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情僧 > 第五十九回 溶情不觉、顿悟即佛

第五十九回 溶情不觉、顿悟即佛

“那究竟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是个尽头.持续到什么时候灵魂才会得到救赎.”

“真正顿悟.真正遁出.”法度敛目.

有瞬间的沉默.普雅心念左右转动.似懂非懂的起了这样一层疑惑.她抿唇定息.再向法度瞧过去.因不确定.故而问得很小心:“佛爱一切世间.佛是慈悲的.为何不以其**力一瞬便普渡众生自此后不再受苦.却还要眼睁睁如此残忍的看着他们受苦遭罪、无止无休.”普雅的心中当真有着这样的不解.大抵也是这世间在家人、乃至一些出家人多少有着的不解.

可是法度心里明白.佛不是不愿普渡众生全都脱离苦海.相反.那是佛陀一直以來最大的宏愿.只是.缘份未到.因果尚不成熟.众生不愿闻法、拒绝佛陀的救度.便是再怎样强行去度.他们的心中沒有那一念、沒有那个基本的意识.不肯去感应;一任佛陀慈悲恳切的苦苦发愿.他们却就是甘于沉沦苦海陷入执念的不愿被普渡彼岸.却又能奈何.

法度整了整自己的思绪.尝试着以普雅可以理解的字句这样慢慢的告诉她:“佛法就是一道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那光是真光.照亮这一切世间.”旋即一顿.“佛是一切世间.是我.也是你.佛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那一念所造的.可是.世界却不认识他.他亦兴许并不知道这一切藉他所造.甚至不知道他自己即是佛.”法度聚拢眉目、心思辗转.即而展颜接口.“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他倍受排挤.甚至渐渐便被业力蒙蔽了自性、污染了尘垢.随波逐流的存疑、猜度、自负、偏激、讽刺……不再明白.甚至已经不记得了自己便是佛……”

其实这话听來还是何其兜转.可在一旁顺着思绪且听且忖的普雅还是有了个大概明白.

法度话里的意思是.佛本就在世间.是每一个人、是每一个苍生性灵.可是这世间有太多愚者并不相信.更看不到自己本身具有的佛性、不知道自己就是佛.这一切的一切本就是一念的化现.遵循业力的变幻流转.可苍生因被业力蒙蔽而看不清了本心自性.揣着幻象当真实、却弃真实与不顾;这之中即便有一些明白的.却被他的同伴们讥诮讽刺、排挤孤立.久而久之.守住本心明白道理的越來越少.一些明白的也渐渐被同化.忘记了自己是佛、忘记了回家的归路……

修行之途何其艰辛难守.寻找渡者与普渡苍生都是一样需要莫大的机缘、与极大的爱及愿力及修为.

“顿悟者……即是佛.”似乎蒙尘的心台被一缕清风倏然拂拭.普雅灵光一闪.顿有所悟.

法度稳声继续、神容并着口吻依旧:“本就是佛.顿悟.不过是明确了自身的本來面貌.”

普雅心念却又撩起:“如何顿悟、如何知空.”

法度颔首:“万道归宗.”

普雅紧追不舍、趁热打铁:“何为万道归宗.”

“须深信、须修持.”是“必须”而非“需要”.法度目光韧力.口吻陡然一沉.“否则对于本性的救赎.一切都不会有丝毫的帮助.”并沒有刻意着重和强调什么.出口时却是一个最直白明确的道理.那道理就摆在那里.不容置疑、也辩驳无从.

微光中普雅的心又动一动.那么不经意的.她觉的自己被眼前的游僧愈发吸引了身心全部、乃至魂魄……这一切赖于他那一份带着巨大的魅惑力、潜藏着魔力一般的无形的与众不同的气场;还有他目光的坚定.灵魂的大智、大爱、与向这浊世传达一脉清音的从容不迫、镇然出尘.

眼前光影里起了些朦胧韵致的人儿.让普雅一瞬间看得有些痴了……

(注:这一章有溶入《圣经》的理论和字句.其实与佛家不违背.我权衡后认为法度说出來也不会不妥帖.因为万教同源.道理是一样的.修行是修道理.为何执着何家何派.《圣经》中一些理论与佛家一些理论其实是一样的.此外.道家等诸多宗教的理论亦有共融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其实异曲同工.为防读者亲们有误解.在这里标明一下.)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