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感慨道,先皇虽不是个东西,玩弄我们佛派,却是对天下有恩。如若不是他起义夺了天下,哪有如今富裕安定的生活。
我将王老将军说的先皇戏弄佛派的事说给了方丈听。
小云妹也接口道,悬崖勒马并不难,洗手金盘打不烂。
方丈听后道,说书的果然不靠谱。朱元璋夺得天下靠的是刘伯温,与马皇后有何干?再说,当日马寨主是想害死朱元璋的,什么一见周身隐有帝王之气连忙下跪,简直是胡扯。
我答道,弟子并未听闻。
我又问道,每次听闻朱元璋起义,却不知是为了何事?当初果真是民不聊生,百姓无法生活,这才四处起义的么?
我说原来如此,这是官逼民反。
我说妙阳真人所猜果然不错。看样子皇帝要杀燕王之心已是显而易见。
小云妹也跪着道,不肖弟子的弟子也不愿苟活。
方丈道,正是。元顺帝继位后,命奸臣伯颜为右丞相。伯颜刚愎自用、专权自恣、好武厌文,废除了科举,使儒生入仕无望。伯颜怕我汉人起义,又命汉人不得饲养马匹,收藏武器。一时汉人出行不便,各派人士更是大怒,不带防身武器,如何闯荡江湖?元顺帝见状,连忙撤了伯颜的职,启用脱脱为相。那名叫脱脱的昏庸无能,恰逢黄河泛滥,国库很快亏空。脱脱为了弥补国库,发起钞法变更,造成民间物价大涨,为救黄河险情,官员们更是趁机敛财,对老百姓敲诈勒索,一时百姓食不果腹,屡有发生人吃人的事,朱元璋的父母正是那时饿死的。
我说刀尊想拉我入伙,我没答应,他便想发难我们少林,我回来路上曾被他派出的忍者偷袭。
方丈听完勃然大怒,一拍椅子站了起来骂道,这狗皇帝。当年兵败登封,若不是我少林前往相助,早已尸骨不存。
我想了想说,正是因为燕王忠厚,朱元璋该是觉得燕王不够狠毒。怕他若是当了皇帝,容易感情用事,反被被奸人所害,朱家江山从此不保。
我点头说。方丈又忍不住道,此人可用剑气伤人于无形。你若是和他比,不可处于他剑指方向。说着顿了顿,又道,我本打算安排你去北平相助燕王,没想到你自己正好也想去。燕王与我佛派命运紧紧相连,皇帝圣旨中言欲光复佛派,不过是想稳住我佛派。将来燕王被杀,你师傅也会一命呜呼不谈,整个少林说不定也会被连根拔起。
小云妹清了清嗓子,学着说书人的模样道:话说太祖起了义军,一路攻打元兵,元兵节节败退,起义军的战线越来越长,粮草便供不上。这日太祖率军路过登封附近,见有巍峨高山,山中有一大寨,那山寨的寨主姓马。太祖心想我既然粮草不多,不如向这马寨主借些,便派人入寨借粮,谁料那马寨主一口回绝,太祖听后大怒,亲自手持兵器骑上战马来到寨前邀战。那马寨主毫不畏惧,将寨门大开,放出兵马。领头的是一女将,那女将正是马寨主的女儿马腊梅,只见马腊梅穿金黄铠甲,披大红披风,手持银抢,好不威风。太祖见了,轻敌心顿起,暗想,我当这山寨有什么能耐,未曾想出战的竟是妇孺之辈。便勒马上前,与马腊梅打了起来,只三个回合,马腊梅不敌,调头便走。太祖拖着青龙偃月刀紧紧追敌,忽然马腊梅转身拉弓一射,箭正中太祖头盔……
小云妹见方丈鼓掌,非常高兴,接着道:话说马腊梅拿了太祖入寨,马寨主见太祖浓眉大耳,气宇不凡,心下很是欢喜,暗忖一直未能寻得良婿,这人一表人才,手握重兵,岂不是上上人选?便问太祖可曾婚否,太祖道,我汉人江山在鞑子手里,岂有心思娶妻生子。马寨主见太祖出口便是天下,心想这人口气倒是不小,未曾想仔细一打量,这人周身竟隐有帝王之气,连忙下跪,叫马腊梅亲自给太祖松了绑。太祖虽志在天下,未曾有婚事想法,却见马腊梅英姿飒爽,年轻貌美,心里多了份爱慕,便赞道,果然巾帼不让须眉,这女子有智有谋,有胆有识。却不知姑娘芳名?马寨主见太祖瞧上马腊梅,连忙从中撮合,当日两人便成了婚。此后太祖在马腊梅的献计下,一路势如破竹,夺得了天下。太祖为谢夫人之恩,封马腊梅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成了一段佳话。
我说,若是如此,我少林岂不是于朱元璋有恩?他二十年前赐老方丈白绫,真是恩将仇报。
方丈一把搀扶起我,说这就好,这就好!这才是我的好徒弟!你武林盟主竞标赛虽犯了错,但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下了苦海仍回岸,撞了南墙把身转,见到棺材只落汗……
方丈道,此事虽未记入史册,民间却有不少传闻。不知此番下山,你可曾听闻“马腊梅智擒太祖”之事?
方丈道,你且说来听听。
我问道,奇怪,这说书的怎可直呼皇后名讳?还有,怎么说书的未提到我少林僧人相助之事?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