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丰润县境的还乡河古称浭水或庚水,是为海河流域北系蓟运河的一条支流。相传,北宋靖康二年,徽宗赵佶被金掳获,押解到五国城。在途径丰润浭水河时,徽宗驻马桥头,凝视西流浭水叹道:“凡水皆东,唯此独西,吾安得似此水还乡乎?“语音未落,随行宋人皆涕泪嚎哭。自此以后,浭水便易名为还乡河。
时光荏苒,此时此刻,就在这条曾让宋徽宗踌躇伤感的还乡河旁,已然立起一座碉斗相闻,壁垒森严的大营。在营垒之上,一面绣着‘勇卫’两个雄浑大字的血红色大旗高高飘扬。
策马立于大营之前,谭恩屏息凝气仰望着那随风飘展的大旗。许久之后,他才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催马向主营行去。
主营中军大帐之内,刚刚将大部分军务安排妥当的孙应元端坐在帅案之后,捧着一份册子慢慢细读。
孙应元手中的这份册子不大而且很薄,封面之上也没有任何装饰与文字,但孙应元却翻看的非常小心,就像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宝。
这个册子就是崇祯最早交给勇卫营的那本练兵册子。当初,崇祯在写这本册子时,几乎将脑海中所有能用上的有关于练兵的记忆都掏了个干净。不过他也知道,他的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是不是真的有用心里也没谱。所以,在将这本册子交给勇卫营之后,崇祯一直都在密切的关注着自己这支近卫亲军的情况。
在平常时只要稍有空闲,崇祯便会将勇卫三将,甚至是后续进营的郎严,谭恩,赖秀才的等人召入宫中。听取他们在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同他们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所以,勇卫营的那本练兵册子,每过一段时间便会被修订一次。到现在,这本勇卫营专用的练兵册子中,虽然大部分条目都有后世的那些经验的影子,但是很多为了适应大明的实际情况,已改的面目全非。
既然已经有了相对适宜的练兵之法,崇祯便想将最早发出去的那本收回来的。毕竟在同勇卫营众将的多次交谈之后,崇祯对于古代的军事知识有了不少的了解,对大明的实际情况也有了一个清醒的认知。此时再回头看看那最初的本册子,就能发现其中有一些在后世时十分管用的方法,在当前这种社会环境科技水平下不仅无用甚至可能还是有害的。
现在想想,最早的那本册子如果不是崇祯--这个拥有大明最高职称的皇帝给的,别说让三将去执行了,恐怕他们看都不会看一眼。崇祯有时候也挺同情勇卫营这三个将领的,当时他们看得到这份东西是的心情,那一定的是一种难以描绘的复杂。
可是崇祯没有想到,就当他要将最初发出的那本册子收回时。勇卫营的主将孙应元竟跪地请求,希望崇祯能将那本册子赏赐给他。
这个孙应元可是崇祯第一个亲自提拔收拢的将领,身份特殊,崇祯倒也不好太驳他的面子。犹豫了半天,最终算是咬牙同意了。不过,崇祯还是暗地里叮嘱孙应元,那本册子只允许他一个人看,绝对不能传给任何人。看着孙应元那感激涕零的样子,崇祯真不忍心告诉他,不让他给别人看,倒不是因为保密,而仅仅是因为崇祯怕丢人。。。。。。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孙应元的确是想通过求赐这本册子,来拍拍皇帝的马屁。可这种在别人看来稀松平常的做法,却是孙应元这个从来没干过这种事的人,想了好几天才想出的办法。不过,即便如此,孙应元事后还是在没人的地方脸红了好几天。
然而,几天之前,孙应元无意中翻看皇帝恩赐的这本册子时,赫然发现,自己对册子中一条原本认为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条目,竟然隐隐的多出了一些感觉。仔仔细细的思考了良久后,孙应元发现,就算以勇卫营现在这种远超其他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后勤保障能力,也难以做到。不过,似乎却隐隐的能看到一丝实现的可能。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