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九月,后金大军分两路南下,京师戒严。
大明王朝急忙把洪承畴调入京,和孙传庭率军一起防卫京师。
是年秋,皇太极领兵攻占义州,然后展开对锦州的围攻战。崇祯帝也极力加强对山海关和锦州的防守。
崇祯十二年初,洪承畴平调为蓟辽总督,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合兵。
又两年春,为挽救辽东危局,明廷遣洪承畴率八个总兵所有兵马,领精锐十三万、骑兵四万集结宁远,与清兵大战。
三月,皇太极发兵围困锦州,锦州危在旦夕。洪承畴希望慢慢逼近锦州,稳扎稳打,且战且守,步步逼近。
可兵部尚书陈新甲催促应战,再加上朱由检的双重压力下,洪承畴不得不采取速战速决的方针。
八月,皇太极知道大明援兵已到,便亲率大军赶来赴援,驻扎在明军的南面。
济尔哈朗大军攻锦州外城,截断双方明军的联系,切断明军粮道,断绝洪承畴归路。
此时,洪承畴想要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却想弃城撤离,最后众人集议背山突围。
最后十数万人土崩瓦解。
崇祯十五年一月,洪承畴得知朝廷的援军赶到,继续派人马出城夜袭清军,后战败。
松山一直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松山副将夏承德与清军商议约降。
是年三月,清军在夏承德的配合下夜攻,果然大胜。
松山破,洪承畴、巡抚邱民仰等人皆被俘,而曹变蛟等将领被斩杀。
洪承畴被俘后,锦州守将祖大寿,率众出降。至此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大明王朝的锦宁防线已不复存在。
洪承畴被俘后,先是绝食数日,拒不肯降。
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
皇太极仍不死心,特命范文程这个奸贼前去劝降,看洪承畴是否有宁死不屈的决心。
范文程到后,洪承畴则厉声咆哮,大骂不至。
范文程却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暗中仔细观察洪承畴。
却说谈话之间,房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边说话,一边拂拭之。
范文程心中有数,告辞出来,回奏皇太极:“承畴不死矣。承畴对衣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
不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
皇太极则上去嘘寒问暖,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半月后,洪承畴降清,他降清后,皇太极命洪承畴领镶黄旗汉军,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却对洪承畴防范,令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
洪承畴在皇太极一朝,除被咨询外,就没有任以官职。
顺治元年,洪承畴跟随睿亲王多尔衮率军十万,浩浩荡荡南下攻明,十一日至辽河,得知大顺军已攻占北京,朱由检自缢。
多尔衮采用洪承畴之谋“出其不意,疾行而进,直趋北京”
清兵入京后,顺治对洪承畴器重无比,不仅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还让洪承畴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
顺治二年五月,多铎率师攻占南京,多尔衮下的“剃头令”激起江南百姓的反抗。
危难之中,多尔衮于六月派洪承畴代替多铎,敕赐便宜行事。
顺治四年,洪承畴父丧,回乡守制一年。顺治五年四月奉召返京,再次入内院佐理机务。
摄政王多尔衮对其多有重赏,宠信有加,一连数日召见垂询各省应兴应革之事,所有建议,无不采纳。
顺治十年,孙可望、李定国在云、贵率领的几十万起义军归附明宗室桂王朱由榔,抗清出现新高潮。(注意,此次就是南明最后翻盘机会,可惜败了。)
是年五月,洪承畴,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
“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事后报闻。
此时洪承畴已61岁,临行前,顺治帝设宴饯行,多尔衮赐宝马、宝刀。
顺治十二年五月,孙可望攻岳州,为洪承畴设伏所败,撤回贵州。
顺治十四年,桂王的永历政权内部发生矛盾,孙可望在与李定国的内战中失败,被迫请降。
顺治帝一边命洪承畴率所部伺机而动,一面命吴三桂自四川分道进兵贵州。
九月,清兵各路会师入云南。
顺治十六年正月,清军攻陷昆明,云南平定。
洪承畴上疏说,云南地方险远,少数民族众多,不易治理,要留兵驻镇,于是顺治以吴三桂为平西王留驻昆明。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