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卫国军,拟议计划中的秋季光复战役,也许,真不是坏事;甚至,没有湘军过来搅局,不搭调地打横炮;对整个两湖大局,咱们还好操作、好掌控许多了呐。
杨孟晗也不知道郭嵩焘,心底里是个什么心思;但刘松岩大几百里,把人领来了,肯定不是就为了喝几杯茶,聊会天,混个脸熟的。
能够清史留名的,就不会是简单的人,怎么着,都会有几把刷子;于是,也就顺嘴撩拨两句,试探一下。
杨孟晗:筠仙兄,翰林院编修是个好职务,清贵官儿;眼热的人,还是很多的。嗯,但是,说穿了,这个职务,未免多少有点务虚;做得太久,穷经皓首的,意思也不大;某家看着,筠仙兄像是个做实事的人,不要在京中,过于恋栈,蹉跎太久为好。
刘松岩:嗯,幼鸣,某家也是这么看的;以为兄看来,筠仙兄长于外交,在海关任职也是不错的,能够发挥其所学所长;另外,他已年近不惑,为人干练沉稳,做个知州、知府,一点也不吃力的;他是有真本事的,有两把刷子的,比俺刘某,可是强不少的。
杨孟晗一乐,看来,刘松岩和他感情不错;肯这么说话,出死力帮忙,很讲江湖义气了。也是,大几百里的,专门陪着跑一趟;嗯哼,肯定不是一般的交情的。
杨孟晗:筠仙兄,棣珊公年后,就任湖北巡抚之后,刚刚在安庆太湖县设幕开衙;目前,帐下人手不多,虚位以待,思贤若渴;而且,就实缺而言,那边眼下也是最容易操弄的。嗯哼,恐怕现在,比我舅舅那边,都好弄一些汕;江西那边,坑儿肯定基本都花花地填满了。嗯哼,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要补好一点的实缺,可得赶早不赶晚呐;嗯,不知筠仙兄,意下如何?
郭嵩焘微微一叹:嗯,说句实话,不怕幼鸣老弟笑话;现在,某家能有个地方安身立命,就是祖宗保佑了,那还有脸挑挑拣拣,嫌这嫌那的;嗯,湖北之事,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杨孟晗:嗯,既然这样,那就明晚吧;我叫上何卓人,大家一起吃顿饭。后面的事,我就让何家大公子给你跑腿;要是他何卓人老弟,不办得让筠仙兄满意了,洒家就不放过他,喝喝。嗯,要是这样,筠仙兄,到京赴任后,还是早点想办法下来;最好,在中秋之前,就要到任湖北。嗯,棣珊公是个直脾气,何家大公子也是一个不肯吃亏的主儿;一旦长毛发匪,敢来挑衅骚扰;何家父子肯定向西进兵,主动迎战的。嗯,届时,若筠仙兄彼时恰好也在军中,襄助出谋划策,分润些功劳,亦是应有之义……
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既很给郭嵩焘面子,也很给刘松岩面子了。
其实,杨孟晗自己说这话,还没啥感觉,当朋友间的平常事;可是,已经把郭嵩焘说得心情激动、热泪盈眶、今生难忘了。
嗯,也就是杨孟晗好说话,把我大清金晃晃的官帽子,拿豆包不当干粮;还没看到任何好处呐,就这么,很随意地,许诺出去了。
这很让已经习惯了大清官场,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银子不办事,这一套画风的郭嵩焘;一时半会儿,还老不适应,不相信这是真的呐。
老父亲在二月底来信说,今年清明节,想回老家一趟;问杨孟晗他们,有什么打算,愿不愿意,有没有空,一家老小跟着一块回去。
杨孟晗也没过脑子,回家后,在吃晚饭的饭桌上,就顺嘴问了大家一句,说谁愿意跟着去呀。
没想到,一石激起千重浪,后面饭都没法好好吃了;大家七嘴八舌的,异口同声的,都说愿意去。
尤其是果果妹妹,最为踊跃;小丫头叽叽喳喳地,说她还没去过炉桥老家呐,她是一定要跟着去的。即使大家都不去,她一个人也会去。哼哼,去年秋天一趟大夏之行,把小丫头的心儿,彻底玩野了。
连一向安安静静,对什么都无可无不可的小妻子方五妹,都表现得很是雀跃;嗯,杨孟晗这一句话,把她积攒了数年的乡愁,也勾起来了,按奈不住了。
嗯,杨孟晗自己几个小老婆,说起来都是平妻,都有官身;按理在婚后,是要回家拜祠堂的;而且,自己也有好几个儿子了,讲究的,也要回去,好好摆次酒的。
杨孟晗稀里糊涂地,实际上也不太懂这些规矩。只是觉得,今年好像是要比往年,心情放松一些,没那么紧张急迫了;可以有些闲情逸致,回老家转一转。嗯,主要是给这个世界的老母亲,上下坟、磕个头;也到师父师母,也是岳父岳母的坟头上,好好地磕头上香。
既然是回家拜祠堂,还带着点认祖归宗的意味,那就谁也不能拉下了;而且,几个男孩都必须跟着回去,一起到祠堂里,给祖宗磕头的。
当然,更不能丢下娇娇了;不然的话,那还得了!小小丫头能在芸娘的蛊惑下,把月季园一把火给点了!
二阿哥、二嫂在边上一听,也是颇为心动了;二嫂的两个同胞兄弟,虽然也是早就在沪上安家了;可是,父母双亲都还健在,还住在定远老西门陈家大宅门里。嗯,二嫂自打来了沪上后,也没回去过呐;平时,二阿哥忙得飞起来,能够保证每晚回家,就算好的了;哪还有功夫,陪二嫂回娘家。
一说回炉桥去,小梅子也来劲了;她说,她家在蓝家村的两间小草房,还是她七八岁的时候,去看过一眼呐;后来,她就没有机会,再回去过了。嗯,如果要回老家,她妈妈蓝婶,和大阿哥大毛一家,恐怕也得跟着;也要搭顺风船,回老家去拜山、拜祠堂的。
小梅子这么一说,杨孟晗听着,有点傻眼了;他知道,这件事,又眼瞪瞪地看着,就失控了,弄大发了!
去年春天集体春游的情景,不可避免的,又要再次重复出现了。
嗯,女人与孩子,更容易起哄架秧子;不用说,明天风声肯定就传出去了;到后来,肯定是几家人,一起回老家去祭祖,顺带着踏青旅游了。
嗯,说不定还不止呐;因为只要有顺风船,给他们搭乘;在沪上的定远人,各家的亲戚本家,那是不要太多了。
这回家的打算,可是不好摆弄了,不回去还不依了、不成了!
眼瞅着,就搞成很轰动的大件事了!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