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阳光下的平阳府 > 第八十三章 吃甜杏实为察民情 娘娘岭知府…

第八十三章 吃甜杏实为察民情 娘娘岭知府…

邓知府起身拱手说:“2太爷,这是做甚,我来随便坐1坐,不想给乡亲添麻烦。”

关大爷道:“我们这小地方,自我记事起就没来过贵人。如此显贵的大人,我老汉岂敢独占,喊村里人都来沾沾贵气。”

此时院儿外,来看热闹的妇女们叽叽喳喳,指着夫人和小兰的身上和头上。

许化民、高力、王德也不再随意,扶刀面外而立。

邓知府心道:若现在挑明身份,与几位老汉的话就没法拉下去了,拖1时算1时。

院子里多了张方桌,几把干净些的凳子,客人前面,白瓷碗重新沏了茶。

邓知府喝了1口茶问:“2太爷,你种了几亩地?”

2太爷:“回大人,我有5、6十亩。”

邓知府:“还算不少,日子要过得舒服些。”

2太爷:“舒服啥哩,我这岁数,勉强种几亩,剩下都佃出去了。这些年粮赋高,交了粮赋剩不下啥,每亩给个1、两斗佃租,给我1半干草,我老两口儿温饱倒也无忧。”

邓知府:“家里还有何人?”

“我有两儿1女,女儿嫁到岭下庄里。俩儿谁也不愿种地,大儿在平阳城当赶脚夫,小儿也不知在城里做甚,1、俩月回来看我老两口儿1回。”

关大娘端着1小笸箩炒熟的白瓜子,盛了1盘儿放桌上。

道:“老爷家儿女多大了?”

邓知府1愣,笑笑道:“我2人尚未生育。”

关大娘:“怪不得,我见老爷和夫人正当年纪,而夫人却不似生育过模样。”

关大爷嗔道:“大人的家事,你老太婆瞎问什么。”

邓知府笑了笑,“大娘问得是家常事。大娘,我与夫人已3十有5,整日难得有闲,看过几次郎中,却也无甚结果。”

2太爷道:“我们这大媳妇是接生婆,方里5村的大半后生、女子都是她给包起来的,要不她对生孩子看得准。”

关大娘:“吃完饭去娘娘庙拜1回,8成就能有。”

邓知府应道:“对啊,娘娘岭有娘娘庙。”

2太爷:“听老人道古,我们村先人逃荒到此处,饿得不行了。1个老妇人路过,放下个装着桃、李、杏儿的篮儿,嘱咐吃完核儿不要乱扔,就种在原地,还说走到榆树多的地方就住下。看我们小山村,岭上岭下全是果树,春天撸榆钱儿能顶1斗粮,遇大灾荒能救命。有仙家说老妇人是观音娘娘来救人的,村里就盖了个娘娘庙,庙不大,可灵验了。”

这时酒菜上来,关大爷让邓夫人也坐到桌前。

邓知府道:“我与长辈们1桌,她在轿上吃吧。”

邓夫人的轿前摆了个小方凳,放了两条鸡腿,1碗嫩绿的小白菜煮黄豆,黄灿灿两碗小米饭。

小兰伺候着夫人吃,许化民、高力站在邓知府身后不远处。

邓知府回头道:“你两个也快吃,都是村里乡亲,不必如此。”

2太爷:“大人与夫人1行令我山村生辉,这些水酒是村夫自酿,大人将就些,我等敬大人与夫人。”

邓知府1饮而尽,邓夫人尝了1点,酸涩难咽,便交于小兰放凳上。

关大娘拿出邓知府刚送的那坛酒,要给夫人开了。

邓知府阻道:“那是给大爷、大娘过年喝的,此时不要开。”

邓知府见窑洞顶上、院外的人瞅着自己1行人吃喝,有小孩儿馋得吃手指头。

便对关大娘道:“大娘,你把炒的瓜子都分与众人吧。”

关大娘道:“那是给大人走时带上的。”

邓知府乐道:“大娘,乡亲们都瞅着,我有些难为情。”

于是,村里的男女老少“喳喳”地嗑着瓜子,在窑顶和土墙外看着院里。

2太爷道:“大人,饭罢去娘娘庙拜拜。”

站在1旁的关大娘接道:“全村都去,都为大人求子。”

说得邓兆恒心里隐隐地动着,“好,我们吃罢便去。来,我敬各位乡亲1盏。”

邓兆恒是奔着粮赋来的,他选与官府没来往的这个山村,探询农户实际纳粮,还听到百姓纺纱补贴家用。

“关大爷,村里纺纱的多不多?”

关大爷:“我是第1户,村里也就我跟2太爷两家。有上岁数的连村都少出,更不说去城里买棉花纺纱了。”

邓知府道:“2太爷,挨家问1下,谁家愿意纺纱,我白送纺车,棉花钱我先垫上,卖了纱再还我。关大娘断断续续纺能挣个盐钱,好手怎么也挣个口粮。”

2太爷听了,起身就要跪下,“这才是真的观音娘娘,我知道观音娘娘有男人化身。”

邓知府忙摇手道:“2太爷的辈分,岂不是要折煞我。今日来此游玩,吃了村里的鸡,喝了村里的酒,算我的1点回报。”

饭后,全村人陪邓兆恒夫妇去拜娘娘庙。

顺着窄窄的小路往山脊上走,1块巨石下的背风处,1人高的1座小庙。

打开小门儿,1尊小观音塑像前,仅容得下放只小香炉。

邓知府夫妇与全村老少齐齐跪下,关大娘絮絮叨叨地念着,“娘娘保佑,大人与夫人早生贵子。”

2太爷道:“大人许个愿吧。”

邓知府双手合掌,默默念着:“娘娘保佑,娘娘岭的家家户户都能纺纱赚到银子。”

起身后,吩咐老何取出十两银子,托2太爷与关大爷把娘娘庙重修1下,不必多大,能容人避雨即可。

又嘱咐老何,尽快采办纺车、棉花派人送来,由2太爷与关大爷布派。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