛苦过程。

值得庆幸的是,这么多年来,这1代中的绝大多数人,在3大实践活动中,增长了见识、练就了本领、认识了社会、学会了思考。

在从农民乡亲们那儿学到了勤劳、纯朴、智慧、韧性和忍性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不甘落后、不甘沉沦、奋发进取的人生信念。

更重要的是,培养起了体察国情、民情,关切民族命运,期盼华国稳步发展的政治品格,以及对华国政治变迁的特殊感受。

曾经在华国大地上所发生1切,并没有使这些人因此而淡薄政治,而是以1种更深沉的目光去观察华国的政治……”

……

“刘岩,你想过没有?

如果能充分调动起每1位上山下乡知青的能动性,为今后华国新农村的建设发挥作用,这将会是1股多么强大的力量?

如果国家在各方面的政策和条件能跟得上,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缩小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差别,实现华国农村的繁荣,并不是1件天方夜谭的事儿。”

“裴书记,我认为,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太难。

但要实现您所说的那个目标,乡村道路交通、教育事业、医疗水平这3者是关键,否则很难吸引人才,更留不住人才。

如果没有人才,我们国家的乡村建设和发展就没有后劲和动力。

我在源平之所以要从竹器厂开始,不仅仅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打造1个有自己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用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当地交通、教育、医疗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更重要的是,通过当地产业的发展,培养出1批批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地人才。

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定要坚持伟人所说的自力更生的方针,绝对不能依靠着向国家和政府伸手要人、要钱、要物。”

“这个想法和思路是对的,你对这次下乡调研有没有明确的思路?”

“有!我的初步思路就是地可利用的资源。

思考、分析、找出如何开发、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办法。

如果可行的话,我建议将来立项的时候,从源平村抽调1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参与到其它生产大队脱贫项目实施和落地的过程中,以此带动和培养当地的人才。

就像我们在源平竹器厂项目实施过程所采用的方法1样,借助每1个项目,带动和培养出当地生产队的人才,这才是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这个想法很好!今天午饭后,我们就从距离源平最近的明阳生产队开始!”

……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