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心态崩了的禁军士卒,为了逃避破虏军的反击,甚至跑到了还没有停歇的火炮区中去,冒着被炮火击中的风险,也要从这些反击的破虏军士卒中逃出来。
火炮区前,禁军狼狈逃窜;火炮区中,禁军无处可逃;火炮区后,那些幸运地没有冲在前面的禁军士卒和前线军官,面对这么密集的火炮攻击,即使有心救援,最终也是无能为力。
禁军原本已经重新打出来的士气,此时又是为之一挫。为了抵挡进攻,破虏军可以说是各种招数都用上了,令这些“中央精锐”目瞪口呆。
当原先冲在最前面的禁军先锋被消灭大半,再也没有继续冲锋的斗志之后,破虏军士卒这才见好就收,开始有序地撤退回第二防线。
随着最后一个破虏军士卒安全退回,火炮这才停止轰击。然而已经有超过四百名禁军士卒,死于破虏军刚才的这一波反击当中。
.........
白昊宪脸色铁青,但是此时都已经打到第二防线前了,没有理由再撤回来。虽然此时禁军先锋所受的伤亡已经较大,白昊宪依然指挥着船上的禁军士卒源源不断地乘船上岸,进行支援。
虽然伤亡的都是禁军士卒,其中还不乏金太应自己的手下,但是总体而言金太应此时心中还是有些畅快:谁让督师郑致和不任用自己,而是安排白昊宪作为此时禁军的总指挥的?
金太应甚至还在心里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白昊宪指挥付出伤亡代价太大,并且还是没有办法攻下破虏军阵地的话,说不定督师就会临阵易将了。
在金太应的心目中,显然白昊宪对于自己的威胁,比破虏军的威胁要更大。
破虏军再闹腾,人数不过数千,势力范围也局限于济州岛范围内,很难成事。再说了,这种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武装,即使朝鲜搞不定,也有清廷帮忙铲除。
而白昊宪就不同了,白昊宪一日不除,金太应就没有办法成为真正的禁军老大,相比起所谓的朝鲜和清廷利益,显然金太应要更加注重自己的个人得失。
抱着这种幸灾乐祸,甚至是暗暗希望情况更加糟糕的心态,金太应继续观战。唯一让金太应感到不爽的,便是白昊宪时不时指派一批亲金太应的将官和士卒上前线。
虽然从比例上来讲,白昊宪这样的安排也算不上是有意针对,但是当白昊宪和金太应两人之间的梁子已经结下后,无论什么样的安排都容易引起猜疑。
..........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