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是这样,首辅大人一定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徐思睿没有回府,和赵文栋坐上马车再次返回张炳昌府邸。
张炳昌已经在门口等待赵文栋。
“首辅大人,在下听见东门异响,有种不祥的预感,便和赵先生一同赶回了。”徐思睿说。
张炳昌有些紧张,朝服也是刚刚换上:“皇上急召我进宫,说是北境的急事,徐大人既然来了,那快随我一同进宫。”
“有劳赵先生了!”徐思睿说:“这个时辰皇上急召张阁老,情是万分紧急,赵先生,请务必速速赶进宫!”
“徐大人,扶好首辅大人。”
赵文栋抬手挥鞭,一声“驾!”,四匹黑马并驾齐驱,前往皇宫。
“臣……”张炳昌还没有拜完,天子竟然大哭着抱住了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阁老,韩爱卿……战死了……朕就不该允他前往北境,朕对不起先皇,对不起韩将军啊!
吕公公将北境传来的战书递给徐思睿,上面写道:飞鸢军在天静山至长城一线全歼北辽军队,北辽国递上请降求和书,请求归附于大明。但在天静山一役中,飞鸢大将军韩云身中毒箭,剧毒发作后没有及时就医,不幸身亡。
“投降!他们凭什么说投降就投降了!不准他归附!朕不要他们归附!”少年天子有先帝的几分血性,但说到底还是年轻:“打!徐思睿,你去拟定圣旨,不惜一切代价,灭北辽,为韩将军报仇!”
“万万不可!”张炳昌跪在了皇上面前:“既然赢下了这场战争,就万万不能再消耗下去,如今大明外患虽除,但内部仍需改革,陛下,千万不能一时冲动啊!北辽和大明世代为敌,若是因为一场战争拖垮这个大明,岂不是正中他们的下怀!老臣恳请皇上,收兵吧。”
徐思睿也在一旁劝道:“陛下,张首辅言之有理,万不可冲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可以借此机会,逐渐蚕食北辽,同样可以达到为韩将军报仇的目的。”
……
韩云在北境火葬,埋骨于沙场,徐思睿以及一众朝廷命官都亲自前往北境送行。
由于张阁老年迈力衰,便派赵文栋随徐思睿一同去了,算是让他代表自己为韩云送个行吧。
“韩将军一去,今后恐再也见不到飞鸢军列阵这一番波澜壮阔了。”徐思睿叹道。
赵文栋拍了拍徐思睿的肩膀:“我觉得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你认为韩将军的死另有隐情?”
“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会不知道毒箭的厉害?即使战机再怎么重要,处理毒箭的时间总是要有的。再者说,我听闻韩云有一双顺风耳,听力惊人,即使是千米外的暗箭,都能听得到。大明一代战神居然是这种死法,你不觉得蹊跷吗?”
徐思睿听完赵文栋的分析,顿时也觉得不对劲。若是有人加害,韩将军是国之栋梁,当朝功臣,谁会有胆量动他?而且韩云此次是主动请缨抗击北辽。韩将军临死前,嘱咐属下在边境发丧,不回京城,他这么做用意何在?
边境的风吹动着飞鸢军军旗,多年前,先帝对韩云有这样一句话:“为妥善整顿全军,朕可以承诺:他日若韩将军不幸战亡,飞鸢军全军散之,可自愿留军中,也可安置于朝中,或解甲归田,或逍遥于江湖,均遵循将士之意。”
韩云要这个承诺,正是因为他对将士们的爱护。他已经想好了,万一有天自己战死,飞鸢军将士们的后路。当官也好,当兵也罢,希望皇帝都能遵循他们的意愿。
如今外患已平,飞鸢军的确失去了很大作用,想必当今天子这样一个大孝子一定可以遵循先帝的意思,妥善安置他们。
也就是说,打败北辽之时本就是飞鸢军功成身退之时。
在这个时间点,韩云的死,显得过于巧合。
一阵冷风吹到脸上,徐思睿转过头对赵文栋说:“回京城,答案不会离我们太远。”
……
京城外。
徐思睿望着隐约可见的城头,心中无限感慨道:
“我入朝为官以来,从未有如此长时间离开京城,细细算来,我们也已经离开三月之久了吧!”
古时候的交通不比现代,徐思睿本就有头痛、伤风的旧疾,赵文栋也不敢把马车赶得太快。去趟边境,一来一回,几个月的时间都得搭进去。
赵文栋略加思索回答道:“徐大人算得不错,我们走了正好九十三天,如今我们离京城不过十多里地,不如快马加鞭,如此一来最多不过一个时辰就能到达!”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