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南明靖江王 > 第五百八十七章 官场(九)

第五百八十七章 官场(九)

“左副都御史臣王介之谨奏;为风闻顺天巡抚陈曾禹密告介休范氏逃亡事:

臣闻布衣之士,尚可激贪厉俗。伐冰之家,争鸡豚之利;衣绣之士,受贾人之服,可耻也!

风闻:顺天巡抚陈曾禹,位列封疆,巡牧一方,受恩受重,不思报效,罔顾国法,勾连奸商。其与介休范毓奇,称兄道弟,引为知己。衣食住行,务求奢侈;礼义廉耻,荡然无存。国家公器,竟成方便之门。

前日,陛下查办八大奸商,风闻其密告范氏,使其逃亡。幸吾皇鸿福,奸党授首。

《韩非子》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陛下不可弘惜勋良,为之曲法。请暂免陈曾禹所居官,令三司会审其案。有罪则治其罪;无罪则赦之。臣不才,忝为言官,当官执宪,敢不直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大明朝是封建集权制国家,最顶层的内阁大学士们,各成派系,“党争”激烈。这是封建政权的通病,谁当皇帝都改不了,除非废除君权,改人治为法制。

废除君权?想都别想,朱亨嘉头一个不答应。他能做的,就是将“党争”控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王介之是文渊阁大学士何吾驺的人,自然也是“何党”的骨干,他见弟弟王夫之上疏弹劾陈曾禹,被留中了,沉不住气,撸起袖子亲自上马。

这道奏疏最重要的两个字,便是:“风闻”。他是言官,可以“风闻奏事”,也就是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必署名。厉害!只要加上“风闻”二字,便可以随便咬政敌,直到咬死为止。

“风闻奏事”,有利于皇帝对付权臣。当年宋仁宗开创此制度,立刻便使得台谏官员与执政大臣势如水火,而皇帝却在一旁偷着乐。

朱亨嘉阅着王介之上的疏,眉头锁住了。

......一品诰命夫人。

施恩于关、郑的这两道旨意,其实也是对何、孙的敲打。希望他俩安分点,小斗的可以,大斗的不要,搞得朝政动荡,便不好了。

别看光武帝居于深宫,却对朝中的各个派系了若指掌。事实上,朝中分成这么多派系,也是他刻意为之。为帝之道,首在制衡。大臣们分为几派,互相牵制,皇权才能稳固。这也是封建王朝,党争激烈的重要原因。只不过雄主能掌控得了党争,不使其危害朝政,而庸主则驾驭不住,祸国殃民。

新朝初建的这场大规模党争,便以喜剧性的局面开始了:何党和孙党恶斗,便宜了关党和不结党的郑封。

朱亨嘉虽然已经决定彻查陈曾禹,却又想将党争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还没想好怎么办,何党的另一员大将右都御史黄宗義又开炮了。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