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县位于两省交界,经济收入还不错。来东县找坚仔混吃的b县官员,最次达到了科级标准,按对等原则,坚仔向县里申请接待没有任何问题,坚仔几十年的官员生活并不是白混的,所以b县官员坚仔大部混熟。
坚仔先是找到了同省a市b县他农村家中的一位小官员打电话,让他帮联系当地的县中,表示有位原省二高的学生想到县中复读,让县中准备好学籍,同时转相关资料过去,并说明要将原理科转为读文科,坚仔儿子是学霸所以当时是报理科,而坚仔是拿时间拼分数,读的是文科,大学读哲学。按坚仔的想法就是学会哲学,就容易明白事理,就可以在混日子里少犯错。
坚仔准备参加国考,争取考个容易在官路上发展的学校,而达成目的的第一要务就是拿国考高分。b县是穷边界县,国家对此县考生有降分录取政策,最少都可以降三十分;坚仔又帮儿子搞了个少数民的身份,又是三十分到手;最后还找了个体育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官员,帮儿子搞了少数民全国运动会的团体金牌,又是三十分,总数一加,近百分到手。
还有三个月国考,坚仔开始沉下来学习,儿子原来是理科资料不合适。一个电话找教育的官员帮搞来了省二高的文科资料,英语不会不考,改报日语。重新拿起十年国考的精神,每天刷题、刷题、不断的刷题。其间还托人到省城找人突突了几天日语,并同步做了省二高的几次联考题。
三个月时间一下就过去,国考日到来。坚仔回到b县,在考场边的酒店开了间客房,开始迎接国考。
六月七、八、九三天,一下就过去。总结起来坚仔国考过程就是,语文不错,数学拉后腿,历吏、政治、地理强捞一把分,日语先做了几个华国字能认出的题,其它按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完美考完国考。坐待国考成绩出来了,今年是先出成绩后报志愿。
时间来去怱怱,国考成绩出来:语文84分,数学35分,政治72分,历史66分,地理57分,日语49分,加分90分,总分453分。
志愿填报开始,坚仔第一志愿填报华国技术学院法学专业,第二志愿就是华国农机管理学院农机管理专业,其后又写乱了几个志愿及专业,一句话,后面的都是不重要的,基本上当它不存在。
一个多月后,华国技术学院法学专业的录取通知到了坚仔手上,他成了省内独一录取的考生。此时有心人才发现华国技术学院是华国国科管算办的学校,今年是第二届招生,而在本省则是第一次招生,并且名额只有一名,坚仔成了幸福的一人。
其实,坚仔在省城找人突突日语时,在请老师吃饭时,无意中提及县管科的职能,日语老师的老公刚巧从国都回来,告诉坚仔华国国管刚成立了一家直管学校,培育自已的人材,上年试点开办没有在本省招生,今年可能会在本省招生。国管的职能坚仔最清楚,可以说是见面高一级的存在,坚仔自是科级,但在县里如同县级一样的存在。一省招一人,可以说毕业就会进省管,这么牛的学校真是太吸人了。
而第二志愿就是华国农机管理学院在坚仔的原来认知中是最牛,他由华国农机部直属管理,每年的毕业生都会进省农机管理局,直接就是省属单位,比你从地方慢慢爬好得多。宰相门前七品官,站得高望得远,可不是白说而来。
(本章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