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无限快穿逆袭 > 第81章 三国赵范9

第81章 三国赵范9

既然知道对方是大才,涂山就不找樊韵,直接问蒋琬了。

蒋琬的态度很敷衍,只是承认安排有人专门负责迁徙人口的事,但却拒绝详谈。

看来,这位名士认可的是樊韵,不是自己。

另一个时间,涂山找到樊韵,再次询问,樊韵透露,迁徙之事,是从牙行入手的;人口主要来自豫州和扬州,自九江、建业、庐江的方向,顺着长江过来的。

涂山就问了一下负责这方面的人是哪位,樊韵回答,是徐州琅邪莒县人,名叫徐盛。

乖乖,又一个三国名人!

徐盛这人,在原剧情中,能够独领一军,临机决断,通常能胜。

如果说,吕岱的独当一面是防守,那么徐盛的独当一面就是进攻。

涂山没去找徐盛。这是因为,涂山猜测,那徐盛此时肯定跟蒋琬一样,也是认可樊韵,没认可自己。

那没关系,自己的长期目标本来是投靠刘备,又没想当皇帝。

——

192年,桂阳开荒造田基本完成,但开发并没有终止,而是转向两个方向。

一是向大山深处找平地,继续开发田地。

二是直接查勘大山,开发药材种植区域和各种矿区。

涂山并没有将现代工业技术带到三国,只是指出了煤。另外,还弄了一下上个任务弄过的石灰石矿。

铁矿,从开采到冶炼,三国时期已经基本成熟。

下面,只讲煤矿和石灰石矿。

——

煤矿

美国最早的商业煤矿位于维吉尼亚州的midlothian,1748年开始开采。

煤炭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蒸汽火车、蒸汽船等开始成为工业国家中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同时炼钢业也需要大量的煤矿。

——

三国时期,自然远远早于18世纪。这个时期,根本就没有煤矿开采。

第一问:难道三国时期没有煤?那自然是有的。

第二问:难道三国时期没人发现煤矿。大家都知道,煤矿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后者,露天,并且还成片成片的,怎么可能没人发现。

两问之后,我们就知道了,没有开采煤矿,是因为人们并不知道煤矿有用。

——

涂山告诉樊韵,煤矿有用,当然不是用“说”的方式。

上个任务,涂山曾经负责在崇山峻岭间规划道路,这个任务里,也做了相似的事情。因而涂山发现露天煤矿,很正常。

早在190年冬天的时候,涂山就挖了些煤炭,专门改了个小灶,把煤炭用上了。

樊韵见了,大为惊奇。涂山就讲出了相关的道理。并且还把火熄了,把灶里的炉桥展示给樊韵看。

炉桥很简单,起的作用,就是把煤炭架起来;它的要领,就是要通风。

关键还是煤炭。黑黑的石头,居然可以烧,并且远比木材耐烧,烧出的温度也可以更高。

樊韵知道之后,转天就让士兵开采露天煤炭,并且安排铁匠生产炉桥。

几个月之后,桂阳郡百姓生活领域就普及了煤炭。

到192年,荆南四郡的民众生活领域,全都普及了煤炭。

——

生活领域普及煤炭之后,必然会延伸到生产领域。

对,就是铁匠铺。煤炭那么好烧,当然也为改烧煤。

铁匠铺跟居民,需求是不同的。居民,有火能烧水就行了。这年代,炒菜还不流行。

铁匠铺则要把铁矿石烧熔。

熔,原本指的是,用高温使固体物质转变为液体。但现实的问题是,木材燃烧,真的到不了那个温度。

于是乎,此前的烧熔,其实只是烧软。

烧软了,再用铁锤击打,所谓千锤百炼,就是这样“不得不”产生的。

由此,我们还可以知道,那种原始落后的条件下制造出来的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质量并不咋样。

回过头来,继续讲铁匠铺烧煤。

一开始,铁匠们想的,也仅仅是木改煤,并没有多想。

因为没有多想,所以炉膛,还是烧木材时候那么大。

现在,里面都是煤了,那温度,刷刷刷的就突破了1000度。

不止烧软,而且很快就烧红了。

烧红的同时,里面的杂质也被烧掉一些。

铁匠们一看,不行,得改。

同样是两个方向,一是改小,一是改大,指的都是炉膛。

这样,就产生了中低温,和高温两类不同的铁炉。高温主要用来溶炼矿石,中低温主要用来精制铁器。

然后,铁匠们就发现,生产出来的铁器制品,品质高了许多。

这品质高了许多的铁器制品,又提供了再次加工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铁器制品,就是锤炼件。如今,就不一样了。

——

需要举例说明了。

标的物品:青龙偃月刀。

演义说: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尺寸呢:据后世考察,刀长九尺五寸。三国时候的一尺合今24.2cm,接近英尺。换算之后得知长度为229.9cm。

这里问的是:那刀,是一次性铸造的吗?

如果是,再加上当时的矿石并不能完全烧熔,哪来那么大一块矿石呢?如果真有长度为229.9cm的矿石,它的厚度和宽度如果小了,就无法支撑它的运输;但它的厚度和宽度如果合格,它的重量是多少?

长2.299米乘以0.5米宽乘以0.5米厚再乘以3.3(铁矿石的比重是3.3~6.5)等于2吨。

2吨重的整块矿石,铁匠炉能够均匀加热吗?铁匠能够顺利地把矿石翻转吗?

所以,打造青龙偃月刀,用的并不是一整块矿石,而是一小块一小块的矿石,经铁匠的手,打在一起的。

这样的拼凑式打造,那刀的质量,可想而知。

还有,是不是大地方的名匠制造呢?

“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这就是二客。

“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

“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

于是可知,所谓“良匠”,就是桃园附近铁匠铺的工匠。

附近有没有大城市?“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

拼凑式打造,并且工匠还不咋的,所以,青龙偃月刀质量不行。

——

切换到荆南,烧煤改膛之后的铁匠铺。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