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大道一书 > 6,宁老伯

6,宁老伯

他将书放到了书架上,走出书房。

不知不觉,他来到了练武场。

“化悲愤为练剑!”他拿起一把剑就练了起来,从‘九掌连环剑’到谢氏剑法‘金榜题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一口气下来,七八套剑法尽数练完。

谢家毕竟是世代书生世家,书生气息浓厚,就是百年前的三哈散人也曾经是一个书生,所以谢氏剑法几乎都和书离不开,所有招式都刚中带柔,柔中带阴......

比如这‘金榜题名’,一共十招,前九招都很柔和,最后一招突然画风一转,招式生猛,虎虎生威,让对手来个猝不及防。

“再来!”

这一次,他练的是剑法‘才高八斗’,一共八招。

第一招‘气吞山河’,第二招‘鹤立鸡群’,第三招‘群情鼎沸’......第六招‘挑灯夜战’。

第六招‘挑灯夜战’还没练完,他手中的剑便‘哐当’一声断了。

他看着地上的那半截剑,心中想着某个剑客留下的那句至理名言,“剑在人在,剑断人亡!”

“练剑和看书一样,讲究的是心静。我心不静,又怎能练剑?”

“书看不成,剑也练不成,只能去窑前排找宁老伯了。也许找他,我能有所获。只是,不知道宁老伯还在不在那,毕竟时隔五年了。”

......

很快,谢丰收来到了窑前排,看着眼前的景象,他不由感叹:“五年时间,果然苍海桑田!”

此窑前排非彼窑前排,五年前,窑前排有十几个凉亭。

谢丰收记得没错的话,是十三个,每一个凉亭里面都有一位说书先生。这些说书先生以说书谋生,通俗点来说就是讲故事,只要故事讲得好,下面的听众听高兴了,就会打赏几个碎钱。

这些说书先生讲的故事,内容大抵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废柴遭遇退婚,然后遇到某些机缘逆袭,从此一路高歌走上人生巅峰。

他们按着这样的套路换汤不换药说一些故事,虽然不能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

谢丰收曾经听过一段时间,起初,他将说书先生惊为天人,感叹世间怎有如此奇才!后来听得多了,发现这些故事剧情都差不多,便没有什么兴趣了。

只是,时不时的会去那里听上几次,当做消遣,偶尔也会打赏几个碎钱。

有一天,他看到空地上有一位老先生摆了一张桌子在说书。这个老先生便是宁老伯,只是很遗憾的是,没几个人听宁老伯说书,因此他也赚不了几个钱,基本温饱问题都成解决不了。

而谢丰收就是宁老伯为数不多的听众之一,也许是怜悯,谢丰收每次去都会给宁老伯打赏几个碎钱。一来二去,两人便熟了起来。

宁老伯是个奇怪的说书老先生,就是你给他打赏很多钱,他也不要。他的规矩是,每人次打赏不超过一两银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说书人该有说书人的样子,宁愿饿死也不为三斗米折腰。

其实宁老伯是个很有才华的说书老先生,只是,他说的书都是原创。

他说,说书是一场修行,修行只问心。说书只说自己心中的故事,而不是刻意为了讨好下面的听众而去编造一些没有灵魂的故事,与其那样,他还不如不说书。

想起这些,谢丰收心里更乱了......

“修行只问心?”

“而问心的下场,就是像宁老伯那样经历各种磨难,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吗?”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好一个深情,如果真的是这样,问心又有何意义?”

谢丰收很失落,他来窑前排的目的是找宁老伯。可是,如今看来,十有**是找不到了。

不但如此,而且这里原有的十三个凉亭也拆了。而是新建了一座更大的凉亭,从建筑材料新旧来看,这座凉亭是近两年之内才建起来的。

远远看去,凉亭台阶上有一位说书先生正在口若悬河地说着一些故事,台阶之下数千个位置几乎没有虚席。

这位说书先生,谢丰收认识,就是以前也在这里说书的应怀才。

应怀才年纪不大,不足四十岁。五年前,他的听众就最多。不可否认,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加上愿意为了讨好听众而编造故事,听众多,也是必然的了。

“看来其他的说书先生都被淘汰了,只有这应怀才留了下来。”

这样的变化,谢丰收并不意外。所谓优胜劣汰,说书这一行,自然也是如此。

“既然来了,我也去听听吧。”

谢丰收向凉亭走去,只是让他很意外的是,五年过去,说书先生盈利的模式完全变了。

之前是自愿打赏,当然也可以免费听;如今要买票才能进去,票倒是不贵,一两银子一张。

谢丰收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张票进入凉亭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听了大概有一炷香的时间,他便听不下去了。

不出他所料,李怀才还是他李怀才,讲的故事和五年前讲的故事如出一辙。

于是,他便起身离开位置,还没走出凉亭,身后便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谢公子,请留步。”

这个声音当然是宁老伯的,谢丰收很惊喜也意外,他怎么也在这里听书?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