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明明白白我的清 > 第七章 与天赌终克董鄂 圆梦想五部来朝

第七章 与天赌终克董鄂 圆梦想五部来朝

前文说到努尔哈赤对建州女真各部实行了“有拉有打”的策略。努尔哈赤对拉拢过来的盟友也确实敢下血本,让人有一种不归顺努尔哈赤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有人就要问了,有没有对不起自己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

前文提到的董鄂部就是这些对不起自己的人中的一员。在女真一百多个部落里,董鄂部并不是最强的,但一直过得很太平,不挨欺负也不欺负别人。就连我们的混世魔王努尔哈赤都不敢招惹这个部落,原因说出来都怕你们要笑话--努尔哈赤不敢。并不是因为董鄂部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这个部落很团结。俗话说“和气生财”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说的那样“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董鄂部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稳定后,终于在1584年(万历十二年)九月发生了内乱,破坏了长久以来的和平。

努尔哈赤心想:哈哈,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我的机会来了!当时在要不要攻打董鄂部的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大部分将领不赞成出兵,理由就是--师出无名。这样看来,古人还是比较厚道的,做事前都得想个由头。可是努尔哈赤显然不是那个厚道人。他有另一套理论“我不先发,倘彼重相和睦,必加兵于我矣!”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今天我们不打他们,等他们和好了就该收拾我们了。也就是俗语“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做好了战前动员,努尔哈赤提兵进攻董鄂部齐吉答城。你道他提了多少兵呢?五百。对,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就是五百,加上老努自己也就五百零一个。肯定有人要问,出一回兵就带500人去啊,这也太抠搜了吧!如果我给你举个栗子比较一下,你就不会这么问了。2018年,我国汉族人口大约11亿,满族大约1000万左右。汉族人口大约是满族人口的110倍。这说的大概是所有女真族加一起才大致相当于明朝人口的一百一十分之一,而努尔哈赤部只是女真众多部落中的一个,所以说领兵500也不少了。孰不知董鄂部这边齐吉答城守城的也就才400来人。

虽说人数少了一点儿,但装备可不是那么寒酸了,不像当年起兵时候锈了吧唧的铠甲,切菜切不动的大刀片子了。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带上了攻打董鄂部的秘密武器--毒箭。是时守齐吉答城的首领叫阿海。听说努尔哈赤领兵来战,积极备战,准备誓死守城。

在这里,有个词儿得给大家普及一下,就是城墙:看电视剧多的人都知道城墙是怎么回事儿。一般都是砖砌的,又高又厚,碰到变态的可能还会用糯米浆做成混凝土,那坚固程度现代人都望尘莫及。如果让你守这种城那还不是吃着火锅唱着歌玩儿嘛?可是你知道能这么筑城墙的是哪里吗?那是当时的南京城和北平城(估计北平城都没有这么大排场)。

海哥这个城吧,要说它是个城也不是不可以,要说它是个寨子也说得过去。个人看来,还是叫它寨子比较合适,因为吧,它这个“城”外面没有城墙,只是用木头桩子架了个栅栏就当城墙了。海哥想用这个山寨的城墙把努尔哈赤吓跑,那可真是打错了如意算盘。事实也证明了,山寨的东西真是不如品牌的,山寨的城墙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栗子。

努尔哈赤不愧是熟读《三国演义》的,瞬间就想到了赤壁之战中火攻曹操的片段。于是命人点燃火把,扔到阿海的城墙下,木栅栏本就是易燃物,火把一碰,立时腾腾地火苗往上涌,着得那叫一个欢实。努尔哈赤远远地看着火光冲天,那叫一个乐啊!心道:就按这个速度,估计用不了个把小时,我都不出手,就能把阿海弄趴下,到时候他不投降都不行。

却说寨子里的海哥,这会儿也慌了神了,自己的城墙就这么被攻破了?恨得他咬牙切齿的,已经披挂完毕,准备迎接一场厮杀了。眼看着木栅栏就要塌了,齐吉答城马上就要失守的时候,奇迹发生了。

上一章提到过东北的天气善变,说的就是这个奇迹,那天天空平白无故下起了雪。话说那天的雪,来的是那么突然,说下就下。一般来说,下雪前都要先刮一会儿风的,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句歌词“北风那个吹啊,雪花那个飘……”奇怪就奇怪在于那天没有风,只是哗哗哗地掉雪片儿。这场雪一下子就改变了战场形势。本来我们的海哥就要练就火眼金睛(眼睛被熏地乌漆嘛黑的了)了,心想我一世英名难道就被一场火给毁了吗?看到这一切,他长舒一口气(估计被熏地不轻),仰天长啸:老天爷呀!今日吾活矣!太谢谢你了!关键时候真你丫的给力啊!

这回轮到老努同志懵逼了,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老天爷一定是不高兴了,那一定是我错了。事已至此,啥也不说了,撤吧。于是老努出动五百人攻打董鄂部齐吉答城,啥也没赚着,没被城墙吓跑,却被一场雪给吓回去了。

你以为老努同志会就此罢休吗?答案当然是不会。于是老努同志决定再次攻打另一座叫翁科洛的城,誓与老天爷再赌一次。攻城方法如出一辙,这次老天爷估计是天天下雪下累了,早早就休息了。木栅栏不到一个小时就被烧塌了。努尔哈赤以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了,可令他惊讶的是:这翁科洛人十分顽强,与老努同志的军队展开了巷战。

这一战,打得异常激烈。老努同志也亲自上阵,爬上屋顶指挥战斗。要说老努同志为啥要爬上屋顶呢,那是因为屋顶上站的高看的远。可老努同志聪明归聪明,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你站的高,别人也容易看见你啊!于是不幸就这么发生了。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应该都知道大侠郭靖的蒙古师傅--哲别,那可是蒙古国独一无二的神射手,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狙击手。

你别看翁科洛城只是个小小的寨子,但城中却有两个堪比哲别的神射手,一个名叫鄂尔果尼,一个名叫洛科。这两人老远就看见努尔哈赤了,虽然没有瞄准镜,看不清具体是谁,但从努尔哈赤指点江山般的气势就不像一般的小卒,应该是个中等偏上的军官。于是鄂尔果尼弯弓搭箭,瞄准,松弦,不愧是堪比哲别的神射手,这一箭正好射中了努尔哈赤的头盔。努尔哈赤可得谢谢他的这顶头盔,不然他就一命呜呼了。饶是有头盔保护,可这一箭力道十足,居然把头盔射穿了一个洞,在脑袋上钉了个一个眼儿,立时鲜血直流。努尔哈赤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虽然中了一箭,依然用所中之箭反射翁城,一人应弦而倒。这可把两位哲别吓到了,这还是人吗?太unbelievable了吧!洛科在心里暗想,今天看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只是我亡的时候可能还要捎带上全城居民。想到这,洛科心里一惊,随之射出了一箭。这一箭可谓十分狠毒,箭镞上有两个倒钩。这次努尔哈赤没有了头盔的保护,因为洛科没有瞄准脑袋,而是射向了努尔哈赤的脖子。努尔哈赤以为这次还是普通的箭镞呢,又是随手一拔,顿时血流如注,估计是伤到了颈静脉。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受伤,他竟然硬撑着自己走下了屋顶。下来之后,军医们紧急抢救一番,止血,包扎,敷药……总算是救回来了。事后老努同志不知在心里骂了多少遍老曹(曹操),为啥让那么好的麻沸散失传呢。老大受伤了,这仗还打什么打,退吧。

老努同志这次与天做对又以失败告终。所以说有时候迷信也不是闹着玩儿的。

翁科洛人最终赢得了胜利,百姓们箪食壶浆迎接鄂洛两位英雄。可这两位英雄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惹了努尔哈赤这种有仇必报的敌人。

要说受这么重的伤,怎么也得卧床个一年半载的才能完全恢复,可是我们的努尔哈赤身体素质就是好,个把月就完全康复了,仅仅留了两个疤。于是老努同志领兵去报仇,这次可以说很省力,也不用放火了,须臾之间的城门就破了。两个哲别一个没跑掉,都成了俘虏。

处理结果想必大家都能猜得到。努尔哈赤力排众议,并没有治两位哲别的罪,相反还封了两人佐领(正四品,辖三百户,大约相当于师长)之职。两人发誓誓死效忠努尔哈赤,以后老大指哪儿我们射哪儿。

这一仗,把以前不敢惹的董鄂部打服了,但这还不算完,还有许多不老实的人。

1585年(万历十三年)正月,刚过完年没几天,努尔哈赤又提兵攻打另一个不老实的人--哲陈部。哲陈部位于浑河上游流域,是苏克素浒河部的左邻,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打包票地说,如果不拿下哲陈,努尔哈赤别说统一女真就是想要过上富裕的小日子都不现实。哲陈部的基地叫界凡。界凡这个地方可以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有一条山间小路通往基地,山势陡峭如刀劈一般。

努尔哈赤这次出兵仅仅带了甲士二十五,步卒五十人。界凡那面情报工作做得极好,早早就准备好了防御。于是努尔哈赤又一次无获而归。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