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942章 从天而降的掌法

第942章 从天而降的掌法

第942章 从天而降的掌法

送走吕公著和李常,赵煦坐在坐褥上,眯着眼睛。

“这次风波,都堂大概率会拿出一个限制御史言官的章程来……”他轻声呢喃着。

大宋朝的宰执们,或者说统治集团的高层,其实一直都想限制御史言官的权力。

只是历代赵官家对此一直是严防死守。

便是英庙中风卧床的那段时间,也没有减少过对御史言官的支持。

这是因为赵官家们很清楚,御史言官就是用来敲打和鞭策大臣的工具。

也是限制相权,杜绝权臣出现的屏障。

更是控制国家政策走向的缰绳!

无论是谁,不管他曾经有多么受赵官家信任,政绩有多么出众。

一旦其失去赵官家的信任,御史台的弹章,就会立刻找上门。

他若体面,就会自动求去。

他若不体面,御史们就会帮他体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御史台,渐渐的有了自己的意志。

而且,越发的不受控了。

赵煦想起刘安世的那篇劄子,神色越发冷冽。

一个工具,有了自己的想法。

甚至开始揣度主人的智商,并开始想办法利用主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是绝不能容忍的!

无论赵煦的屁股,是坐在封建专制帝王这边,还是国家统治者这边。

前者,刘安世已然不忠。

不忠之臣,自弃于天下!

后者,刘安世这种人就是危险和动乱之源!

必须狠狠镇压!

杀一儆百,以谢天下!

这样想着,赵煦就对自己身边的童贯吩咐:“童贯,且去告诉冯景……”

“待都堂集议结果出来后,让汴京义报立刻去找蒲宗孟、崔台符、王子韶还有王存,邀约几篇抨击御史言官,捕风捉影,危害社稷安定的文章!”

这几个都是被事实证明的皇权忠犬。

节操是没有的,风骨是不存在的。

赵煦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

从不讨价还价,也从不迟疑。

所以,每次有这样的文宣机会,赵煦都会想起他们。

“另外……”

赵煦将头靠在坐褥后背上:“让汴京新报,在明天全文刊载刘安世的弹章!”

“告诉石都知……把探事司去联络活跃京中瓦肆、勾栏、堆垛场、酒楼、脚店的说书人、小报讲解艺人以及其他在百姓中有着影响力的人……”

“让这些人,宣讲御史言官,若肆无忌惮的捕风捉影,造谣攻击宰执元老,将造成的危害!”

“诺!”童贯领命而去。

赵煦则靠着坐褥,眯着眼睛,摩挲着一双小手。

键政,是大宋城市中闲汉们最爱的事情。

尤以汴京为最!

这是因为,汴京百姓的识字率,冠绝天下州郡!

在经过范仲淹的庆历兴学以及王安石的熙宁兴学,这两波大规模教育普及运动后。

如今,大宋朝的整体识字率,可能已经达到了一成(程民生《宋代文化水平研究》考证约是百分之八)

而在汴京城,识字率则已经达到了三成以上!

于是,就造成了一个奇景。

每到夜幕降临,大街小巷,酒楼脚店,勾栏瓦肆,处处都是键政人聚集之地。

可是,因为大部分人都缺乏对天下、军事和外交的知识。

在这个时候,那些平日里受到这些人欢迎的说书人、小报讲解人,就成为了一个个键政小圈子里的大v。

这些人的影响力,其实是很大的。

当初,王珪就是被一个这样的大v,用一首打油诗,给气到吐血暴毙的。

赵煦至今都还记得那位大v写的打油诗——左相当国子孙富,一生无名只有钱,诺诺佞翻王特进,孜孜留得张观察,栏杆井上休言戏,政事堂中不计年,东府自来无土地,直须正授不须权!

真真是字字如刀,直戳王珪心脏!

赵煦也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留心汴京城里的这些大v了。

探事司在过去两年中,一直在接触、培养、收买这些人。

给他们一些好处,请他们喝酒吃肉,对其中特别有影响的人,格外关注,给钱给出路。

最妙的是,这么做,其实一年下来,不了多少钱。

却可以在关键时刻,影响大众舆论,决定人心走向。

这一招从天而降的掌法,乃是赵煦师从灯塔国际开发署的不传之秘!

在这中古,没有人能破解!

更没有人可以接下!

……

吕公著和李常步出内东门,沿着皇城的回廊,向着左昭庆门走去。

“恩相……”李常在回头看了看,内东门的门扉后,小心的凑到吕公著身边,利用着这个难得的可以交流的机会,低声问道:“官家命我等,召集都堂宰执集议,议定约束御史言官之条贯……”

“这其中是不是……有需要斟酌的地方?”

吕公著稍微停了一下脚步,似乎想着些什么,然后就坚定的摇头:“官家若是不愿都堂约束兰台,就不会命我等集议了!”

“恩相……”李常有些感觉不可思议:“官家就这么允了?”

过去百年,尤其是仁庙之后,相权和皇权,一直在博弈。

整体的大趋势,其实是相权在步步紧逼,皇权在不断让步。

譬如仁庙晚年,参与定策立储的大臣们,几乎是强按着仁庙的头,逼着他立了英庙为皇嗣。

而仁庙内心,一万个不同意!

但胳膊拗不过大腿!

也譬如,英庙中风后,慈圣光献欲垂帘听政。

但韩琦率着满朝文武,将慈圣光献逼回内廷。

这两个事情,在如今已是大宋佳话。

然而,放在历史上看的话其实是很哈人的。

大臣参与皇室家事,直接干涉、决策,甚至代替皇帝拿主意。

无论大臣们打的旗号,有多么光明正大,事实就是——相权在篡夺皇权。

熙宁之后,事情就更进一步了。

王安石公开以‘师臣’自居,并公开宣扬起他那一套‘天子循天道,辅臣循人道’的歪理邪说。

其以周公自诩,直接挑战天子乾坤独断的权力。

所以,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之后,只坚持一年多就被罢相。

因为,先帝已经敏锐的意识到了,王安石和他所宣扬的新学,正在威胁皇权。

他想要限制皇权!

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于是,才有了元丰初年,旧党势力的大回潮。

吴充拜相后,对新法的反攻倒算,甚至就是在先帝的支持下进行的。

奈何……

李常心中闪过,元丰初年的那些波云诡谲的往事。

一般人都只知道,吴充因为被文及甫、吴安持牵连,被罢出知,死于赴任路上。

但那只是表像。

吴充真正被罢相的原因,只有一个——新党的人不讲武德!

他们在发现,旧党可能重新执政后,开始从企图限制皇权,走向无底线的逢迎皇权。

先帝于是又吃起了回头草。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