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凡叫来了几外跑外卖货的掌柜,手画了一个带棉玲的图谱详细咨询,这几位见多识广,果然一位常跑中原地区掌柜端详一阵子后认出了刘一凡画的棉株图,此乃白叠子,老杇见过从高昌国来往的番客贩运过此稀罕物,甚白,可比丝绸,不过价格很贵。白叠子?高昌国?西域?刘一凡一脑问号?在老掌柜在刘一凡拿出的中国地图简图上大概点了位置后,刘一凡才恍惚明白,此时高昌就是后世吐鲁番嘛,这白叠子就是后世棉花呗,叫法不同,这劲费的。
不错,好像后世新疆是种植棉花大省,而且是主要产棉地。想到这,刘一凡心里有底了,既然现在就有了此物,也不用走南方线了,而且南方种植的棉花在北方有可能温度不够,而新疆气温也是早凉午暖,温度变化比较大,应该能适应库页岛温度。
说干就干,刘一凡马上给这位掌柜拨付了一大批银两,带一商贸商队,快马直奔高昌,争取最短时间内购置大量棉种回来,
给掌柜安排船支运送出岛后,刘一凡在地图上开始丈量此地距新疆距离,只是粗粗比划一下,刘一凡就苦笑下,直线单程就相距4000余公里,这一来一回没年余都回不来。好吧,尽力吧,今年不行等明天,不行试试从南方引进下看看,比起陆路来,船要快得多。
想到这,刘一凡又向南宋派出一支商贸船队,主收棉花种,至于到底能不能找到,尽人事,看天命吧。毕竟现在棉花还未大面积普及,只有极少数地区试种植。不过,到南宋也不近,海路直线距离也近3000公里,不过好在走海船可昼夜尽行,速度还行,能省下大量时间。
处理完这些事后,刘一凡静下心来准备编写几套基础教程,对于现在教授的那些东西,刘一凡一百个瞧不上,学以致用,不是光学子曰什么的能行的。说是说,做是做,当刘一凡坐在办公桌上努力开始回忆以前的课程时,这才发现,想回忆以前上学时细节有些费劲了,很多已经忘记了,空坐了半响后,还是只想起一部分,无奈的刘一凡只好想一点写一点,对于现在零基础的学童来说,教授的不用太多,语文部分,现在学的就可以,多认识些字就可。数学是必须要学的,这门学科哪方面都是需要的。物理这方面也要整理出一部分来,中国传统上对这方面就从来没有个完整的认知世界过程,生物也可以学些基础的,目前岛上动物养殖也不少,用得上。地理嘛,会认地图,能识别各种矿产资源就可以了。思想政治什么的,改变下,只要忠于刘一凡,忠于本民族,培训民族自豪感也就够了。
想着写着,半月下来,刘一凡这本教学课本越写越多,越写越厚,自然不自然的就写成了一本厚度不小的综合教学课程。等回过神来后,刘一凡揉揉发酸的手腕,停下笔来,瞧瞧这本这十几天辛苦的结晶,先这些吧,以目前教学进度,这些够教几年的了。其实这些说多也不多,对于后世来说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粗浅的,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就是高深的学问。虽然基础,不过作为给孩子打底的基础学科来说正合适,日后具体到某一行时还得继续向匠人师傅学习手艺,这就不是课本上能教得了的。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