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八零后 > 第三章非池中物

第三章非池中物

毕成每天早上4:30起床,骑自行车去冰棍场进货,来回要两个多小时,7点回到家吃饭,八点毕成去下坑,张芝给孩子们准备好午饭放到锅里,就开始走街串巷卖冰棍。

箱子里有两种规格,冰棒卖一毛,雪糕卖两毛,一天能赚5块多,每天卖完回到家箱子里总剩两根儿冰棒,看着两个孩子贪婪的,依依不舍的用舌头舔着吃冰棒, 张芝觉得一切都值得。

冬天,毕成用稻草扎成一个圆柱形墩子,绑在自行车前面,墩子上插满自己蘸的糖葫芦。

张芝干劲儿十足,零钱凑整钱,她嘴上未说过,但心里十分渴望买台电视机。

现在结婚都时兴三大件“自行车,电视机,缝纫机。”

“自行车家里有了,缝纫机没人会做衣服,电视机买来全家人都能看,每到晚上家里实在太安静了,”张芝常常心想。”

“你明天早点下班呗!”吃饭的时候张芝对毕成说。

“行,你要干啥呀?”毕成先答应了又问。

张芝说:“我想去买一台电视,在供销社我都看好了,14英寸熊猫牌儿的,375块。”

“你都看好了,拿钱去买一台就行呗,还用我去干什么呀?”毕成问。

“这么贵的东西,我没买过,心里没底,”张芝回答

张芝接着又说:“一到晚上家里连点动静都没有,实在太安静了,你要是回来的晚,我和孩子在家都害怕。”

毕成回答:“行,那明天我早点回来,金钟就要上学前班了,有电视毕烁一个人就不孤单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张芝高兴地说:“我前两天去大姐那儿,听她说,晚上8点演《渴望》可好看了。”

院里窗台下,借着玻璃窗透出的灯光, 毕成把两根相同粗细的松木杆儿剥皮后接在一起,用一缕铝丝弯成天线,固定在松木杆细头,接好两芯扁平红色电视天线。

张芝帮毕成把做好的电视杆儿立进事先挖好的坑里,电线杆儿就立在房山头,方便转动。

把电视天线的另一头穿过窗户,剥去外皮把铜心接在电视上。

张芝在屋里转动旋钮调台,两个孩子在中间传话,毕成转动电视杆找信号,全家总动员,忙得不亦乐乎,终于锁定中央一台。

这个年代孩子多的家庭还在忧愁温饱,买电视机可是大事儿,小院儿从此不再寂静,晚饭过后,周围邻居家没有电视的,孩子们都聚拢过来看《大风车》。

家里有了电视,闪烁兄弟在小朋友们心目中的地位提升了。

金钟今年秋天就要上学前班了,张芝把上学所需物品准备的一应俱全,她牢牢记得老者的话,这孩子管好了必成大器,她不止一次地暗下决心,哪怕是头拱地,砸锅卖铁也要供金钟上学。

张芝家在金山儿的最南边,这里人家稀散,今年夏天这里来了一位新邻居。

这家人大手笔,先找来推土机把道对面常年积水的沼泽地推平,又拉来几大卡车石子垫高地基,动土当天来了两辆吉普车,上梁那天,听声音放的应该是2万响的大地红。

一个月后,一座外墙贴着白瓷砖,棚顶罩着红瓦,窗框刷着绿油漆的三间大瓦房拔地而起。

晚上后院儿刘聋子媳妇儿,来找看《大风车》的儿子回家吃饭。

张芝问?“他刘婶!知不知道那家是干啥的?房子盖的真气派。”

“那家姓李,跟俺家老刘的同事是同学。”刘聋子媳妇儿边说,边往张芝跟前靠靠,怕说出的话,被正在看电视的孩子们听见。

“房子盖的再好也没用,那个女的不生,领养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大和你家金钟同岁,今年上学前班儿,带在身边的是小的,是女儿,他家男的原来在县里当个小官儿,这不刚调到咱们矿上,肯定也得管点儿事儿,”刘聋子媳妇儿把自己知道的都和盘托出。

晚上吃饭时,张芝把听来的消息说给毕成听。

“跟金钟同岁?今年上幼儿园那不是同学吗?有个做伴儿的挺好,”毕成说。

“大小子没跟着来,带在身边的是小女儿,大小子在县里上学前班,亲大姑在县里法院上班,”张芝又补充道。

新来的邻居家,男主人很魁梧,女主人总是戴一顶自做的白帽子,一家人从不与周围邻居走动。

邻居单老太太对这户人家嗤之以鼻:“牛什么牛,不就当个小官,有几个臭钱吗?”

居家过日子,井水不犯河水,关起门自己过自己的。李家非常安静,从来听不到夫妻吵架,打骂孩子等动静。

金钟终于上学了,张芝规定以后不能再叫金钟,必须叫大名——毕闪,她对这个大名还是很满意的。

(本章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