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悟真的话,让涂山想了很多。
自己拜唐僧为师,再拉了谢悟真一起,西行路上,唐僧就多了两个徒弟。
自己战力虽差,但办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守护行李,再如化斋,也还是可以的。
谢悟真的战力,就不同了。直接打,她比孙悟空还要厉害。添加其它附加值之后,她就算不如孙悟空,但也远远超过八戒沙僧。
这样一来,唐僧必定会比原著更加安全。这,已成事实,或者注定成为事实。
前面说过,计和谋分开的话,自己的这个举动,算谋略,不算计策。
但如果笼统去看,勉强也能算计谋。
只不过涂山觉得,不管怎么讲,到现在为止,自己对计谋的展现,还是不够的。
——
原身白骨精的心愿是:“要更好的,展现计谋”。重点是“更好的”。
原身白骨精,在原著(或连环画版本)里面已经展现了计谋。
她心有缺憾的是,自己的计谋并不为多数人(读者、观众)所重视。
到自己这儿,给唐僧添了两个徒弟的、勉强算成计谋的举动,多半不能比原著原身的计谋更加引人注目。
——
如此一来,自己就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再施计谋了。
其方向,最明显、最直接的就是,遇到某个妖怪,由自己部署该怎么去打。
就相当于诸葛亮那种军师。
但是,孙悟空会听么?八戒沙僧会听么?
肯定不会呀。
所以,这条路就被堵死了。
再所以,之前,涂山并没有什么努力方向。
或者说,虽然有点不成熟的想法,但感觉成功率不高,所以并未付诸实施。
——
是什么不成熟的想法呢?
是把握唐僧。
之前,涂山一度认为,要让悟空八戒沙僧听从自己,几乎不可能;相反,若让唐僧认同自己,倒有几分可能。
然后,由唐僧控制悟空,再由悟空控制八戒沙僧。
自己就有希望成为取经小团队的发言人。
——
但是,让唐僧一时半会儿的认同自己,容易。正如拜师的时候那样。
如果让唐僧一直都认同自己,就不行了。自己对于佛学,真没什么心得体会。
——
换方向换思维,把唐僧当作领导去奉承、顺从的话,自己都不一定比八戒干得好。
就算自己来个脸厚心黑,勉强胜过八戒,但怎么也越不过沙僧。
沙僧,那是原著取经团队里面的一个神人。
原著中,八戒拍马,那是一个惊天动地,那叫一个恶心。
沙僧拍马,却是不动声色、不着痕迹。多次白马之后,沙僧给人的感觉依然是“讷于言”(木讷)。
八戒偷懒,摆在明处,且时时被悟空教训。沙僧偷懒(从没打死过一个大妖),居然还显得他是个踏实肯干的老实人。
多的不说了,从最终的效果看,唐僧最信任的,就是沙僧。
在唐僧心里,悟空能干,但时常会跟自己对着干;八戒倒是顺从自己心意,但不怎么靠谱;只有沙僧,勤劳苦干踏实可信。
所以,想要越过沙僧去把握唐僧,基本不可能。
——
而今,谢悟真的话,给涂山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自己根本不需要像诸葛亮那样,让所有人都听从自己。
自己只需要让主要战力听从自己就行了。
听从自己的,现在已经有一个谢悟真了。接下来,再想想怎么让孙悟空听从自己,不就成了么?
——
但是,孙悟空性子跳脱,就算某一天他信服自己了,也许过两天他就忘了。
要让孙悟空听从自己,自己需要多次拿出切实的东西。
也就是说,孙悟空某次听从了自己,得到了好处或者避免了坏处。再次听从了自己,又再次得了好处或避免了坏处。这样多来几次……估计要四五次,才有希望。
只是,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太难了。
好在,还有反方向操作。即:孙悟空没有听从自己,结果得到了坏处或丢掉了好处。
反方向的事情,通常要好办些。
——
师徒四人五马,继续前行。
中途,时不时就要撒个尿什么的。
一撒尿,前后顺序就会改变。
逮着个机会,涂山对孙悟空说:“大师兄,师弟我的功夫很差,需要多练练。往后路上,若是遇见道行浅薄的妖精,能否让师弟我先出手?”
对于弱妖,谢悟真的确没什么兴趣。当初涂山这样要求的时候,谢悟真直接就答应了。
但孙悟空有点兴趣,不是打的兴趣,而是逗弄玩耍的兴趣。
因此,听了涂山所求,孙悟空心中有点为难。
拜唐僧为师、五行山出困,由于观音找到孙悟空,所以涂山的恩情就被冲淡了。
但“大师兄”的身份倒是为孙悟空留着的。
孙悟空知道涂山道行浅薄,但同时也看出谢悟真道行高深。涂山不敢抢大师兄之位,谢悟真绝对敢。只不知涂山用了什么办法,让谢悟真没抢。
这倒可以算作涂山的恩情。
所以孙悟空说:“万一师弟打不过怎么办?要不要我在旁边看着?”这样说,就算是基本答应了。
“那敢情好,”涂山说,“哦还有,如果遇见凡人,”说到这里,涂山往前面唐僧望了一眼,然后放低声音,“不一定真是凡人;我说的是,只要是师父以为是凡人的那种,也让师弟我先上,行不?”
这回,孙悟空一下就严肃了。
孙悟空才因为斩杀凡人,被唐僧念了紧箍咒。痛定思痛之后,孙悟空决定,今后遇到凡人,自己赶快躲开。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