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明末之李岩传 > 第66章李岩劝赈歌

第66章李岩劝赈歌

救灾说着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处入手。李岩蹲在田埂旁,随手拿起一块儿土坷垃,稍微用力将它碾碎,看着泥沙从手缝滑落,心中盘算着应对之道。这是一场硬仗,他必须拿出全部的精力和智慧,才有半成胜机。

自从决定要抗旱救灾,李岩就来到位于杞县青龙岗的乡下农庄。这两天一直呆在农庄,向有丰富种植经验的老农们请教补救的方法可抗灾的可行性。此刻他的身后就跟着好几位种地能手和农庄的管事。李岩没有回头,依旧看着手中滑落的沙土,皱眉问道:“如果重新播种,你们说来得及吗?”

一位白发苍头道:“回禀少爷,按照时令来说已经晚了,可我看今年天气回暖的晚,兴许来得及。”

“好!”李岩将手中剩余的沙土狠狠冠在地上,“不管怎样,都要试试。咱们家先动起来,给乡亲们做个表率。下午我还要赶回县城,把这件事向县令大人做个汇报。如果能争取到县衙的支持,会省我们很多事。”

农庄管事道:“少爷且慢,话好说事儿难办。现在最关键的是乡亲们手中粮种都没了,县里恐怕不会出吧。”

李岩问道:“咱家还有吗?”

管事回道:“还有一些。”

李岩道:“除了自家用的,剩余的,全都拿出来,免费发放下去。”

“这——”管事有些迟疑。

李岩道:“听我的,现在不是计较蝇头小利的时候。”

在青龙岗的村民展开自救的时候,李岩返回县城,拜访了县令郭继韬。

这位郭大人本来对李岩是很有成见的。他儿子郭仲寅没少说李岩的坏话,兼之又有开封府和周王府的招呼,没把李岩当成山贼关进大狱,已经是看着李父精白的面子了。

不过听说李岩要发动大家一齐救灾,自愿免费向全县发放粮种。这位郭县令对李岩的芥蒂全部一扫而空,亲自将李岩迎到后堂花亭,置办一桌丰盛的酒宴,感谢李岩的深明大义。

可以说是李岩帮了郭继韬的大忙,作为杞县父母官,他何尝不愿意治下风调雨顺,在当地有个好的官声。这几个月来,他也是愁眉不展,想了很多办法,可都起不了多大作用。

正这时候李岩前来拜访,使得郭继韬那颗近乎绝望的心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苗。酒席宴间,他卖力的活跃着场中气氛,频频向李岩举杯;李岩则务实的多,干净利索的说明自己的来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县衙报备,李家要开展发放粮种,开办粥厂,招募灾民以工代赈等一系列救灾的措施;二是希望县衙号召其他的乡绅也加入救灾的行列,毕竟人多力量大嘛。为此李岩还编了一首劝赈歌,请郭继韬代为宣传。

歌曰: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釜甑尘飞爨绝烟,数日难求一餐粥。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豹。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既。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得厚福长臻。助贫救乏功勋大,得厚流光裕子孙。

郭继韬抚掌赞道:“写得好啊,没想到李小兄如此大才,真是令人敬佩。”

李岩谦逊道:“老大人谬赞了,小子实不敢当。还有一件事要拜托您老……”

郭继韬道:“哦,什么事啊?只要我能作到的,一定帮忙。”

李岩道:“灾情紧急,晚辈打算明天就在城西开粥厂,还望老大人派些官差维持秩序。”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