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原著中,狮驼岭为一仗,的确没有除妖。
原著中,在降服了大妖二妖之后,妖精就送唐僧过山了。
然后走到狮驼国附近,妖精反悔,众小妖将唐僧抬走了。
孙猪沙三人对战三妖,写的是猪对狮、沙对象,孙对鹏。
然后把责任推到八戒身上,说八戒耳朵大,风一吹,把眼睛遮了,八戒就败了。
八戒一败,狮妖就空出来了。狮象对战沙僧,所以沙僧不得不败。
再后,狮象鹏三妖对战孙悟空,孙悟空败走,因速度不及鹏妖,故被抓。
——
这些描写,在大原则上,有严重的问题。
就算妖精不反悔,不除妖而过山,对吗?
西行取经,第一要务,便是要除去阻路的妖精。如果妖精求饶就可以算了的话,那前面奎木狼、乌鸡国假国王等妖,都会喊冤。
好吧,只说小问题。
小问题方面,狮象鹏三妖,到底谁的战斗力强?
照原著的写法去看,必然是鹏妖的战力最强。
但为什么它只是三弟呢?
前面说过,鹏妖是有绝招的。那就是飞行速度和飞行中的抓捕。
——
鹏妖的飞行速度,据说是从逍遥游里来的。
逍遥游中,关于九万里,有四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哪里可以看出鲲鹏扇一翅就是九万里?
可以直接看出鲲鹏扇一翅就是九万里的,历史上只有一处。那就是《念奴娇鸟儿问答》中的“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最后这一例,时间已在西游原著之后。
时间在原著之后,反而被写进了原著,这种现象,其实也是正常的。
这是因为,今人看到的原著,并不是真正的原著,而是流传下来的原著。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流传过程中,会有各种改动和增删。
多年之后,就会有各种版本,互相矛盾。
就拿西游来说——
贞观十三年,唐王李世民颁旨招贤。唐僧生父陈光蕊应试中选,御笔亲赐状元。
贞观十三年,殷温娇忍辱负重,诞下一子,放入江中飘走。此子被金山寺长老法明救起,起个乳名叫做江流。
贞观十三年,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到东土大唐寻觅取经人。
唐僧零岁、一岁,到出长安时的三十一岁,都发生在贞观十三年。
这些,就是因为版本的原则所造成的。
面对这些冲突,怎么办呢?
超然是采信一些,忽略另一些。
关于贞观十三年,本书采信的就是唐僧三十一岁,观音到长安寻找取经人。
而关于鹏妖的速度,就只采信它比孙悟空快,就行了。
——
关于飞行中的抓捕,原著是这样写的:
你道他怎能赶上?当时如行者闹天宫,十万天兵也拿他不住者,以他会驾筋斗云,一去有十万八千里路,所以诸神不能赶上。这妖精扇一翅就有九万里,两扇就赶过了,所以被他一把挝住,拿在手中,左右挣挫不得。
九十五字符,看上去很能够唬人。精简归纳一下,就是:
你道他怎能赶上?
是因为鹏妖速度更快,
所以被他一把挝住,拿在手中,左右挣挫不得。
这下应该看出问题来了。设问,为什么鹏妖能够追得上孙悟空呢(你道他怎能赶上)?然后就解释了一番。
那些解释,只能得出“鹏妖速度更快”的结论。
该结论,完美的回答了前面的设问(你道他怎能赶上)。
谁知,此处竟无中生有的得出了另一个结论:所以鹏妖能够抓住孙悟空(所以被他一把挝住,拿在手中,左右挣挫不得)。
速度快,只能是赶得上。赶得上,跟抓得住,根本就是两码事。
按照常理来说,狮象妖,大哥二哥三弟中,狮妖战力最强。孙悟空的战力,与最强的狮妖相当,靠绝招(钻进狮妖肚皮)赢了。
由此推论,孙悟空单战鹏妖,是应该占上风的;对战三妖,是能够坚持一会儿的。
结果,仅仅因为飞行速度慢了点,就被抓住了?怎么看都不合理吧。
所以,此处给鹏妖添加一个绝招:飞行中的抓捕。
鹏妖绝招飞行中的抓捕:只要速度超过对方,就能够抓捕对方。规则就是如此,不再解释。
——
小问题还有一个。那就是,把责任推到八戒身上是不对的。
八戒的耳朵,的确大。但他的耳朵,并不是现场所有人中最大的。
现场所有人中,耳朵最大的,应该是象妖。
象妖都没有被耳朵遮住眼睛,为什么偏偏八戒就那么倒霉?
那其实是推责任习惯了,什么责任都往八戒身上推。
当初,孙悟空收八戒的时候,是半夜打到天明,不分胜败。八戒并不是那么弱。
所以此处硬要推责任的话,应该把责任推给沙僧。
沙僧的战力,仅仅在水下,跟八戒不分胜负。在岸上,在空中,沙僧就从来没有杀过大妖。所以孙猪沙三人中,岸上空中,沙僧战力最差。
狮象鹏三妖,战力会稍稍有点差别,但差别并不是很大。
孙猪沙三人,战力差别就大多了。
一人战一妖,沙僧支持不住,非常合情合理。
——
好了,回到故事现场。
且说这一日,天亮了,从妖精洞中,出来十几个小妖,打着小红旗,奔向各个方向。
那是干嘛的?
就是出来找取经队伍谈判的。
为什么打小红旗?妖精也不懂该打什么颜色的旗帜。只因为红色显眼,并且红色好找,所以就打了小红旗。
涂山这边见了,自然就抓了几个打小红旗的小妖。
一审讯,结论就出来了:妖精想求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