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重生之平凡年代 > 第16章 高考无望了

第16章 高考无望了

“自杀?”明钰顿时觉得脖子后面凉飕飕的,她十分不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因为这个自杀。

“恩,他家成分不太好,就想通过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去年政策突然改了,不按成绩选拔了,改为看出身了,张铁生那一封信,可算是绝了无数知青上大学的梦。咱们连那位男知青想不开就自杀了,也许他是觉得人生无望吧。”明诚难得一脸正经的回忆道:“我记得他学习可用功了,每天号角还没有吹,他就起床读书了,中午吃饭的时候还捧着书读,就连下地干活的时候,在那休息时间里,别人都在休息,只有他在读书,晚上更不用说了,不到十二点是从来都不睡觉的,好好的一个知青,真是可惜了。

听着明诚叹气的声音,明钰似乎也想起了这么件事,让千万知青刻骨铭心,就连在读初中的明钰都知道了,可见此事影响之大。

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在高校招生的文化考查中交了白卷的张铁生的一封信,8月10日,《人民日报》予以转载。于是有人吹捧张铁生是“反潮流的英雄”。由此煽起了一股否定习的歪风。明钰也想了起来,这件事她在现代也听说过,虽然具体情况不了解,可是那白卷英雄还是听人说过的。

而那封信被刊登在报纸上,明钰去年也读过,全文如下:\”尊敬的领导:书面考试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上谈一谈。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天近十八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的时间只在二十七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没有书本根据的胡答一气,免得领导判卷费时间。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纪律,坚持始终,老老实实地退场。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有着极大的反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钻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样,将受到自己与贫下中农的革命事业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谴责。有一点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面、完全责任的。喜降春雨,人们实在忙,在这个人与集体利益直接矛盾的情况下,这是一场斗争(可以说)。我所苦闷的是,几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入学资格取消。我也不再谈些什么,总觉得实在有说不出的感觉,我自幼的理想将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这是我唯一强调的理由。我是按新的招生制度和条件来参加学习班的。至于我的基础知识,考场就是我的母校,这里的老师们会知道的,记得还总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学考题,虽然很浅,但我印象也很浅,有两天的复习时间,我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对于我这个城市长大的孩子,几年来真是锻炼极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观的改造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知识和能力),我感觉并非可耻,可以勉强地应付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没有意思)但那样做,我的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荣幸的,只是能在新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的满意地推荐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白塔公社考生张铁生一九七三年六月三十日\”【直接引用】张铁生的这封信,彻底断绝无数知青的大学梦。在政治挂帅政治决定一切的时代,文化考试一还要看出身。1973年夏是国家回复高考的第一年,就是因为这么一封信,惹的刚刚恢复的高考又断了,直到1977年底再次恢复高考。而这一年也出现了十分有趣的现象:当年的招生路线也受到了这封信的影响,导致学生考分越高越没有学校敢要,被录取者多是成绩平平或中下着。无数知识青年的“大学梦”瞬间支离破碎,一切又跌入了阶级斗争的深渊,而明诚所说的那名男知青,恐怕也只是受害者之一罢了。

“那咱连后来去的是谁啊?”明钰好奇的问道。

“一个老知青,字都认不全,不过人家家庭成分好,祖宗八代都是贫农。”明诚讽刺的笑道。

明钰不由得张大了嘴巴,乖乖,祖宗八代都是贫农,这得多低的智商才能办到啊。

“哥,祖宗八代都是贫农,那得多笨啊?”明钰小声的说道,心中也觉得可笑,这样的人出来能为国家做贡献才怪呢,不会是手持着□□语录,以两个凡是为标准做事吧。

“嘘,小声点,当心被人听去。”明诚看了看周围,发现没有人这才放下心来。

“今年被推荐去的是个女生,就是你们宿舍的。”明诚也小声的说道:“不过听说她是贿赂了党支部书记,不过大家都没有证据,只在私底下说说罢了。”

明钰淡定了,这个年代,什么荒唐的事都有可能发生的,自己一定要把心脏练强大些,免得遇到事情就大惊小怪的。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