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勒.哈基木听到一百个时,面容一僵,一时间竟没话了,拿着手中的琉璃灯反复打量,心里合计,这样的东西以稀为贵一百个,本地卖出几个,周边再出手十几个,如果运到欧州,阿拉伯地区,估计苏丹们会喜欢,不过要冒一定风险,又仔细打量了几下手中的水晶灯,拿定了主意,好,我买下了。不过一万贯用宋钱,其余用金币。大食金币?刘一凡拿过阿卜杜勒.哈基木递过的一枚大食金币,仔细观看大小像后世的一圆硬币,正反面都是阿拉伯文,用牙咬了咬,有点软,看样子纯金的。可以。
历史上西方以金币居多,这个刘一凡还是了解的。成交,看见金币没问题,刘一凡道。这个时代西方来中国运货多以金、银币结算,虽然金币在中原地区不是主要货币,不过在泉州等对外港口,西方金银币还是流通的。(古代西方的金银币兑值随时期不同亦有变化,以中间值,一金币约等于十银币,一银币大概能换100铜币,一铜币大概相当于一中国铜钱,以此计算,一金币大约折一两白银,这汇率取自明朝时期)
交易定了下来,刘一凡用西方礼节拥抱了下阿卜杜勒.哈基木,这让阿卜杜勒.哈基木很惊奇,这是一个明白阿拉伯礼仪的中国人。剩下的就是清货和结算,刘一凡带来的一百多件煤油灯打包给了珍宝阁。不过刘一凡倒不担心销量问题,玻璃的出现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冲击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开始时候,卖给这个阿拉伯人也好,卖到国外总比卖国内要心安理得一些。
交易完,刘一凡还友好地和阿卜杜勒.哈基木敲定,如果销售效果好,下次可再定做一些。回来时,一百多个琉璃灯换回了一万多两白银和200多枚阿拉伯金币,说不上赚了还是赔了,不过此时金币在西方还是很有市场的,想必在泉州应该市场交易也可以。不过对刘一凡来说,能换回一万多两白银就是赚的,毕竟琉璃灯的成本最大的还是做灯座的铜料,别的可以忽略不计。
做完交易,刘一凡心情不错,这次来的主要货物都卖了出去,采购了一批物质原料,手中也有了一定的资金,这次来的目地基本达到了,找了家饭馆,准备带大家吃午饭。
这是家小饭馆,周围多以平民百姓居多。刘一凡也想了解下此时南宋民间情况,果然吃饭时就听到不少临桌宋人谈论现在的物价如何飞涨,住房紧张问题,这和现代基本差不太多,但南宋人多问题尤其严重。由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造成江南一带人口极度拥挤,据后世有学者解读南宋时期人口密度大,当朝宰相也租房住的地步,虽然夸大,但也能看出此时南宋的情况,这样大的人口密度加剧了耕地紧张。北人南人间的关于土地的争执时有发生。
比奇屋 www.biqi5.com