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苦楚,惜苍生,奈何乱世兵甲盛;刀无情,枪无心,剔骨断肌仁者兴。
张炳良以较为轻便的步伐,进入乾清宫内,他每走一步都非常地慎重,唯恐发出一丝不协调的声响。不远的距离,他似乎走了很久。当他最终来到崇祯面前时,才发现自己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此刻,偌大的乾清宫内,竟然没有一丝声响,似乎任何一点声音都会打破这样宁静的气氛。可是,他得内心,真的可以获得宁静吗?皇上这一次的召见,真的只是单纯的见面吗?太多的疑问此刻充斥着张炳良的心中。
他小心翼翼地看向这个大明王朝最高的统治者,他发现崇祯此刻正端坐在龙椅之上,似乎在思考些什么,崇祯的眉头不时皱起,正处于一种异常专注的状态之中,都未发觉自己进入殿内。其实崇祯从张炳良进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发觉到他的到来,现在之所以没有搭理张炳良,一方面是想考量一下张炳良,这样无意识状态下,一个人才会流露出最为真切的内心,否则,刻意的隐瞒下,根本无法透过这样的外表去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方面,崇祯自己正在查阅东北的战报,以及毛文龙上表的奏章,对于这一个被袁崇焕斩杀的将领,一直以来是是非非,总是分不清楚。但是透过眼前的这份军报,他似乎觉察到一些微妙的事情。所以,一直就将张炳良晾在了一边。
一时间张炳良不知该不该打搅崇祯帝,对于这个大明王朝年轻的皇帝,他有着太多的陌生。多年来,谨小慎微才熬到今时今日的地位,他可不想一个不小心就惹皇帝不高兴,否则自己这太医院的院使也算是做到头了,想到此处,张炳良后脊都有些发凉。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虽然是太医院院使,但这一切的得来全凭皇上个人的喜好。
这其实是在高位待久了,见惯了人事变动和这皇宫内院的阴暗,胆子再大的人也会变得谨小慎微,最初的棱棱角角早就被磨平了。皇宫中的风雨,侵蚀的他没有丝毫的抱负,什么理想抱负都没有自己这颗项上人头和家人的安危来的重要,保全自己才是最为要紧的。
许久之后,崇祯帝才从自己的沉思中走出来。崇祯停止脑中无比繁杂的想法,看到跪着地下的中年官员,身着五品官官服。此时此刻这双眼睛紧紧地盯着自己,本来按照大明律,这样盯着皇帝,是大不敬,但是,在大明王朝晚期,由于党争严重,皇帝很多时候,在官员心目中,象征意义更大一些,那些严苛的大不敬罪,也渐渐被大臣们忽略。崇祯能够从其目光之中看到些许迷茫和忧愁。崇祯明白他在担忧什么,他现在根本不能指望大明王朝的官员有多高的觉悟。为民请命,只是书写在纸上哄骗百姓的神话,官员,为了自己才是最最根本的现实。所以,要想用好张炳良,就必须给他吃一颗定心丸,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诚意以及笼络之心。
“爱卿,平身吧。”崇祯一开口,就表现得较为亲戚。对于熟识并受到或即将受到重用的大臣,皇上才会如此称呼。这直接向张炳良透露出自己的心声,相信聪明如张炳良这般的人物,绝对会一点就透的。
“谢皇上,臣,太医院院使张炳良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张炳良并没有立即起身,而是对崇祯叩首,口中大喊万岁,以此来讨好这位昔日的信王,如今的崇祯皇帝。
“朕今日找爱卿过来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朕登基以来,还未和爱卿接触,趁这次机会,相互接触一下,让朕对爱卿有一些了解,朕才放心把这皇宫所有人的健康托付于你;其二是朕刚才查阅了辽东战报,感觉很多士兵受伤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以至于落下残疾甚至死去,所以和你商量一下如何解决此类事件,朕给你时间,你先思考一下。”崇祯没有兜圈子,直接说明了意图。
崇祯从辽东战报感觉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士兵并不是在战场中直接死去,而是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福利体系,士兵在战争中受伤,如果被感染,轻者截至,重者失去性命,而且受伤士兵只能安排会原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待,很多残疾士兵只能在凄惨中度过余生。
大明军制从洪武年间开始,就改革了元朝的军事体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并且在全国重要的地方设立卫所,军丁时代相继,分给田地,军队的给养完全依赖于军户屯田。这种军事体制,曾经为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发展到明朝后期,却严重制约了军户。由于大批屯田被豪户、将校侵占,商屯亦因为“开中法”遭到严重破坏而形同虚设,彻底废弛,军户生活在贫困边缘,开始出现大批逃亡,更有甚者以乞讨为生,卫所制逐渐处于崩溃的边缘。
卫所制度有着严重的弊端,违反了军事专业化的大趋势,卫所制虽然能够最大程度调动人员和物资,洪武皇帝的理想是养兵百万,不消耗百姓一粒粮食,这只能成为美好的愿望,士兵短缺粮食,在明朝的军队中屡屡出现。并且卫所制度产生了明朝特有的军籍,军户世代为兵成为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另外,卫所制度借鉴了府兵制度,直接造成将不识兵,兵不识将,这样在战时的配合与协调就成了最致命的问题,而且在天启年间,陕西、辽东的私人军队甚者成为超越卫所的士兵,成为大明王朝对外作战的主力部队。
卫所制度造成了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士兵的后顾之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就连最基本的医疗都无法保证,这样的士兵如何有战力,如何能够在这乱世所向披靡。所以,崇祯想到了变革医疗,来一步步提升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张爱卿,你思考这么久,有好的建议没有。”崇祯没有把想法直接说出,想试试看这个张炳良是不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凭借关系爬上来。
“启禀皇上,臣思考了许久,有几点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张炳良并非庸碌之辈,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自己医术和过硬的政治水平,否则,这太医院院使也轮不到自己来做。
“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崇祯不是不懂变通之人,既然张炳良这样说,定然有些想法会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或者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这些都是官场大忌,所以张炳良有些犹豫也很正常。
“臣有两点想法,其一,大量培养医术人才,现在大明的医疗归属于礼部,臣肯请陛下诏令礼部开设医疗科举,来选拔顶级的医疗人才,这些选拔上来的人才在分配给地方和军队中效力。”张炳良说了第一点,似乎也感觉自己的想法有些大胆了,禁不止抬起头看了看崇祯皇帝,发现崇祯没有恼怒的现象,反而听得很认真了,忐忑不安的心才放下。停顿了一会儿张炳良继续说道:“其二,就是药材供应的问题,治疗外伤的药物很是短缺,士兵们得不到有效治疗,很大程度是这些药物无法到达士兵手中。按大明军制,士兵受伤后,军队里面的医生,只能够草草处理,一方面人手不够,另一方面就是没有足够的药物。而且,这些士兵大多是军户,战争一结束,受伤的士兵更是无人照料,所有的药物必须要自己花钱购买,在这样的情况下,连吃饱都成问题,哪会有多余的钱买药。”
张炳良说完不自觉叹了一口气,这是为这些受伤死去的士兵而叹气,作为太医院的院使,虽然远离战争,但是地方医疗也是自己的管辖范围,所以对这些是非常清楚的,再加上这是兵部的事情,自己一个小小的太医院院使,还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现状,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真的很难受。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