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不仅是一种思考,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的批判,一种修正。古人用“闭门思过”来形容自省,反省需要“冷静理性”和“客观否定”。对孩子来说,学会反省,就意味着成熟。这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他们缺乏理性,也不容易冷静下来,对事物的审视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愿望,换言之即凭感情办事,思考往往是跟着感觉走,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不太容易认识自己,而喜欢迁错于别人或客观,就是喜欢给自己找无数个理由。这些都给孩子的反省带来障碍。
对孩子来说,反省还需要引导。许多孩子的反省除了自己摔的“头破血流”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会反省,只有我们父母可以完成这种“启发”的任务。我的一个学生在一次作文课上,她对我的一篇“诉求作文”题目沉浸了半堂课,题目是:我们需要什么?她最后写道:我需要的很多,需要钱,需要权,需要爱情……可对我本人来说,最需要的是“约束”。我们什么都不懂,只有一颗躁动的心,每当看到父母被气得说不出话来,我就有一种成就感,吸烟、打架、上网、逃学、偷钱,让我向东偏向西,一直到我被送进工读学校,我才真正的明白过来。
那么,做父母的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教孩子学会反省呢?
第一,告诉孩子反省什么,对成年人来说,反省主要是自省自己的行为决策是否正确,言行分寸是否恰当,人在社会中的一言一行都不是孤立的活动,都有着自己的目的性,对一个孩子来说,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言行,是成长中必须要学习的“课程”。父母能多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时,给以建议,引导孩子反省,当然也包括提醒孩子有意识去反省,从哪个角度反省,反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一切都要靠和孩子沟通,而不是强加给孩子某种愿望。
第二,告诉孩子反省的办法,一般来说,孩子的反省比较简单,不会用复杂的理性去分析、归纳、推理,喜欢用自己的有限的经验和感性的善恶去判断,这就容易在考虑问题时犯片面和经验的错误,出现行为和语言的偏激。我们不妨把比较常见的方法教给孩子,一是“换位思考法”,即如果我是第三人,我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处理这件事;二是“综合比较法”,对一件事的处理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进行前后、左右、正反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比较,把一些事情的前因后果进行联系分析;三是“成果借鉴法”,即以前别人出现类似的事,别人是如何处理的,结果又如何;四是“从长计议法”,对一些事情可以从最坏的结果出发,但不能选择最坏的结果,可以考虑最可能出现的冲突,但应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
第三,告诉孩子反省的时机,反省不是随意的行为,它是一个意志行动,父母不能抓住什么大事小事,就都让孩子去反省,太随意的反省只能伤害孩子的思维和感情,引起他们的逆反。因此反省必须遵循“有争议原则”即对错是非一时难以判断时反省;遵循“总结原则”,即对某一阶段或某一件事进行总结性反省;遵循“困难原则”,即对某事或某人的处理上,出现进退维谷,有无法逾越的障碍,需要进行对自己“决策”反省,以寻找新的方法,等等。
第四,提醒孩子反省后该如何付诸行动。反省不是目的,而是一种重新开始,需要孩子重新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不失时机地提醒孩子很有必要,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