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国有点小。所以第一阶梯的两个郡,东陵所占的地盘较小。
第二阶梯,也就是平原、乐陵的北面,也是两个郡:清河、勃海。
这两个郡就反过来了。清河面积虽然不小,但就像个圆形一样,东西方向并不长。勃海则贯通了剩余的整个东西,直到海边。
安平国,同时与清河、勃海接壤。安平国的郡治所在地,同时也是冀州的州治所在地:临璋。
历史上,曹操平定袁绍之后,才在临璋以西,修建了邺城。
各类三国游戏中,一上来,就是邺城;那也是可以的。
——
另外,三国时期,黄河入海,泥沙淤积,所制造的土地(冲积平原),远比现代要少。
勃海有个阳信县,那个县现代也在,没改名儿。
现代的阳信县,距离海边有322公里。而三国时候的阳信县,距离海边只有85里,42.3公里。
所以从河北这个方向进入山东半岛,并不像现代那样,有近100公里宽的通途。
三国时期,跟徐州那边一样,进入山东半岛一样,同样是非常艰难的道路。
——
平原郡自刘备离开之后,袁绍的确没有再委派新的郡守。
对于袁绍来说,那块地方,就让它荒废好了。
但,曹操屡次通过平原,绕道向山东运输,袁绍就忍不了了。
这绝对是对我领土的侵犯。
另外还有就是,现在是198年,公孙瓒死亡的199年快到了。也就是说,在与公孙瓒的战斗中,袁绍已经占尽了上风。
成功在望,必然会思考成功之后,会干些什么。
于是乎,袁绍就不能容忍曹兵借道了。
清河、勃海,原本就留有防御士兵。
让他们南移,一直打到泰山。这儿所说的泰山,不指泰山郡,而是指泰山山脉。
只是一种象征性质的指向。如果是具体指向,等于就是要打下济南和临淄。
这样,袁绍的军队就打了过来。
荆州军队这边,遭受攻击的,是著县。
——
稍一接战,著县的荆州军队就明白了,袁绍的军队与百姓的比例绝对大于30%了。
精兵路线固然好,但精兵路线同时会导致士兵数量过少。
荆南,以往军民比例是3%,这样的比例,百姓能发展,士兵能吃饱,符合续速稳定发展的战略。
但10万荆南军队,干得过140万黑山土匪吗?
最后的事实是,干过了。并且,当初那10万军里面纯粹的荆南士兵,还没有过半数。
然而,回顾一下,10万军队,是一拥而上的吗?
倘若真的一拥而上,干得过黑山土匪吗?答案很明显:干不过。
所以涂山就想了很多办法,这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之后再看,黑山土匪那边,共140万人,出来了60万军队,士兵占总人口比例42.86%,但如果荆南军队蛮干,后面那80万黑山匪民里面,再弄出30万军队,也是完全可能的。
——
勃海袁绍原本是强大的,所以他才取了冀州。
冀州韩馥,本来应该比袁绍强大,但他只担了个名,对下面的郡县,并没有实际的掌控力。
于是韩馥让出了冀州,并导致了他自身的灭亡。
尔得,袁绍与公孙瓒开仗。
战争,又以董卓派李儒调停为分界。之前,是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战争,公孙瓒占上风。
此时可以断定,那个阶段,双方的士兵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应该都没超过10%;那样的情况下,双方比拼的,主要是士兵的素质、将领的指挥,和领袖的战略。
比拼的结果是,公孙瓒占上风。并且公孙瓒还在调停的时候,指派刘备担任袁绍冀州那边的平原相。袁绍都忍了。
第二阶段的战争,就有点旷日持久了。最终的结果,就是199年公孙瓒死亡。
袁绍是怎么取得战争的胜利的?原本大家都不知道。
但如今,袁绍进攻著县了,荆南军队就知道了。
原来,袁绍也打开了穷兵黩武技能。
——
所以,当初曹操得100万青州黄巾,提30万精壮,练成青州兵,那样的穷兵黩武,并不是曹操的专利。
应该说,这些都是时代导致的。
东汉长期的军政分家,本来是很好的制度。但执行制度的人,逐渐腐朽,最后暴发了黄巾起义。
之后,打益州起,恢复了州牧制。
益州那边有边境(南疆和西疆),让刘焉军政一体,担任州牧,局部是说得过去的。
但其余各地呢?
其余各地,虽然没有恢复州牧制,但却允许豢养私兵,保境安民。
但中央一旦失去控制地方的能力,便十分容易地,激起各地诸侯的逐鹿之战。
穷兵黩武,也就应运而生了。
——
袁绍军队进攻著县。
来的人很多,据著县观察,绝对超过二十万。
当然,他们战力普通,攻城手段也比较单一。尽管人多,但却没有对著县造成多大的冲击。
相邻的东朝阳县以及济南,城外并没有袁绍军队,这两座城,自然也通过探马,得知了著县被围的消息。
——
一般情况是,著县与东朝阳县互为依靠,守望相助。著县被围,那么东朝阳县就应该派兵救援。
但对方也有可能只是假意围困著县,然后设下伏兵,单等东朝阳县的援兵入瓮。
当然,如果东朝阳县能够侦察到敌军的总指挥所在,不去救援著县,直接攻击敌军总指挥,也还是可以的。
不过,鉴于著县并不危急,东朝阳县就决定等一等,看涂山有没有指示。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