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 《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鴖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蜇兽兽死.蜇树树枯.《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山海经》:“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蛰鸟兽则死.蛰木则枯.”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水经注(若水)》有载.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述荡则是左右有头.《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 《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因叫声得名.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山海经》:“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胡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媪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搜神记》 、 《晋太康地志》有载.
患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搜神记》有载.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 《楚辞(离骚)》有载.
奚鼠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神异经》有载.
傲因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天狗
传说中神兽名.可禁凶害.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 :“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三角兽
传说中瑞祥之兽名.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 《元史·舆服志二》 :“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色.”
九尾狐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南山经》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白虎通》 :“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九婴
传说中怪兽名.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
《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山犭军
亦称“hui子”.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 :“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角端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
《宋书·符瑞志下》 :“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烛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又名烛阴.也写作逴龙.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阴.传说他威力极大.睁眼时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认为.烛龙为北方龙图腾族的神话.其本來面目应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蜕变而來.其产生晚于女阴崇拜时代.
《山海经.大荒经》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参阅龚维英《原始崇拜纲要》.
《楚辞.天问》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又《大招》 :“北有寒山.逴龙赦只.” 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淮南子·地形训》 )
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①)
《万形经》曰: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 .行南时大 .行北时严杀.(《易纬乾坤凿度·卷上》)
《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土蝼
字面意思常被误认为一种虫子,其实它是一种凶兽,形状似山羊,四角,能吃人.
谛听
相传为金地藏菩萨坐骑.又称“独角兽”.“地听”.“善听”.乃九华山镇山之宝.金地藏卓锡九华.立志修行.因有谛听昼夜相随.处处逢凶化吉.终成佛法.佛教尊称谛听为神犬.后人缘其晓佛理.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征. 谛听集群兽之瑞像于一身.聚众物之优容为一体.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形态别致.想象丰富.世人珍之为“镇宅之宝”、“庙堂之尊”、“天地精灵”和“万兽征物”.广泛纳为收藏.
谛听是佛门传言和民间演绎而存在下來的一个图腾和圣物.唐开元末年.古新罗(今韩国)王子24岁的金乔觉.看破红尘.携白犬一只浮海來华.削发为僧.白犬伴金乔觉一路颠簸.卓锡九华.在共同苦修的75载中.白犬与金乔觉昼夜相随.处处使其逢凶化吉.贞元十年(794)农历七月三十日金乔觉坐化.白犬亦随之傍息.
神犬谛听的出现.九华山下的柯、吴、刘、罗四大家族就以犬为宠物、爱物、宝物饲养.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人寿长乐.从造型看谛听.它的独角其一是象征着能接受宇宙之信息.似为“天线”之用;(其二能起到护身保险之用.它的犬耳是听宇宙之音频、传递给信者分辨是非.它的龙身示为吉祥如意.它的虎头表示智勇.有困难勇往直前.决不退让.它的狮尾表示有耐性、有雄心.办任何事坚持就是胜利.它的麒麟足视为四平八稳.与人为善、和睦相处、为善为宝.
谛听貌似龙非龙、似虎非虎、似狮非狮、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是人们想象中的征物.社会上又缘称“九不象”.民间广泛认为此物沾有“九气”.即“灵气、神气、福气、财气、锐气、运气、朝气、力气和骨气”.能起到“辟邪”、“消灾”、“降福”、“护身”等作用.一些虔诚的佛门信众更是相信沾上谛听的“灵气”即能使家运昌隆.基业常青;孩子带上它则屈壮成长.长大能成为诚者、贤者、智者、悟者、觉者、寿者.成年人带着它就心想事成、大吉大利的.
白矖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非常孤独.于是用泥造人.同时也造了和自己同为蛇神的宠物.一为白矖(xi 第三声).为雌;一为腾蛇.为雄.
女娲补天因所采五色石不够用.于是以身补天.白矖和腾蛇亦追随以身补天.
有传言.白素贞乃白矖与腾蛇之女.
旱魃
旱魃(hàn 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孔颖达疏:“《神异经》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唐·杜甫 《七月三日》诗:“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石灵《捕蝗者》:“本來大家商议要刨旱魃.后來袁大爹着人來叫抬龙王.不要刨旱魃.才改了主意.”
传说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请來风伯雨师降下大雨.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在漫天风雨中.于是黄帝请來旱魃.灼干雨水.大败蚩尤.
应龙
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
应龙最早出现是在先前的黄帝时期.《山海经》和《史记》就有记载.大意是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各种神奇的动物來帮忙.黄帝这边的应龙擅长“畜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大雨飘向黄帝这边.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了蚩尤和夸父.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归天庭.就悄然來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龙属水性.所句之地.云气水分自然而然会聚起來.这就是南方多雨的缘故.许多年后.应龙复出.助天禹谭水脉.开江河.成为治水功臣之一.
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夔牛
夔(kuí)牛.一种传说中的怪兽.外形像龙,声音如雷,仅有一足.据说黄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将夔杀死,以其皮制成战鼓.
夔龙又称且角龙.夔者,见于《书·舜典》、《国语·鲁语》、《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诸典中,或为乐官,或为木石之怪,或为国名.又作地名.……夔、夒,字形相近,义亦颇相似.《说文》:“夔,神魖也,如龙,一足.从夂.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踸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傒囊
象小孩子.见到人就伸手牵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
《搜神记》有载.
魍魉
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鬼怪.《孔子家语·辨物》:“木石之怪夔魍魉(wǎng liǎng).”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鸺鶹岁久能人语.魍魉山深每昼行.”参见“ 罔两 ”、“ 蝄蜽 ”、“ 魑魅魍魉 ”.2.疫神.传说 颛顼 之子所化. 汉 蔡邕 《独断》:“帝 颛顼 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一者居 江水 .是为瘟鬼;其一者居 若水 .是为魍魉;其一者居人宫室枢隅处.善惊小儿.”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昔 颛顼氏 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 江水 .为疟鬼;一居 若水 .为魍魉鬼;一居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
穷奇
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
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赢鱼
蠃鱼生长在邽山的洋水里.鱼有双翼.叫声犹如鸳鸯.平时轻易不出现.一旦在哪里出现.哪里就要发大水.在渭水河里.
陵鱼
鲛人.人鱼海中有陵鱼.人面鱼身.有手有足.啼声如小儿.有的古书把它称作鲛人.有的说就是人鱼.《山海经》提到人鱼的有好几处.都说它活在山溪中.看描述可能是鲩.即娃娃鱼.不是神话中的人鱼
狰
章莪山.山上沒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里常常出现十分怪异的物象.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响声.名称是狰
肥遗鸟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旱魃之兆.据说肥遗是一种居住在太华山山麓的怪蛇.有一个头、两个身体、六条腿和四只翅膀. 也有传说称肥遗是一种黄色的鹌鹑大小的鸟.喙是红色的.据说吃了肥遗能够治病、防止寄生虫.
最早记录在《山海经》之西山经中:华山上有一种名叫“肥遗”的怪蛇.它一旦出现.便预示将有大范围的旱灾.
蛊雕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沒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
辟邪
南方人称貔貅(pí xiū)又名天禄.这种猛兽分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和两角的.一角的称为“天禄”.两角的称为“辟邪”.后來再沒有分一角或两角.多以一角造型为主.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鲲鹏
庄子说有一种大鸟叫鹏.是从一种叫做鲲的大鱼变來的.传说有一大鱼名曰鲲.长不知几里.宽不知几里.一日冲入云霄.变做一大鸟可飞数万里.名曰鹏.
钩蛇
传说中的一种蛇类.两栖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凶猛好斗.有剧毒.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尾部与普通的蛇类不同.分叉如同两个钩子一般.而且钩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钩來钩住猎物.再进行吞食.在《水经注(若水)》一文中有记载.只是似乎近几百年來.再也沒有听说有人看到过这种蛇类.
赤鱬
传说中异鱼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灭蒙鸟
灭蒙鸟在结匈国的北边.这种鸟是青色的.却长着红色的尾巴. 也叫孟鸟.
天狐
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 狐.五十岁.能变化谓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
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
诸怀
又北二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 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其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当扈
传说中的鸟名上申之山.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 鸟飞以翼.当扈则须.废多任少.沛然有馀.
天马
中国的天马神话形象.奔腾的骏马.无角无双翼.为表现其“天马”的不同.常于马下方绘制云朵.体现天马可以腾云驾雾. 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
朱厌
有一种野兽.身形象猿猴.白头红脚.名叫朱厌.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
兕
《山海经·海内南经》有这样的两段记载.“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兕,如野牛而青,象形《说文》 古籍里要形容地方险恶.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类”.
蜚
蜚”居住在中原东部的太山.外形象牛.头部为白色.但是却长着蛇的尾巴、而且只有一只眼睛.当“蜚”进入水中时.水源会立即干涸;当它进入草丛时.草会立即枯死.从这种情况看來.它同时是一种火系的妖怪. 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山海经》引
乘黄
说中的异兽名.《山海经·海外西经》:“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巴蛇
修蛇.古代中国的巨蛇.也叫做巴蛇.据说体长达到180米、头部蓝色、身体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吞吃过往的动物.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來.由于修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后羿前往斩杀.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修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现在称为巴陵.
赤眼猪妖
猪头狗身.身躯巨大.黑毛.硬刺.赤目.能暗中视物.喜食腐物.喜居阴暗潮湿处.
狍鸮
兽.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山膏
传说中怪兽名.其状如猪.好骂人.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山中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骂.” 郭沫若 《沸羹集·赵高与黑辛》引 章炳麟 《为柳亚子題扇》诗:“江湖满地呜呼派.只遂山膏善骂人.”
何罗鱼
传说中异鱼名.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长右
【原文】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①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②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山海经》
【译文】从柜山往东南四百五十里.是座长右山.沒有花草树木.但有很多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四只耳朵.名称是长右.叫的声音如同人在**.任何郡县一出现长右就会发生大水灾. 作者有话说 亲,收藏一下好么?
求点击(祝你点石成金)求收藏(祝你卧虎藏龙)求鲜花(祝你天天新鲜)求票票(祝日日票亮)求盖章(祝你期期精彩)求贵宾(祝你富贵显荣)求阅览(点个顶祝你年年顶天立地,点个踩祝你岁岁一步登天)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