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下王仲宣,不知阁老是哪一位?”王粲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忙起身见礼道,声音清脆如竹,眸光透亮如水。蔡邕走上前凝眸细看,像,真像。蔡邕年轻的时候,也曾混迹于洛阳文化圈,跟同是兖州人的王畅来往密切。眼前这小男孩看起来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眉目之间清秀灵动,跟年轻的王畅非常神似。
“你就是王畅的孙子王粲!今年几岁了?”
“十五岁,请问阁老是?”王粲也在打量眼前这位衣着体面、慈祥和蔼的老人,突然脑中一动,“想必阁老就是蔡邕蔡夫子了,学生久闻阁老大名,今天能够见到您,真是上天给的福气。”
“世侄客气了,来来来,随我进去屋里坐。”说着便牵着王粲的手进府。
那些被蔡邕晾在客厅的阁老文人看到蔡邕牵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进来,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这是哪家的孩子,竟能得到蔡阁老如此的重视。
“给大家介绍一位贵客”,蔡邕清了清嗓子,隆重推出王粲,“这位小朋友叫王粲,司空王畅的孙子,从小天赋异凛,才华横溢,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是我们文化圈里最亮的一颗启明星。”蔡邕接着又一一给王粲介绍在座的文学界名人,其中有些人也是听说过王粲的,便顺着蔡邕的口风大赞王粲的文采。
自此王粲便经常出入蔡邕的府邸,平时圈子里有什么活动,蔡邕都会带着他出场。有蔡邕这位文学界泰斗的支持和鼓励,王粲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在长安的文化圈里混得风生水起,跟蔡邕的关系也非常亲密,亦师亦友,亦父亦子,两个忘年交常常一起切磋畅谈到深夜。蔡邕原本只是念着跟王畅的交情拉王粲一把,可这孩子是真的有天赋,几十年来自己学生无数,第一次遇到这么好的苗子,蔡邕非常兴奋,决定倾尽毕生所学,收王粲为关门弟子,还把自己那几十年的藏书都送给他。
可是好景不长,一年后董卓倒台,随后蔡邕也获罪下狱,王粲等一帮文人士子上下奔波却毫无见效,最后眼睁睁地看着蔡邕死在牢狱之中。恩师的离世给王粲带来了很大的打击,长安的文人圈子也从此一蹶不振。接着司徒王允也死了,董卓在西凉的旧部以野蛮的方式霸占了长安。西京动荡,百姓流离失所,此时已经十七岁的王粲决定离开长安,这里已经没有任何人和事值得他留恋了。
王粲年轻气盛、才高八斗,心中一直怀有济世报国的抱负,并不想回老家过隐居世外的生活。这时候正好收到荆州牧刘表来信,说荆州目前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非常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希望王粲能看在同乡及两家交情的份上,到荆州助他一臂之力。收到信的王粲,当即决定离开长安奔赴荆州襄阳城。刘表是王粲的祖父王畅的学生,就凭这一层关系,他也应该得到重用,然而事情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一路的风尘,王粲和族兄王凯带着家人、仆从和十几马车的书来到襄阳,刘表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特地在城里的给他们安排了一处住宅。比之三年前,十七岁的王粲的才刚刚开始长个头,又兼旅途的奔波,风吹日晒,倒是显得黑瘦了不少。刘表本来也不太在意王粲的外貌,可是那一天大宴群臣的时候,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说王粲跟自己的小妹妹刘蕊年纪相反,是天作之合。当时刘表也没多想,觉得王粲才华超群,配自己那个妹妹倒也还行,便顺势应和了。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