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子。
你又一子。
我又一子。
起手几子双方都下得很是诡异,不是常见的起手势,完全让人看不懂。
但两位太子一边谈笑,一边品茶,一边落子。
一壶茶未品完,巨大黄布棋盘上居然出现了一个字,和。
握手言和的和。
众人愣住了,这?
牧王点头微笑,站起来,第一个拍手鼓掌,于是掌声越来越响,响彻全场,经久不息。
三千战鼓齐擂动,三千御林军齐声喊。
和!
十天后,郦国使团离开牧都回国,带回去牧郦两国休兵止战协议——《牧郦和》。
自此,牧郦两国休兵止战,郦国得以稳固南疆,集中精力对付北境强敌漠国。而牧国得以回撤重兵,一路南下驰援海国助其抵御哈国,一路增兵西境,使西邻桑国虽蠢蠢欲动而终未动。
《牧郦和》被后世史学家称为第三次列国大战(廿年乱战)的重要分水岭和标志性转折点。自《牧郦和》后,第三次列国之战态势日渐明朗,局面日渐稳固,新疆界日渐形成,虽小战仍有无数,但大战仅有四五役。九年后,第三次列国大战终于止。
牧郦两国擂台五比这年秋天,牧国、郦国宫廷及贵族大臣家中之中开始流行新戏《牧郦和》(郦国称《郦牧和》),其中尤以《马上花》、《谈笑棋》两场最受欢迎。
而两国民间开始流行说书艺人新作《五擂言欢》,其中尤以《虎熊斗》、《三铜钱》两场最叫座。
次年春,由牧郦两国民间小说家联合撰写的《勇士、陪读、太子》一书问世,首场签售即遭疯抢,一版二版,再版加版,一时纸贵。《勇士、陪读、太子》后被译为多国文字,畅销列国数十年,有多国将此书列为太子、王子必读书目。
多年后,太子牧宽继位,改元仁宽。牧仁宽王登基大典,郦国遣使团奉礼来贺,牧仁宽王还礼,为一玉雕棋盘,棋盘上以黑白棋子镶“和”字,正是当年封棋。棋盘上还雕有牧仁宽王御诗一首。
五比当晚,牧王举办盛大晚宴,款待郦国使团,犒劳两国比擂的勇士与陪读。
管弦丝乐,舞女婀娜,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笑声笑语,气氛欢乐。
晚宴之上有一个插曲,便是牧国打虎勇士与郦国打熊勇士再次相遇。勇士相见,分外嘴馋,便相约斗酒。
一杯两杯三四杯,
五杯六杯七八杯。
九杯十杯千百杯,
沈沈落口皆不见。
总这么斗下去也不是事呀?
于是裁判韩跑王咬咬牙,从怀中拿出祖传的陈酿小绿瓶浓缩老酒,给二人各倒了一杯。二人一饮而尽,大呼好酒,相拥倒地,呼呼睡去,共做大梦。
五比第二晚,牧王与海风王后设宴款待太子陪读、陪读家人和陪读的师傅们,连文华殿、文汇阁、围棋院的师傅们都来了,倒是龙殿团鬼九二和白狐司令狐丙未出现。
众位师傅都赞牧王圣明治国使牧国少年出英雄,当然少年英雄王是太子牧宽。
“太子那一手和棋下得真乃神来之笔,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既彰显大国之威,又不失大国之礼!”
“虽是棋内后手,却得棋外先手!”
“虽于场内未分胜负,但于场外已见高低!”
“太子小小年纪,天纵少年,即有如此胸襟,实乃牧国之大福呀!”
“我们还拘泥于擂台之上、棋盘之间时,太子心中的棋盘却是列国的大地呀!”
牧王大悦,海风王后开心,人人有赏,赏到江顺风这里时,赏完银子,太子牧宽悄声和牧王说了两句,牧王面色微沉,但随即换如常色,只点了点头对太子牧宽小声道,“只可阅,不可借!一个时辰,下不为例!”
原来五比第二天中午,江顺风就跑到文汇阁找翁典簿。
翁典簿见江顺风来了很是开心,先是恭喜这位小小的忘年交擂台得胜,没想到你书读的不错,剑练的也不错,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江顺风说侥幸而已,问他可找到《雾里看花》这本书。
翁典簿说查了文汇阁书目名册,名册中没有这本书。但阁中是否一定没有这本书,却不一定。
江顺风问为何。
翁典簿说名册之中只有一到四层的书,五层的书不在名册之列。
江顺风问如何上五层借书,牧王口谕是否可以。
翁典簿说可以。
于是,江顺风去找太子牧宽,牧宽说既然你做了勇士,那宽哥我只好去父王那求重赏喽。
于是,晚宴上太子牧宽借机求牧王,牧王碍于场面勉强同意。
于是,领牧王口谕,晚宴次日中午饭后,江顺风又来到文汇阁。
-----------------
《和》
牧国·牧仁宽王
黑白乾坤道,
方圆在心间。
棋外胜负手,
一和两国欢。
——《列国大王诗词选》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