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其实很大,以涂山初到这个世界的190年去看,下辖六个郡。
州治在齐国,也叫临淄,位置相当于现代的淄博,有人口49万。
此外,还有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五郡。济南郡有人口45万,乐安有42万,北海有15万,东莱有48万。
从这些人口数,就可以看出,相比荆州,青州的人口密度要小得多。
但有个郡非常特殊,那就是平原郡;这个郡190年有人口100万。
——
不错,就是刘备的平原郡。平原郡的下面,也有个同名的平原县。平定黄巾之后,刘备担任的就是平原县令。后来打了巡察官都邮之后,只能出走,投入公孙瓒麾下。
但在公孙瓒麾下期间,刘关张三人拒绝与他人亲近,他们手下的士兵,也不交给他人带,有拉帮结派的嫌疑,这样,自然得不到公孙瓒重用;是兄弟,但不是部下(自己人)。
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返程途中,再经过平原的时候,公孙瓒做主,让刘备恢复了平原县令职务。当时的冀州刺史韩馥软弱,可被公孙瓒欺负。
后来,袁绍与公孙瓒开战,打了几年之后,董卓派李儒,借朝庭之名,进行调和。于是双方暂时罢兵。由于公孙瓒在战争中略占上风,因而就提出个额外条件:让刘备出任平原相。
这也是在干涉冀州事务。这个时候的冀州,已经是袁绍的了。
袁绍没有表示不同意。李儒上报董卓,董卓自然就批准了。
平原相,相当于平原郡的太守。称为相,等于是把平原郡视为一个小国,类似于陈国、沛国的那种,名义上,可以不受刺史袁绍的节制。
然后,由于刘备爱民如子,非常精通经济,非常精通农业,并且还精通手工业(织席)和商业(卖草鞋),所以让平原郡一派详和,人口增长迅速。
当然,这个时期的人口增长,主要靠的并不是自然增长(繁衍),而是靠人口迁徙。别的地方吃不饱,哦不,到处都吃不饱;应该说,别的地方几乎要饿死,而平原这儿还能三天两头吃上东西,于是百姓就迁徙来了。
于是,平原郡190年的人口数就成了100万。
——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青州刺史田楷。这个田楷,是公孙瓒的部将。担任青州刺史之前是,担任青州刺史期间,也听公孙瓒的命令,帮公孙瓒打袁绍;担任青州刺史之后(被打跑了),也是逃往幽州,奔赴公孙瓒大本营去了。
——
如今,在涂山做任务的这个世界,那些奇怪的事,都不用管了。田楷,已经被曹兵冒充的黄巾杀死了。
八月,黄巾攻占泰山城。其位置,相当于现代的泰安。
因为接近了兖州曹操,所以,曹操九月出兵,一举拿下泰山。之后,曹军没有停留,追击黄巾至临淄,并围困了临淄。
——
泰山离兖州很近吗?
可以搜一下泰安至聊城多少公里,答案是120公里。泰安就是泰山,而聊城,则是兖州的济北国。
但,还可以搜一下泰安至济宁,答案是131公里。济宁,则是沛国的任城县。
曹操不担心沛国出兵吗?
正是因为担心,所以曹兵在攻战泰山之后,没敢过多停留,就立即转移到了临淄。
——
这个年代的战争,跟现代很不一样,通常都要讲个名正言顺。
像陈国与陈留,距离就非常之近,并且陈留还是从陈国独立出去的。但因为陈留归属了兖州,已经上了多年的税,所以,陈国不方便出兵攻打陈留。
对于荆州军队,曹操担心的,一直是颍川。
颍川属于豫州,豫州以前属于袁术。袁术攻荆州失败,荆州占了豫州,于是,荆州就有理由进攻颍川。
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曹操一直在撤离颍川的人财物,并在相距不远的陈留驻以重兵。
——
泰山,属于青州。青州刺史田楷被黄巾杀死,因而曹操可以攻占泰山。
但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荆州。为了防止与荆州军队交锋,所以曹兵才没有停留,立即转战临淄。
曹兵的目的,原本就不是泰山。
——
涂山率领的军队,七月从洛阳出发,一路缓慢行军,这个时候,才刚到沛国不久。
附近曹兵有动静,驻沛国的荆州军队如果一点都没有表示,势必会被视为软弱可欺。
于是,涂山就派出了部分军队,缓慢向泰山前进。
此时,沛国驻军,共有十九万。奉命前进的,只有四万。130公里,折算为300里,前两天前进200里,后两天前进100里。四天之后,到达泰山城。
另有五万军队,直接北上,至东平湖与黄河交界处,安营扎寨。其位置,相当于现代的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
之后,就地练兵,再无别的动作。
当然,那只四万的军队,占领了泰山。曹军撤走的时候,留下的就是一座空城,根本就没留人防守。
——
再后,曹操的运兵线以及粮食运输线,因为要避开东平湖口,就要往黄河北岸绕道。
没办法。比起与荆州开战,还是绕道更好。
这样的状况一直维持到来年(197年)三月。
——
这期间,汝南的会议,召开了。
樊韵的态度,比起在豫章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改变。
她除了不想担那个名儿,其它的,都无所谓。
她担那个名儿,没有合适的出生,性别还是女的,难以服众,很容易遭受攻讦。
她不担那个名儿,又由谁来担呢?
正好有人:刘表。
刘表,姓刘,宗室,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比起那个连自己有多少个儿子都不知道的中山靖王要靠谱得多。
于是乎,实权由樊韵掌握,名儿由刘表担当,就是这样的基本框架。
顺便补充一句:刘表也出席了会议。
——
那个基本框架,最高领导,还是樊韵一个人。也就是个人领导。
但上次豫章所说的集体领导,也没有完全作废。
最后形成决议,凡属私人事务,与公无碍的,由个人决断;凡属紧急事务,时不我待的,由个人临机决断。
除此之外的大事、缓事,由一律由集体决断。这样的集体,又分为全局(全国)、州(省)、郡(地区)三层。再往下,至县,仍然袭用东汉的个人决断机制。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